

1.
高臺。古代祭祀天地、帝王、遠祖或舉行朝會、盟誓及拜將的場所,多用土石等建成。
1.出自《書·金縢》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禪。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產(chǎn)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為壇。
3.出自《穀梁傳·定公十年》兩君就壇,兩相相揖。
4.出自《東觀漢記·吳良傳》蕭何舉韓信,設壇即拜。
5.出自《登漢高廟閑眺》詩獨尋仙境上高原,云雨深藏古帝壇。
2.
筑壇祭祀。
1.出自《尚書大傳》維元祀,巡守四岳八伯,壇四奧,沈四海,封十有二山,兆十有二州。
2.出自《水經(jīng)注·汾水》飛廉先為紂使北方,還無所報,乃壇于霍太山,而致命焉。
3.
僧道過宗教生活或舉行祈禱法事的場所。亦指某些會道門拜神集會的場所或組織。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任道元〕建壇在家,與人行持,甚著效驗。
2.出自又如:濟公壇;盛德壇。
4.
指義和團的基層組織。
1.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天津一月記》立壇之始,有愿投壇者,須有切實保人,且須向壇跪香立誓。
5.
講學或發(fā)表言論的場所。如:講壇。
6.
指報刊為表言論的園地。如:論壇;評壇。
7.
指職業(yè)、工作相同的一些社會成員的總體。如:文壇;吟壇;歌壇;影壇;棋壇;兵壇。
1.出自《答梅圣俞寺丞見寄》文會忝予盟,詩壇推子將。
8.
壘土種花之所。如:花壇。
9.
基礎;地基。
1.出自《莊子·則陽》觀於大山,木石同壇。
2.出自《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
10.
量詞。用于與壇有關的事物。
1.出自《水滸傳》又請道士建立齋醮,超度生天。整做了十數(shù)壇好事功果道場,選了吉日良時,出喪安葬。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我而今有個主意,在他包裹取出五十金來,替他廣請高僧,做一壇佛事,祈求佛力,保佑他早早回來。
11.
通“廛”。古代指一家所居的房地。
1.出自《管子·五輔》辟田疇,利壇宅。
1.猶雜亂。龐,用同"庬"。
1.粗大肥壯貌。
2.鼓聲。
1.高大的樣子。
1.亦作"龎然大物"。
2.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實際卻很脆弱的東西。
1.《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先主領荊州,統(tǒng)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后因以"龐統(tǒng)驥"為稱頌治世之才的典實。
1.拉雜的話。龐,通"庬"。
1.謂普遍安樂。
多而雜亂體系龐雜|走廊里響著龐雜的腳步聲。
1.博雜。
擬聲詞獵鼓逄逄奏,寒冰b02a*b02aO|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逄逄然鼓音。
1.謂推廣愛心。
戲劇名詞。劇中人物在一旁評價對手言行、表述本人內(nèi)心活動或直接說給觀眾聽(假設不為同臺其他人物聽見)的臺詞。中國戲曲中稱為打背供”。
1.完備。
1.邪僻。
1.近側;附近。
1.指偏房﹐妾。
2.局外人。
1.亦作"?勃"。
2.白蒿的別名。
1.亦作"旁礴"。亦作"旁魄"。
2.廣大;宏偉。
3.混同﹐混合。
4.廣被;散布;綿延。
5.充塞;蘊積。
1.見"旁薄"。
1.廣泛參考。
1.左右;旁邊。
1.謂通達于四方。
1.古謂小國朝見大國。與諸侯朝見天子的"正朝"相對。
1.猶諷諭。
1.靠近車子。
1.見"旁期"。
1.從旁邊出來或生出。
2.四出;遍出。
3.別出。
1.橫穿。
1.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名。
1.謂推卸于他人。
1.邊道。
2.借指不正當?shù)拈T徑。
1.橫出。
1.側面刮風。亦指側面的風。
1.廣布。
1.意外之福。
1.即旁妻。
1.普遍告知。
1.廣泛匡正。
1.附近的山谷。
指置身事外,在一旁觀察袖手旁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局外人比當事者看得更清楚。
社會心理學名詞。在緊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場而產(chǎn)生的對救助行為的抑制作用。旁觀者人數(shù)越多,抑制程度越高。產(chǎn)生原因主要有由于眾人在場,社會責任被分散;個人不能確定該怎么做,想看看在場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類似想法,等等。
1.橫貫。
1.即膀胱。
1.鄰國。
1.紛繁交錯。
1.豪門貴族的佃戶。
1.亦作"旁遑"。
2.因內(nèi)心不安而徘徊不定貌。
1.見"旁皇"。
1.橫禍﹐意外之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