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鏟子。
1.出自《齊民要術·耕田》養苗之道,鋤不如耨,耨不如鏟。鏟柄長二尺,刃廣二寸,以刬地除草。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株林
3.出自《農書》今鏟與古制不同,柄長數尺,首廣四寸許,兩手持之,但用前進攛之,刬去壟草,就覆其根,特號敏捷。
4.出自《駱駝祥子》兩個孩子急了,一個拿起煤鏟,一個抄起搟面杖,和爸爸拼了命。
2.
古代形狀似鏟的兵器。
1.出自《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三》鏟,長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
2.出自《兵仗記》用之人若欲進步則鑿,縮步則割,莫如天蓬鏟,形類半月,四向皆利刃,柄長八九尺,下用鐵鉆。
3.
削平;擦破。
1.出自《潛夫論·浮侈》﹝棺﹞釘細要,削除鏟靡,不見際會。
2.出自《文選·木華〈海賦〉》于是乎禹也乃鏟臨崖之阜陸,決陂潢而相浚。
3.出自《枯樹賦》平鱗鏟甲,落角摧牙。
4.出自《劍門》詩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5.出自《牛天賜傳》天賜沒有抓弄,覺得兩腳離地很高,而頭是在空中。走了不遠,他的屁股鏟了。
4.
鏟除;消滅。
1.出自《中書舍人朱巨川碑》國朝鏟邇代之弊,振中古之業。
2.出自《小城春秋》黑鯊的死是沉鴻國為著要滅口,才把他“鏟”了的。
5.
借指掠過,消失。
1.出自《洞仙歌·丁未壽朱元晦》詞問唐虞禹湯武,多少功名,猶自是,一點浮云鏟過。
6.
用鍬或鏟撮取。如:鏟了一鍬又一鍬。
7.
見“鏟球”。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用單腳或雙腳沿地面滑動觸球的一種踢球技術動作。
1.出自《體育報》防守上,他們盯人很緊,運用鏟球破壞對方進攻的能力很強,幾乎每個隊員都會鏟球。
8.
方言。強奪巧取。
1.出自《蝦球傳·桐油缸裝桐油》對于這次出發,有一個念頭大家都心照不宣,那就是到四邑后向金山伯、金山婆大鏟一筆美鈔、港幣和金飾。
9.
通“剗”。參見“鏟馬”。
1.出自《西游記》三藏無奈,只得依言,跨了鏟馬。
1.華麗的帷帳。
2.芙蓉花之別名。
1.猶錦注。稱別人對己關注之敬辭。
1.精美的肴饌。
1.絲綢的綬帶。
2.比喻華美的文辭。
1.古代作通行憑證用的一種木制符信。
1.設有棨戟的門戶。
1.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儀仗,出行時作為前導,后亦列于門庭。
1.古代一種大鋤。
1.傳信的符證。
1.粗陋布衣。古代多為貧賤者所服。
1.猶綮肯。
1.猶肯綮。筋骨結合處。比喻要害或關鍵。
1.要領。
1.氣概;意氣。
1.形容精神振作﹑氣度不凡。
1.謂氣性偏狹。
1.見"氣稟"。
1.意氣盛貌。
2.形容怒甚。
1.謂生氣而呼吸急促。
1.見"氣不憤"。
1.亦作"氣不忿"。
2.不服氣。
1.謂氣到極點不能忍受。
1.謂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氣。
1.氣質虛弱。
1.猶言爭氣。
1.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1.非常生氣的樣子。
1.形容怒氣﹑冤氣極盛。牛﹑斗﹐牽牛星和北斗星。
1.輕微地觸犯。
1.呼吸急促。
2.醫學名詞。亦稱哮喘。患者感覺呼吸時很費力﹐由呼吸道平滑肌痙攣等引起。肺炎﹑心力衰竭﹑慢性支氣管炎等病多有這種癥狀。
1.呼吸急促的樣子。
1.大聲喘氣的樣子。
1.通氣的窗眼。借指蠹蟲蛀的穴孔﹐俗稱蟲眼。
2.指門窗上部用來通風換氣的小窗。
1.呼吸急促。
利用機械方法使氣體或蒸氣發生強烈振動的發聲器。用來向遠處發送信號或發生超聲。
1.氣概﹐風度。
2.氣韻﹐才調。
3.語氣聲調。
指人的氣魄和風度氣度不凡|要有男子漢的氣度。
1.呼吸短促。
2.志氣沮喪。
1.猶言魄力。
1.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1.勇氣喪失。
1.舊謂人和物所受元氣的分限。
2.引申為氣息;氣質。
3.身分﹐體面。
1.指顯示吉兇的云氣。
2.指特定環境中給人強烈感覺的景象或情調。
1.同"氣憤"。
2.身份﹐體面。
1.氣憤貌。
1.生氣憤恨。
2.情緒激憤。
1.非常氣憤的樣子。
在重大問題上表現的魄力氣度英雄氣概|革命氣概。
1.氣血和軀體。
2.氣魄和才干。
1.脾氣火爆。
2.指性格剛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