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者套著四匹馬的車。
1.
古代一車套四馬,因以稱駕一車之四馬或四馬所駕之車。
1.出自《管子·七臣七主》瑤臺玉哺不足處,馳車千駟不足乘。
2.出自《羽獵賦》方馳千駟,狡騎萬帥。
3.出自《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如彼??駟,配服驂衡。
2.
馬。
1.出自《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
2.出自《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秘寶盈于玉府,文駟列乎華廄。
3.出自《楚國夫人墓志銘》文駟雕軒,往來有煒。
4.出自《清稗類鈔·農商·青海商務》以最賤之布、茶、糖,易其珍貴之金玉、毳革、茸角、香黃、藥料、材木、牦毛、良駟。
3.
駕馭;乘。
1.出自《楚辭·離騷》駟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風余上征。
2.出自《高唐賦》王乃乘玉輿,駟倉螭。
3.出自《水調歌頭·壽長兄》詞挈明月,翳翔鳳,駟飛虬。
4.
量詞。馬四匹曰駟。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以贖華元于鄭。
2.出自《漢書·元帝紀》賜宗室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駟。
3.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以君經緯禮律,為民軌儀,使安職業,無或遷志,是用錫君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
5.
通“四”。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問》駟鼓同舉,五遂俱傅。
2.出自《禮記·樂記》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
6.
星宿名。即房星。
1.出自《國語·周語中》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
2.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命王良掌策駟兮,逾高閣之將將。
3.出自《赭白馬賦》稟靈月駟,祖云螭兮。
7.
姓。春秋有駟赤。見《左傳·定公十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駟氏,姬姓。鄭穆公子子駟之后也。公子??字子駟,其孫駟帶、駟乞,以王父字為氏。漢恩澤侯表鄔侯駟鈞,齊哀王舅。
1.稍微采用。
1.偏側,不正。
1.猶叵測。
1.復姓。見《舊唐書.西戎傳.常項羌》。
1.不正之辭,邪說。
1.謂偏至一側,只覆蓋住一部分。
2.傾倒。
1.偏差不正。
1.猶偏激。
1.猶竭盡。
2.極為,非常。
1.即菠菜。
1.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1.見"頗黎"。
1.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2.亦作"頗璃"。玻璃。
1.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與李牧的并稱。
1.即菠菜。
1.口敞底淺的飲酒器。亦泛指酒杯。
1.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與李牧的并稱。
2.名將的代稱。
1.亦作"頗耐"。
2.猶可惡,可恨。本為不可奈何之義,引申為詈詞。
1.見"頗奈"。
1.邪佞﹐不正。
1.猶偏頗。
1.猶頻頻。
2.猶很是。
1.猶甚極。
1.偏差過失。
1.見"頗胝迦"。
1.邪說。
1.時或,間或。
1.猶彼我。謂我是彼非。頗,通"彼"。
1.猶險诐。邪惡不正。
1.偏頗邪惡。
1.即頗胝迦。
1.見"頗胝迦"。
1.亦作"頗眂迦"。
2.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1.鳥名。其鳴聲如婆餅焦,故名。
1.妻,老婆。
2.年老的婦人。
3.指女仆。
1.形容言語啰嗦,缺乏決斷。
1.指傳說中的風神孟婆。
1.見"婆猴伎"。
1.亦作"婆侯伎"。
2.雜技名。相傳周成王時南方有扶婁國,其人善機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晉王嘉《拾遺記·周》。
1.即大炭墼。燒紅后置爐中用以取暖。
2.后亦稱歡喜團。參閱清顧祿《清嘉錄.歡喜團》。
1.亦作"婆婆家"。
2.丈夫的家。
1.古代蒙古發式。
1.古代重量單位。
1.老婆子和老頭兒。
1.五代吳越王錢閔小名。閔初生,父將棄于井,祖母(一說鄰媼)強留之,故名"婆留"。
2.借指吳越之地。
1.香名。即龍腦香,亦名冰片。
印度尼西亞佛教藝術古建筑。梵文意為山丘上的佛塔”。建于公元8-9世紀。用石塊砌成。有十層平臺一至七層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個神龕;八至十層為圓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圍環繞七十二座小塔,氣勢雄偉。
印度種姓制度四大種姓中的第一等級。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釋律法和傳教的僧侶階層,掌握神權,享有種種特權,屬于統治階級。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約形成于公元前7世紀,因以崇拜婆羅賀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為最古經典。信奉多神。主張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以及善惡有因果、人生有輪回之說。公元前6-前5世紀一度衰微。公元8-9世紀經改革后成為印度教”。
1.古代印度宗教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