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束】的拼音、怎么讀

束

拼音: shù

繁體:束

筆畫:7

部首:木

五筆:gkii

結構:獨體

五行:金

基本釋義

1.

動詞

捆;系。

2.

量詞

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

3.

動詞

控制;限制。

4.

名詞

聚集成條狀的東西。

5.

名詞

(Shù)姓。

詳細釋義

1.

捆縛。

1.出自《詩·小雅·白華》白華營兮,白茅束兮。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3.出自《小女道死留題驛梁》詩數條藤束木皮棺,草殯荒山白骨寒。

4.出自《聊齋志異·荷花三娘子》自乃以刀剖臍下,取子出,令宗裂帛束之,過宿而愈。

5.出自《入伍后》第二個稟帖便是說已在坳上為人發現了兒子的尸體,頭和手腳卻已被人用刀解了下來束成在一處。

2.

謂環繞;纏繞。

1.出自《朝野僉載》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醫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后十余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有銅末束之。

2.出自《和嚴諫議蕭山廟十韻》老狖尋危棟,秋蛇束畫楹。

3.

拴;系;戴。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且觀優。

2.出自《南鄉子·詠秋夜》詞羅帶束纖腰,自翦燈花試彩毫。

3.出自《聊齋志異·霍女》〔女〕乃為挽髻,自摘髻上花代簪之,出金釧束腕上。

4.

聚集。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故貨寶於金,利於刀,流於泉,布於布,束於帛。

2.出自《次韻文潛休沐不出》著書灑風雨,枯筆束如林。

5.

收縮;收斂。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束著腳,拳著腿,合著眼兒閉著嘴。

2.出自《聊齋志異·產龍》壬戌間,邑邢村李氏婦,良人死,有遺腹,忽脹如甕,忽束如握。臨蓐,一晝夜不能產。

3.出自《阿河》湖的余勢束成一條小港。

6.

猶夾。

1.出自《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詞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2.出自《冬夜雜詠·三峽》三峽束長江,欲令江流改。

7.

引申謂狹窄。

1.出自《貞女峽》詩江盤峽束春湍豪,雷風戰斗魚龍逃。

2.出自《將離江陵》詩地險多崎嶇,峽束少平曠。

3.出自《潼關》詩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8.

約束;限制。

1.出自《商君書·畫策》行間之治連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無所處,罷無所生。

2.出自《文心雕龍·書記》券者,束也,明白約束,以備情偽。

3.出自《商鞅》張湯、趙禹之徒起,踵武何說而文飾之,以媚人主,以震百辟,以束下民。

9.

拘泥。

1.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2.出自《后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3.出自《誡外生書》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10.

謂棄置。

1.出自《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新聞妙無多,舊學閑可束。

11.

指束素。用以形容女子腰的細柔。參見“束素”。

1.出自《麥秀兩歧》詞掌上腰如束,嬌嬈不爭人拳跔,黛眉微蹙。

2.出自《歸朝歡》詞夢中人似玉,覺來更憶腰如束。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崔鶯鶯〕腰肢嫋娜纖如束,舉止殊絕。

12.

指聚集成條狀的東西。

1.出自如:光束;電子束。

13.

事情的末尾、收尾。參見“束句”。

1.出自《掛枝兒·泣別》束句新。

14.

量詞。用于計量捆在一起的東西。

1.出自《詩·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2.出自《桃竹杖引》梓潼使君開一束,滿堂賓客皆嘆息。

3.出自《輟耕錄·九姑玄女課》折草九莖,屈之為十八,握作一束。

4.出自《雷》他從身邊摸出一束文件放在桌上。

15.

姓。晉有束晳。見《晉書》本傳。

1.出自《集韻·蜀韻》束,姓。

16.

量詞。指物十個。

1.出自《儀禮·聘禮》釋幣制玄??,束奠于幾下。

2.出自《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

17.

量詞。指布五匹。

1.出自《左傳·襄公十九年》賄荀偃束錦、加璧、乘馬。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鐵勒

1.古族名『時稱丁零﹐北魏時稱敕勒或鐵勒。隋時鐵勒各部分布于東至獨洛河(今土拉河)以北﹑西至西海(今里海)的廣大地區﹐分屬東﹑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與回紇為最著。


鐵雷

1.地雷的一種。雷殼用鐵制成。


鐵縲

1.鐵索﹐鐵鏈。用作拘系犯人的刑具。


鐵離

1.即鐵利。


鐵驪

1.黑色的馬。


鐵里溫

1.蒙古語音譯詞。首﹐頭。


鐵力木

1.亦名鐵栗木﹑鐵木。常綠喬木。高達30米。葉子披針形﹐花白色。木材暗紅色﹐質地堅硬。分布于東南亞一些熱帶地區﹐中國云南﹑廣西也出產。


鐵立

1.形容巋然挺立﹐像鐵鑄的一樣。

2.指松林。


鐵例

1.不可改易的先例。


鐵連錢

1.指馬身上黑色的錢形斑點。為良馬的特征。


鐵簾

1.鐵制的箭靶。


鐵鏈

1.鐵鎖鏈。用鐵環連串而成。


鐵鏈夾棒

1.古代兵器名。形制如打麥用的連枷。


鐵裲襠

1.鐵制的馬甲。形似今之背心﹐前幅當胸﹐后幅當背。用作戎裝。


鐵了事

1.耳挖子的別稱。


鐵林

1.契丹騎兵名。


鐵嶺

1.西北部邊塞山名。

2.泛指險固的關隘。


鐵菱

1.菱角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刺傷敵方人馬。亦稱"鐵菱角"。


鐵菱角

1.見"鐵菱"。


鐵籠

1.車軸頭上的鐵箍。

2.鐵制的籠子。用作刑具。

3.比喻沒有人身自由的社會環境。


鐵爐

1.鐵制的火爐。

2.鐵匠所用的爐子。用以燒軟或熔化鐵塊﹑鐵器﹐便于鑄造加工。


鐵鹿

1.船上收放篷帆的鐵轆轤。


鐵路干線

鐵路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鐵路線。凡能保證全國運輸聯系,并具有重要政治、經濟和國防意義,或達到規定客貨運量的鐵路,都屬于鐵路干線。


鐵路網

由相互聯結的鐵路干線、支線、聯絡線和鐵路樞紐構成的鐵路網絡系統。一個國家或地區鐵路運輸發達程度可用鐵路網密度,即每百平方千米的鐵路千米數來衡量。


鐵路支線

由鐵路干線分支出來的次要鐵路線。一般只有一端與鐵路網接通,有些工礦企業和林業專用鐵路亦屬支線的一種。


鐵輪

1.鐵鑄的車輪。佛教傳說地獄中擠壓惡鬼的刑具。

2.佛教語。指轉輪王的四寶(金﹑銀﹑銅﹑鐵四輪)之一。此四寶分領四大洲﹐鐵輪王領南閻浮提之一洲。


鐵輪撥

1.一種古代兵器。首尾有刃﹐用于馬上格殺。


鐵洛

1.見"鐵落"。


鐵落

1.鐵罐子。

2.亦作"鐵洛"。打鐵時飛濺出的鐵屑。古代中醫認為可入藥。


鐵馬

1.配有鐵甲的戰馬。有時亦指雄師勁旅。

2.檐鈴。懸于檐間的鈴﹐風吹發聲。


鐵馬金戈

同金戈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和銳利的戈矛。形容軍隊雄壯的姿態鐵馬金戈當年勇。


鐵貓

1.亦作"鐵貓"。

2.古代的一種攻城器具。

3.古時救火的一種器具。

4.鐵錨。


鐵茅

1.救火用的鐵鉤。

2.鐵錨。


鐵帽子王

1.清朝俗稱世襲原封爵位的王爺。


鐵門限

1.用鐵皮包裹著的門坎。唐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鐡門限。"后用為來訪請益者多之典。

2.唐王梵志《世無百年人》詩﹕"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原謂打鐵作門限﹐以求堅固﹐后即用"鐵門限"比喻人們為自己作長久打算。

3.比喻生活經歷對人的影響和局限。


鐵門限筆

1.指南朝陳智永禪師的書體。


鐵悶車

1.見"鐵悶子車"。


鐵悶子車

1.有鐵棚的火車。沒有窗戶﹐多為載貨之用。


鐵面

1.古代作戰時用以自衛的鐵制面具。

2.黑臉。

3.喻指剛直無私的人。

4.比喻剛直﹑不徇私情。


鐵面槍牙

1.比喻堅忍不拔﹐刻苦自勵。


鐵面御史

1.對剛直無私的官員的美稱。


鐵驀生

1.猶言非常陌生。


鐵牡

1.鐵鎖。牡﹐鎖簧。


鐵木

1.泛指用鐵或木制成的刑具。

2.桄榔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桄榔子》。


鐵墓

1.用鐵封固的墳墓。特指河南省淮陽縣柳湖旁所存西周初年陳國國君陳胡公之墓。


鐵幕

1.古代戰士臂膀和腿上用鐵片制成的護套。

2.借指征戰之士。

3.比喻政治上的嚴密控制和獨裁統治。


鐵捺

1.端溪硯石之一種。


鐵鳥

1.比喻飛機。


鐵牛

1.鐵鑄的牛。古人治河或建橋﹐往往鑄鐵為牛狀﹐置于堤下或橋堍﹐用以鎮水。

2.借指性情剛直的人。

3.指拖拉機。

4.舊時北京的一種名鴿。屬珍貴品種。


鐵爬

1.鐵制的爬土用具。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孟州市| 廉江市| 惠东县| 麻栗坡县| 松阳县| 蓬安县| 崇信县| 泰来县| 丽水市| 林甸县| 合肥市| 邯郸县| 澄城县| 静宁县| 汉寿县| 棋牌| 元江| 河东区| 柯坪县| 平安县| 罗甸县| 富平县| 长岛县| 闸北区| 太原市| 和田市| 马关县| 邓州市| 松溪县| 芦溪县| 永清县| 台中市| 丹巴县| 新乡市| 洮南市| 苗栗县| 武陟县| 阿拉尔市| 巧家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