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爬行動物,俗叫長蟲(chong),身體圓而細(xì)長,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動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獸類。
1.
“它”的今字。亦作“虵”。
2.
象征國君、君子等。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龍首,其中蛇交。
2.出自《左傳·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出,入于國,如先君之?dāng)?shù)。
3.出自《說苑·復(fù)恩》龍饑無食,一蛇割股。
3.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參見“蛇年”。
1.出自《論衡·言毒》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
4.
星名。參閱《晉書·天文志上》。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蛇乘龍。
5.
方言。水母。
1.出自《嶺表錄異》水母,廣州謂之水母,閩謂之蛇。
2.出自《困學(xué)紀(jì)聞·雜識》水母目蝦。
6.
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中,與漢陽龜山隔江對峙。
1.出自《菩薩蠻·黃鶴樓》詞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7.
姓。晉有蛇玄。見《晉書·姚泓載記》。
1.出自《通志?氏族略》蛇氏,見姓苑,姚萇,蛇后,南安人。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雁門。
2.出自《晉書?姚泓載記》勃勃遣兄子提南侵池陽,車騎姚裕、前將軍彭白狼、建義蛇玄距卻之。
8.
爬行動物。體圓而細(xì)長,有鱗,無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捕食蛙、鼠等小動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獸類。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丑父(逢丑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
2.出自《說苑·君道》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
3.出自《雜說》其形有若蛇者。
4.出自《春日雜言》詩雄狐竄其西,修蛇出其東。
5.出自《倪煥之》尤其是那大殿,高高的藻井,糾結(jié)著灰塵和蛛網(wǎng),好像隨時可以掉下一條蛇或者一個鬼怪來似的。
6.出自《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1.迅疾猛烈之風(fēng)。
1.涼爽﹑微寒貌。
2.凄清貌。
3.風(fēng)吹迅疾貌。
1.猶言抵住,頂著。
1.相互靠近;依傍。
1.相拚,決斗。
1.宋時稱無正當(dāng)職業(yè),專在酒樓﹑妓院侍奉顧客的閑漢。
1.相爭吵。
1.廝吵。
1.相稱;相配。
1.一起吃喝。
1.聚集。
1.相打。
1.輕蔑的稱呼,猶言小子。
2.小男孩。
1.追趕;互相追逐。
①相近;接近問蓬山別后,幾度春歸?歸去晚,開得蟠桃廝勾。②將近;將要今孫子遭圍,廝勾死也。
1.見"廝勾"。
1.指舜妻娥皇﹑女英。
2.指嫦娥。
1.寡婦。
2.指獨居的已婚婦女。
1.守寡的婆母。
1.寡婦和孤兒。
1.守寡。
1.寡婦的居處。
1.居孀守節(jié)。
1.守寡。
2.指已婚婦女獨居。
1.守寡。
1.寡婦。
1.鷹的別名。
2.官名。相傳為古帝少皞氏置,掌司寇職。
1.鹔鷞之羽所制的裘衣。
1.即鹔鹴裘。
1.豪爽出眾。
2.秀美挺拔。
3.爽朗昂揚。
1.清亮。
1.舒暢;爽快。
2.指爽直。
1.脆而爽口。
2.清脆。
3.直爽。
1.黎明﹐清晨。
1.猶放蕩。
1.失德。
1.煥發(fā)。
1.違背禮法。
1.方言。通風(fēng)。
1.美號。
1.違和;失調(diào)。
1.借指孤高有致的僚屬。笏﹐大臣上朝時攜帶的手版。
1.明慧。
1.猶爽朗。
2.顯豁﹐清楚。
1.迷亂失常。
1.晴朗。
1.硬朗矯健。
2.形容文筆明暢剛健。
1.天高氣爽的季節(jié)。指秋天。
1.鳥名。鷹類。
2.指爽鳩氏﹐傳說為少皞氏的司寇。
3.借指掌刑獄之官。
1.亦作"爽儁"。
2.豪爽秀俊。
3.明快秀逸。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