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賖”。
2.
買物延期交款。
1.出自《周禮·地官·泉府》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
2.出自《寄劉蕡問疾》詩賒來半夏重煎盡,投著山中舊主人。
3.出自《沉醉東風·隱居》曲近日鄰家酒易賒,三徑黃花放也。
4.出自《一桶水》毛竹蘆席稻草都是賒來的。
3.
賣物延期收款。
1.出自《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2.出自《后漢書·劉盆子傳》少年來酤者,皆賒與之。
4.
距離遠。
1.出自《抱樸子·至理》豈能棄交修賒,抑遺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難成之遠功哉!
2.出自《七言》詩常憂白日光陰促,每恨青天道路賒。
3.出自《劉行首》莫厭蓬萊途路賒,回首是神仙闕。
4.出自《舟次書感》詩蒲帆一幅掛秋槎,渺渺煙波去路賒。
5.
指關(guān)系疏遠。
1.出自《野店偶作》詩無心於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zhuǎn)賒。
6.
空闊。
1.出自《送李庶子致仕還洛》詩原野煙氛匝,關(guān)河游望賒。
2.出自《寄朱縣尹》詩才入金川境,行行望眼賒。
3.出自《柳枝詞》一枝春色又藏鴉,白石清溪望不賒。
7.
高。
1.出自《過荊門》詩行行驅(qū)馬萬里遠,漸入煙嵐危棧賒。
8.
引申指情緒的殷切,高漲。
1.出自《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詩節(jié)候看應晚,心期臥亦賒。
2.出自《依韻和希深雨后見過小池》碧池新雨后,清興一何賒。
3.出自《慎鸞交·品花》好友相從興致賒,評文有暇即評花。
9.
多。
1.出自《聞吹楊葉者》詩妙吹楊葉動悲笳,胡馬迎風起恨賒。
2.出自《慎鸞交·魔氛》古往今來盜賊賒,殺人誰個最堪夸?
3.出自《北京車站別兒女》詩茲行遠別到天涯,骨肉離情絮語賒。
10.
時間長久。
1.出自《秋夕仰贈從兄寘南》詩寸心懷是夜,寂寂漏方賒。
2.出自《和文淑湓浦見寄》多難漂零歲月賒,空余文墨舊生涯。
3.出自《挽李克農(nóng)同志》詩三十年前事已賒,知君才調(diào)擅中華。
11.
遲緩;緩慢。
1.出自《鼓瑟曲有所思》光陰復何極,望促反成賒。
2.出自《遣春》詩梅芳勿自早,菊秀勿自賒。
3.出自《救亡決論》夫格致何必西學,固吾道《大學》之始基也,獨其效若甚賒,其事若甚瑣。
12.
寬松。
1.出自《文選·謝朓〈和王主簿怨情〉》徒使春帶賒,坐惜紅妝變。
2.出自《武陵書懷五十韻》帶賒衣改制,塵澀劍成痕。
13.
引申為寬大,寬容。
1.出自《秦女休行》金雞忽放赦,大辟得寬賒。
14.
渺茫;稀少。
1.出自《岳州作》詩物土南州異,關(guān)河北信賒。
2.出自《修路疏》尚賒甃砌之功,難免顛??之患。
3.出自《荊釵記·晤婿》今日幸得佳婿來迎也,又愁著逆旅淹留人事賒。
4.出自《憶王孫》詞睡起重尋好夢賒。
15.
衰減;消失。
1.出自《送嚴十五郎之長安》詩長安君到日,春色未應賒。
2.出自《將歸留別海上諸子》詩簫心劍態(tài)愁無那,馬角烏頭恨未賒。
16.
差失;違背。
1.出自《西郊期滌武不至書示》詩非關(guān)春不待,當由期自賒。
2.出自《獨釣》詩太平公事少,吏隱詎相賒。
3.出自《酬綿竹于中丞使君見寄》詩故人書信越褒斜,新意雖多舊約賒。
17.
用同“唦”。語氣助詞。
1.出自《池上》詩郡中臥病久,池上一來賒。
2.出自《多稼亭看梅》詩先生次第即還家,更上城頭一望賒。
3.出自《全元散曲·滿庭芳》不見錢便無親熱,把冷鼻凹朋者,誰敢問娘賒!
18.
通“奢”。
1.出自《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楚楚衣服,戒在窮賒。
2.出自《三水小牘·王知古》上京飛書,路且不遠;百兩陳禮,事亦非賒。
1.猶告訐。
1.猶命令。
1.謂向官府控告。論,論罪。
1.宣讀麻詞。唐宋時詔書用黃﹑白麻紙書寫,故稱之為麻詞。
1.謂祭告父廟或父之神主。
向有關(guān)部門告發(fā)旁人的私下言論或活動(多含貶義)。
1.請求免罪。
1.古代天子或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稱"告廟"。
1.指告發(fā)富戶隱匿財產(chǎn),逃漏稅款。
1.請命。
2.猶天書。上天垂告下民的文書。
3.帝王的詔令。
4.特指告身,授官之符。
1.猶告急。
2.猶攻訐,責難。
1.秦法律名。指告奸與匿奸。
1.報告動亂已平定。
2.古指官吏告假奔喪。寧,謂官吏親喪,歸家服喪。
1.行聘之前,祭告祖廟。
1.求乞。
1.宣示譴責之意。
1.申請;請求。
2.請托。
3.指拜謁等交際活動。
①宣布事情已經(jīng)完畢此項工作即將告罄。②財物已用盡庫存告罄,急待進貨。
1.請求。
求饒求情~。
1.猶告發(fā)。
2.客人受到款待,對主人表示感謝的話。
1.酬神之祭。
1.報喪。
1.為獎勵人臣進諫而設的旗幟。
1.猶學舌。搬嘴。
1.古代授官的文憑。
1.告知實情。
①布告安民~。②舊時指標語紅綠~。
1.報告情況。
2.控告;訴訟。
1.告發(fā)。
1.周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發(fā)給諸侯﹐叫"告朔"。
2.指諸侯于每月朔日(陰歷初一)行告廟聽政之禮。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4.見"告朔餼羊"。
①周代制度,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把下一年的歷書頒發(fā)給諸侯頒告朔于邦國。②指諸侯于每月朔日(夏歷初一)向宗廟行祭告聽政之禮;諸侯必每月告朔聽政,因朝宗廟。
1.《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朱熹集注"告朔之禮,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頒來歲十二月之朔于諸侯,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月朔,則以特羊告廟,請而行之。魯自文公始不視朔,而有司猶供此羊,故子貢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虛設。亦省作"告朔"。
1.告訴,告知。
2.告狀。
1.方言。告訴,告知。
〈方〉告訴;告知。也作告誦。
受害人向法院告發(fā)~到法院。
某些犯罪行為須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訴,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原則。我國刑法規(guī)定,侮辱罪、誹謗罪(嚴重桅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員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并規(guī)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而無法告訴,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1.見"告訴"。
1.祭告天帝。
2.呼天訴冤。
3."告天子"的省稱。
1.即告天子。
1.鳥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飛且鳴,直上云霄,又復斂聲而下,迅速隱入草叢。鳴聲嘹亮且多變化,故又稱叫天子。在我國,主要繁殖于東北,遷徙時見于華北一帶及長江中下游,冬達福建和廣東北部。參閱《三才圖會.告天子》。
①在集會中要求先離去我有點事,先~了。②從集體中退出老隊員已先后掛拍~。③舊時指自請辭去職位年老~。
1.告訴,囑托。
1.謂自請脫離職任。
表示安慰感到安慰請大家加把勁兒,把文集早日印出來,以此~死者在天之靈。
1.祭文。
1.祝告﹑供享。
1.辭職。
2.古指官員受職后入朝謝恩,又稱中謝。
3.猶請罪。
指財物用完或貨物售完存糧~。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