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形容樹木多。
2.
形容詞
繁密;眾多。
3.
形容詞
陰暗可怕。
4.
名詞
(Sēn)姓。
5.
形容詞
嚴整肅穆。
1.
樹木高聳繁密貌。
1.出自《廬陵王墓下作》詩徂謝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2.出自《酬王浚賢良松泉二詩·松》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2.
眾多貌,眾盛貌。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百神森其備從兮,屯騎羅而星布。
2.出自《文選·潘岳〈借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3.
滿;羅列。
1.出自《絳州崇慶鄉太平里裴稹年若干行狀》武庫森戟,玉山照人。
2.出自《夜》詩群物各已息,眾星燦然森。
3.出自《陪彥瞻游金山和子由》幽光炯肝肺,爽氣森庭戶。
4.出自《詠史》九關森虎豹,闊越不可訟。
5.出自《金??歌》春風吹花生繁香,金樽綠酒森滿堂。
4.
高聳,峙立。
1.出自《七哀》詩白露中夜結,木落柯條森。
2.出自《青青磵上松送致遠入官》詩青青磵上松,郁郁磵底柏。松森上曾云,柏跔抱幽石。
3.出自《黃山之歌》蒼松郁郁森巖壁,直把花崗石當成泥。
5.
因驚愕而毛發聳起。
1.出自《生查子·簡吳子似縣尉》詞高人千丈崖,太古儲冰雪。六月火云時,一見森毛發。
2.出自《龍潭》詩下有靈物棲,倒影毛發森。
3.出自《雪寒書事廿六韻》發森憚去笠,指直愁結袸。
6.
寒,涼。
1.出自《六月吟》玉宇清宮徹羅綺,渴嚼冰壺森貝齒。
7.
陰沉幽暗貌。
1.出自《游子吟》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2.出自《苦竹徑》詩山前無數碧瑯玕,一逕清森五月寒。
3.出自《河瀆神》詞四壁陰森排古畫,依舊瓊輪羽駕。
8.
謂森嚴。
1.出自《李潮八分小篆歌》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
2.出自《仙人詞》上帝宸居儼肅森,九關虎豹立崟崟。
1.周官名。司寇的屬官﹐為司寇的副貳。見《周禮.秋官.小司寇》。參見"五大夫"。
1.周官名。司馬的屬官﹐為司馬的副貳。見《周禮.夏官.小司馬》。參見"五大夫"。
1.周官名。司徒的屬官﹐為司徒的副貳。見《周禮.地官.小司徒》。參見"五大夫"。
①未成年的僮仆。多見于早期白話小說三四個小廝抬著轎子。②男孩小廝叫喜童。
1.相撲。
1.猶半死。
1.古代對司中﹑司命﹑風伯﹑雨師﹑諸星﹑山林﹑川澤等的祭祀﹐也叫群祀。
1.馬名。亦泛指馬。
1.稍稍等待。
1.小店鋪。
2.謙稱己店。
1.有關小事的訴訟。
1.稱宋宋祁。
2.稱元宋子貞。
1.指年小時所誦習的典傳。
1.小便﹐撒尿。
1.稍獲蘇息。
2.稱宋蘇轍。宋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并有文名﹐世稱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
1.無機化合物﹐成份是碳酸氫鈉﹐白色晶體。遇熱能放出二氧化碳﹐用來滅火或制焙粉。醫藥上用來中和過多的胃酸。
1.我國原生的一種蒜。根莖均較大蒜為小﹐故名。味辛辣。古人作為調味品。上古已人工栽培。
1.喻為個人或局部利益的打算。
1.古代諸侯田獵時所立的旗旌。
1.謂再卜重得吉兆。
1.古跡名。一名高陽池。在湖北襄陽峴山南。《晉書.山簡傳》"簡鎮襄陽,諸習氏荊土豪族,有佳園池,簡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后多借指園池名勝。
1.猶訓練。
1.猶接近。
1.亦作"習靖"。。
2.靖﹑靜古通。謂習養靜寂的心性。亦指過幽靜生活。
1.《易.坎》"《彖》曰習坎,重險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為'習坎'。習,重也;坎,險也。故曰'習坎,重險也。'"后因稱險阻為"習坎"。
2.指十一月。舊以八卦配四時,坎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節,故以指十一月。
1.學習禮儀。
1.練習;訓練。
2.熟悉。
1.水師。
1.猶常亂。
1.輕忽怠慢。
行為舉止上不良的習慣和作風。一般指舊時代遺留下來的陋習,如小市民習氣、市儈習氣、流氓習氣等。共產主義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克服守舊心理以及舊習氣。
1.親近。
1.謂受某種習氣所感染。
2.指壞習慣。
1.熟悉。
1.練習武事。
1.謂練習舉止,整飭儀表。
1.猶言習慣若自然。
1.熟練工整。
①習慣,風尚社會習尚。②崇習競相習尚|道家習尚玄虛,蔑棄禮教。
1.謂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1.謂逐漸形成而難以改變的認識。
2.熟知。
1.熟悉法制的人。《管子.任法》"故圣君置儀設法而固守之,然故諶杵習士﹑聞識博學之人,不可亂也。"尹知章注"習士,謂習法之士。"一說,謂俗士。
1.猶熟悉,熟知。
2.猶慣常。言對某事物看熟聽熟,不以為奇。
1.謂熟習水性。
1.學習誦讀。
習慣,風俗鄉間習俗|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
1.謂風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1.見"習俗移人"。
1.猶故態。
1.猶舊套,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