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水潑散開來。
1.出自《管子·弟子職》凡拚之道,實水于盤,攘臂袂及肘,堂上則播灑,室中握手。
2.出自《詩·唐風·山有樞》弗灑弗埽
3.出自《色盲》路上剛灑過水,車輪在地上印出兩道線。
4.出自《一切經音義》以水撿塵曰灑。
2.
指事物播散開來。
1.出自《宋書·禮志一》今皇威遐震,戎車方靜,將灑玄風於四區,導斯民於至德。
3.
謂東西散落下來。
1.出自《高唐賦》蹄足灑血。
2.出自《紅樓夢》﹝黛玉﹞方轉過來,尚望著門灑了幾點淚。
3.出自《離婚》小米灑了一地。
4.
器物傾覆,里面盛的東西潑了出來。
1.出自《兒女英雄傳》不想袖子一帶,把雙筷子拐在地下,把盅酒也拐倒了,灑了一桌子。
2.出自《火焰山上四十天》一鍋面條都讓我灑了,害得你們飯也沒吃。
5.
投;揮;甩開。參見“灑脫”。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徒觀其鼓枻回輪,灑釣投網。
2.出自《云麓漫鈔》我淵圣皇帝居東宮,日親灑宸翰,畫唐十八學士并書姓名序贊以賜宮僚張公叔夜。
3.出自《山鄉巨變》立過來沒有好久,菊咬就灑翅膀了。
4.出自《多角關系》他用力將手一灑,灑脫了李桂英的手,反身就走。
6.
清除。參見“灑除”。
1.出自《諫移都洛陽疏》便當躬率三軍,討除二寇,蕩滌河渭,清灑舊京。
7.
淋。
1.出自《運命論》其為實乎?則執杓而飲河者,不過滿腹;棄室而灑雨者,不過濡身。
8.
謂風吹動。
1.出自《演連珠》臣聞靈輝朝覯,稱物納照;時風夕灑,程形賦音。
2.出自《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高棟曾軒已自涼,秋風此日灑衣裳。
3.出自《洞霄宮》詩幽人天柱側,茅屋灑松風。
4.出自《魯靈光殿賦》祥風翕習以颯灑,激芳香而賞芬。
9.
瀟灑脫俗,不拘束。參見“灑落”。
1.出自《飲中八仙歌》宗之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10.
釣具。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筒灑連鋒,罾?比船。
11.
樂器名。參閱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爾雅大瑟謂之灑說》。
1.出自《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1.見"輻輳"。
〈書〉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車船~。也作輻湊。
1.形容如車輻脫轂那樣分崩。
1.聚集。
1.分解。
1.聚集。
1.分崩離析。
①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形。②熱的傳播方式的一種,從熱源沿直線向四周發散出去。光線、無線電波等電磁波的傳播也叫輻射。
較原始而低級的生物體型。生物通過主軸可形成許多對稱面。如水母等腔腸動物,是對水中固著或漂浮生活的適應。
1.指熱輻射或各種電磁波的能量,通常指可見光和紅外線﹑紫外線的能。
物體之間時刻不停地以輻射的方式交換著熱量,在某一段時間內物體的輻射收支差值,稱輻射平衡”。地表的輻射平衡,等于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和支出的有效輻射之差值。
輻。
1.扶桑與槐樹。借指公卿。
1.即榑桑。
1.傳說中的神木。
1.束發的頭巾。
1.用袱子包扎衣被,意為整理行裝。
1.即幞頭。
1.被囊。
①古代男子用的一種頭巾。
1.即蝮蛇。
1.猶髣髴。仿佛。約略的形跡。
1.即狒狒。
1.戴有首飾的發髻。
1.象聲詞。
1.指在朝的達官顯貴。
1.黑青相間的衣領。
1.古時祭服。
1.佩系官印的絲帶。借指達官貴人。
1.古代禮服。
1.古代祭服。繡有青黑色花紋的下裳。
1.黑與青相間的花紋。
1.古代禮服名。繡有青黑色花紋。
1.語出《書.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繡。"謂織有黻和水藻的花紋。引申為寫出華美的辭藻或文字。
1.見"襥纚"。
1.見"襥纚"。
1.亦作"襥襹"。亦作"襥褷"。
2.毛羽下垂貌。
1.不祥的預兆,指死亡。
1.鵬鳥飛至。指兇兆。
1.《鵩鳥賦》的省稱,漢賈誼作。
1.貓頭鷹一類的鳥。舊傳為不祥之鳥。
2.比喻奸佞。
3.《鵩鳥賦》的省稱。
1.謂鵬鳥入舍,為不祥之兆。
1.漢賈誼《鵩鳥賦》序"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鵩鳥飛入誼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鳥也。誼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后即以"鵩舍"指謫居之所。
1.鳥名。
1.方言。不存在。
2.方言。不及。
1.方言。沒有。
1.迷惑不解貌。一說驚詫貌。
1.方言。沒有什么。
1.方言≤多,數不清。
照料,愛護~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