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閑散多余。
1.詈詞。猶言呆頭呆腦。
1.農活。謂翻松土地。
1.謂松下的水流聲。
1.松開脫落。
1.指松墨。
1.謂松林。
1.指松林。因松枝密聚如網,故稱。
日本江戶時代詩人。少年時曾為武士家中侍從,并學習俳句。1680年為避江戶俗氣,隱居深川,研讀漢詩,并將居所取名芭蕉庵。作品風格獨特,后世稱之為蕉風”。主要詩作收入《芭蕉七部集》。
1.形容苦思苦想。
1.謂飲茶潤澤喉吻,促進文思。極言飲茶的樂趣。語本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1.檢閱兵車。
1.廣為積聚。
1.尋訪;訪求。
1.搜索隱伏之敵。
1.謂尋根究底,連細微處也不放過。
1.見"搜括"。
1.搜求輯錄。
1.搜查。
2.翻檢。
3.指科舉時代進出科場的搜身。
1.訪求鹽。
2.搜查。
1.擾亂;攪動。
1.搜索清剿。
1.尋求佳句。
1.猶言苦思冥索。撅,挖掘。
1.見"搜抉"。
1.亦作"搜刔"。
2.搜求選擇。
1.見"搜索枯腸"。
1.亦作"搜刮"。
2.搜求;搜索;搜集。
3.謂用各種方法掠奪財物。
1.搜求延攬。
1.擄掠。牢,搜刮。
1.訓練。古代因搜狩以習武事。
1.蕭疏寥落。
1.狩獵。
2.搜求;獵取。
3.猶涉獵。
1.搜索掠奪。
1.見"搜羅"。
1.猶搜尋。
1.春獵為搜,夏獵為苗。.泛指狩獵。
1.猶搜捕。
1.謂尋求奇特語句或杰出人才﹑奇異事物。
1.尋找;尋求。
1.象聲詞。形容疾速的風聲。
1.進入山中搜索。
2.謂盜匪在山中尋求搶劫對象。
1.搜查身上有無夾帶或藏匿錢物。
一稱《續搜神記》、《搜神續記》。志怪小說集。舊題陶潛作。十卷。多記神仙佛法、精靈鬼怪故事。因書中有記陶潛死后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后人增益。
志怪小說集。東晉干寶作。原本已佚,今傳本二十卷為后人所輯。其創作動因是明神道之不誣”(《搜神記序》)。故事或采之史傳雜說,或得之親身見聞。多為因果報應、神怪靈異之事。對于后世小說戲曲有深遠影響。
1.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時的射獵活動。
粵劇劇目。楊子靜、莫汝成、林仙根據瓊劇舊本改編。書院學生張逸民拾得海南鎮臺之女的斷線風箏,題詞在風箏上。鎮臺府婢女翠蓮向張索還風箏,因題詞而被疑與張有私情,遭嚴刑拷打。翠蓮扮男裝月夜出逃,為書院掌教謝寶收留。鎮臺帶兵圍搜書院,謝寶智助張與翠蓮脫險。
1.象聲詞。形容波濤撞擊聲。
1.清寒貌。
1.搜索。
2.搜括。
1.清冷貌。
2.象聲詞。形容迅疾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