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鰌”。
2.
魚綱鰍科魚類的統稱。體圓,尾側扁,口小,具須三至六對,鱗細小或退化。種類多,分布廣。常見的有泥鰍、沙鰍和長薄鰍等。
1.出自《莊子·齊物論》麋與鹿交,?與魚游。
2.出自《易林·履之坤》循河榜舟,旁淮東游,漁父舉網,先得大?。
3.出自《夢粱錄·物產》鰍、鰻、鱔、蚌。
4.出自《浣紗記·問疾》你道像些甚么?黑流鰍好像個灶王。
5.出自《清稗類鈔·動物·?》?,一作鰍,可食,形似鰻,長三四寸,體圓尾扁,色清黑,無鱗而有黏質。常潛居淡水之泥中,故又稱泥?。
3.
海鰍。即露骨鯨。
1.出自《歲暮自廣江至新興》詩海?潮上見,江鵠霧中聞。
2.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下》〔紹興〕二十四年四月,海鹽縣海洋有巨鰍,群蝦從之,聲若謳歌,抵岸偃沙上,猶揚鬣撥剌,其高齊縣門。
3.出自《菽園雜記》劉時雍為福建右參政時,嘗駕海舶至鎮海衛,遙見一高山,樹木森然,命帆至其下,舟人云:“此非山,海鰍也。舟相去百余里,則無患,稍近,鰍或轉動,則波浪怒作,舟不可保。”
4.出自《廣東新語·鱗語·海?》海?之出入以潮,非海?之自能為潮也。
4.
通“蝤”。參見“鰍蛑”。即蝤蛑。巨蟹。
1.出自《太平御覽》食畢,女(郭氏女)將兩?蝥上岸去。船還來至,郭逢人,語此女已死。乃往省之,尚未殯也,發衾視之,兩手各把一?蝥。
2.出自《嶺表錄異》?蛑乃蟹之巨而異者。蟹螯上有細毛,如苔,身上八足。蝤蛑則螯無毛,后兩小足,薄而闊,俗謂撥掉子,與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為蟹。八月,此物與虎斗,往往夾殺人也。
1.亦作"囊囊咄咄"。
2.猶嘮嘮叨叨。囊,同"囔"。
1.把人裝入袋中打死。
1.猶囊笥。古代讀書人多用以裝書籍文稿,故亦借指書籍。
2.袋子與箱子。
1.裝琴入袋。
2.囊中之琴。
1.晉阮孚持一皂囊游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守囊,恐其羞澀。"見宋陰時夫《韻府群玉.陽韻》◇因以"囊澀"謂身無錢財。
1.指韓信囊沙破敵之計。楚漢戰爭時韓信與楚將龍且隔濰水而陣~信夜令人以萬馀囊盛沙,壅水上流,然后引軍半渡,進擊龍且。既戰,佯敗退走。且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信乘機擊殺且,大破楚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1.《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后唐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后以"囊矢"為出征復仇的典實。
1.古代的一種酷刑。以袋蒙首,使之窒息而死。
1.囊中書札。
2.以袋盛書。
3.猶囊封,封事。
1.袋子與箱籠。古代讀書人多用以裝書籍文稿。
1.陰囊收縮。
1.古代酷刑。以物蒙蓋頭部。
1.古代利用江河水流破敵的一種戰術。
1.囊括吞食。
1.袋子。
2.借指糧倉﹑糧庫。
3.囊括;聚集。
4.指行李財物。
5.窩藏,包庇。亦以喻庇護所。 6.猶勾結。
1.猶囊空如洗。
1.猶囊空。
1.漢王吉(字子陽)為官清廉,離任無馀財,所載僅一囊衣而已。見《漢書.王吉傳》◇以"囊衣"為居官不蓄財的典實。
借助裝在袋里的螢火蟲或積雪反射的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古人囊螢映雪苦讀的事例為后代所稱頌。參見囊螢”、映雪囊螢”(842頁)。
1.裝入囊中運走。猶言盡其所有而取之。
1.豬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
1.指智謀。
比喻像囊中可以不費力氣就取得的東西我要他手里的東西,如取囊中物而已。
1.貯于袋中的物品。
1.囊中所裝。指盛于囊中的財物。
1.比喻顯露才華。
1.行李。
1.封事。
1.詈詞。(如畜生般)吃糠。
1.詈詞。(如畜生般)吃糟糠。
2.詈詞。指吃糟糠的畜生。
1.昔時;往日。
1.前代。
1.古代,往古。
1.指久交之情。
2.指陳跡。
1.舊時的同僚。
1.先人或先賢的功業。
2.指前人或先賢。
1.指前人的名篇佳句。
1.往日,以前。
1.往年。
1.以前的體例﹑規模。
從前;過去追思曩昔。
1.宋代西夏國主名。曩霄本名元昊,宋賜姓趙◇不甘臣宋,于公元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在帝位十一年卒。見《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用為背叛不臣之典。
1.往代;前代。
1.往年。
1.先哲;古之哲人。
1.詈詞。猶膿包﹐廢物。
1.亦作"攮血刀子"。
2.詈詞。挨刀的。
1.詈詞。吃糠。
1.猶受氣。
1.亦作"攮顙"。
2.填喉嚨。謂人吃相不雅﹐狼吞虎咽者的不敬之詞‖譏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