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黑色。
2.
形容詞
藍色或綠色。
3.
名詞
青草或沒成熟的莊稼。
4.
名詞
青年。
5.
名詞
(Qīng)指青海。
6.
名詞
(Qīng)姓。
7.
形容詞
比喻年齡不大。
1.
“寈”的今字。亦作“棈”。
2.
顏色名。綠色,似植物葉子的顏色。參見“青青”。
1.出自《雨》詩青秧發廣畝,白水涵孤城。
2.出自《詠懷》青蕙緣廣隰,綠蘅被洲中。
3.
顏色名。藍色。參見“青天”。
1.出自《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2.出自《越中逢天臺太一子》詩上逼青天高,俯臨滄海大。
3.出自《四世同堂》他仰頭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麗,他知道自己還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
4.
顏色名。白色。
1.出自《四世同堂》慢慢的,窗子發了青。
5.
顏色名。黑色。
1.出自《書·禹貢》﹝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
2.出自《楚辭·大招》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3.出自《生查子》詞兩鬢可憐青,一夜相思老。
4.出自《山歌·比》憑你春山弗比得姐個青,憑你秋波弗比得姐個明。
6.
青色物。指青玉或系玉的青絲繩。
1.出自《詩·齊風·著》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
7.
青色物。指青雀。參見“青旌”。
1.出自《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張玄稔﹞以狀白承訓,約期殺賊將,舉城降,至日請立青旌為應。
8.
青色物。指靛青。一種從藍草中提煉的染料。
1.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出自《文心雕龍·通變》夫青生於藍,絳生於蒨,雖逾本色不能復化。
9.
青色物。指青雘。一種可涂墻壁的青色礦土。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
10.
青色物。指青色竹皮,竹簡。引申為書寫(文字)。
1.出自《文心雕龍·諸子》殺青所編,百有八十余家矣。
2.出自《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得犯人某狀招……所有腳色備細詞因,已青在官。
11.
青色物。青色花紋。
1.出自《志雅堂雜鈔》江州圓通寺僧死后,有雕青於背云“李重進”。
2.出自《幽閨記·文武同盟》陀滿興福是個雕青大漢,他人長腳也長。
12.
青色物。指青草或沒有成熟的莊稼。
1.出自《齊民要術·耕田》秋耕,?青者為上。
2.出自《絕句》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3.出自《東門》詩迢迢陌頭青,空復可藏鴉。
4.出自《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二封》抗聯活動時,他正坐在地頭小窩棚里給人家看青呢。
13.
青色物。指熒熒如豆的燈光。
1.出自《百字令·燈花》詞撲去飛蛾青不定,怎禁夜寒風起。
14.
青色物。指青色的系印紐的絲帶。
1.出自《文選·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2.出自《馬汧督誄》剖符專城紆青拖墨之司,奔走失其守者,相望於境。
15.
使之變青,發青。
1.出自《御史沈椒園先生新修南池建少陵書院并作雜劇侑神令歲時歌舞以祀》詩洗排泰岱礪鄒嶧,吹青漢柏秦皇松。
16.
穿上青衿。借指取得秀才資格。
1.出自《春在堂隨筆》此子以讀廢耕,徒費膏火資,又不獲青其衿為宗族光寵,甚無謂也。
2.出自《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故多有總角應試,耄耋猶未青其衿者。
17.
古以青為東方之色。后因以指東方。參見“青方”。
1.出自《周禮·考工記·畫繢》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
18.
年輕。參見“青年”。
1.出自《寄張源》詩青年俱未達,白社獨離群。
2.出自《朱砂擔》為甚青年便頭白,一夜起來七八遭。
3.出自《再和盧雅雨》莫以青年笑老年,老懷豪宕倍從前。
4.出自《母親》么媽也像恢復到了青年,她不停的四處穿走。
5.出自《三訪日本》我三次訪問日本,正是從青年到中年,又進入了老年。
19.
通“清”。清靜,寧靜。參見“青林”。
1.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涉青林以游覽兮,樂羽族之群飛。
20.
通“清”。清秀。參見“青標”。
1.出自《南西廂記·上國發軔》琴童生得青標,每日街上擺擺搖搖。
21.
通“清”。高潔。亦用為敬辭。參見“青標”、“青癯”。
1.出自《尋親記·傷生》他們守節甚青標,東人枉自焦躁。
2.出自《保衛延安》他瞅著張培那青癯的臉膛,頭用力地點了一下。
22.
通“清”。卓越。參見“青規”。
1.出自《王勃集序》盧照鄰人間才杰,覽青規而輟九攻。
23.
通“清”。清楚;明白。參見“青白”、“青冊”。
1.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越想越惱。著甚來由,用了這主屈財,卻不是青白晦氣。
2.出自《萬仞約》今天我們大家都跟你有話講,要跟你問個青白。
24.
“青衣”的省稱。參見“青衣”。
1.出自《清史稿·選舉志一》六等黜陟法,視明為繁密。考列一等,增、附、青、社俱補廩。
25.
九日的代詞。舊時電報中用平水韻中的韻目“九青”的“青”字代“九”,表示農歷每月初九日。
1.出自《辛亥革命北方實錄》青電悉,足下勇逾賁育,志比聶荊。
2.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庚、青兩電諒轉陳。國是如此,謀益狡。
26.
地名。指古代青州。《禹貢》九州之一。在今山東省及遼寧省遼河以東。
1.出自《薦皇甫規表》青兗之郊,迄用康乂。
2.出自《北伐詔》某官某虎旅八萬,舳艫數千,沿淮長驅,棱威青汴。
3.出自《北夢瑣言》莊宗平汴洛,希甫奉詔,宣慰青齊。
27.
地名。指唐代方鎮淄、青、平、盧節度。
1.出自《元和圣德詩》魏、幽、恒、青,東盡海浦,南至徐蔡。
28.
地名。青海省的簡稱。
1.出自如:青藏公路。
1.恐懼震驚。
1.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懼怕到極點。
1.高峻貌。
1.畏懼罪刑。
1.胃部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
1.病名。中醫稱胃部虛熱為胃疸。
1.病名。由于胃的機能發生障礙﹐食物積滯不能消化﹐致形體消瘦而腹部脹滿。
1.食物名。將羊肚煮熟﹐和以五味﹐曬干而成。
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理現象。因胃熱偏旺、情志郁火犯胃或過食辛熱引起。胃火旺”的人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泛酸、口干渴、便干結、舌紅、苔黃膩等。
1.胃黏膜發生潰爛的病。
1.即胃。因其形狀像口袋﹐故名。
1.方言。胃痛。
1.中醫指胃的內腔。其上口叫上脘﹐中部叫中脘﹐下口叫下脘。
2.猶胃口。比喻對事物的興趣。
1.胃星之旁。
胃黏膜炎性病變。按病程長短,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前者是由于進食刺激性食物(或藥物)或吞服強酸、強堿而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癥◇者是以胃黏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癥。大多與長期進食刺激食物(或藥物)或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引起的膽汁返流等因素有關。臨床上以其病理變化分為淺表性、萎縮性、肥厚性胃炎三種。
1.胃腺分泌的無色透明液體﹐呈酸性﹐主要含有胃蛋白酶﹑鹽酸和黏液﹐有消化食物和殺滅細菌的作用。胃液的分泌常因食物的性質不同而有差異。
1.我國古代的一門算術。主要用于測量地形。
1.安撫。尉﹐"慰"的古字。
1.安慰侍奉。
復姓。唐代有尉遲敬德。
復姓。唐代有尉遲敬德。
1.詞牌名。雙調﹐有一○四字﹑一○五字﹑一○六字三體﹐又分仄韻﹑平韻兩體。仄韻首見柳永《樂章集》﹐平韻首見晁補之《琴趣外篇》。
唐初大將。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人。隋末從劉武周為將,后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并參加鎮壓竇建德、劉黑闥起義軍。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晚年篤信方術,杜門不出。民間把他和秦瓊像畫作兩門神,以驅兇辟邪,保佑平安。
1.熨斗。
軍銜的一等。系初級軍官軍銜的統稱。通常設上尉、中尉、少尉,有的還設大尉。中國于1955-1965年實行的軍銜制,尉官設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級;1988年始重新實行的軍銜制,設上尉、中尉、少尉三級。
1.古代守邊的都尉與伺敵的斥候『揚雄《解嘲》"今大漢左東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東南一尉﹐西北一候。"
2.借指邊境。
1.慰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浙江新昌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于大連工學院。1985年后歷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監察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北京市委書記。1997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
1.古新羅國人稱襦(短衣)為"尉解"。
2.安慰寬解。
1.慰勞﹐撫慰。
1.慰勞。
1.漢律令為廷尉所掌管﹐故稱"尉律"。
1.有關尉律的學問。
1.茂盛。尉﹐通"蔚"。
1.安撫結納。
1.漢代郡尉之屬官。
1.古代掌刑獄之官﹐即司寇。
2.縣名。
1.見"尉佗"。
1.亦作"尉他"。
2.即趙佗。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稱。
1.縣尉的官署。
1.鮪的別名。
1.欣慰。
1.形似水車的舂米船。
1.利用水的沖力以啟動水磨的輪盤。
1.放在磨子里研磨。舊時迷信傳說陰間的一種酷刑。
1.石磨和碾砣。
2.研磨。
1.拉磨的牛。
1.高峻貌。
2.堆積貌。
3.堅固貌。
4.潔白光亮貌。
1.句子里謂語部分的主要的詞。
2.數理邏輯中表示一個個體的性質和兩個或兩個以上個體間關系的詞。
1.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