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向上托,舉。
2.
動詞
支撐;承受。
1.
舉起;向上托。參見“擎跽曲拳”。
1.出自《世說新語·紕漏》婢擎金澡盆盛水,琉璃碗盛澡豆。
2.出自《白雪遺音·剪靛花·五色祥云》五色祥云繞碧天,如意金鉤掌上擎。
3.出自《敬告姐妹們》天下凡百事,獨立難成,眾擎易舉。
4.出自《黎明的河邊·黨員登記表》這時候區委書記從懷里取出了一個小藍布包,高高地擎著。
2.
持,取。
1.出自《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詩藥許鄰人?,書從稚子擎。
2.出自《傳奇·裴航》云英!擎一甌漿來,郎君要飲。
3.出自《牡丹亭·如杭》偶和你后花園曾夢來,擎一朵柳絲兒要俺把詩篇賽。
3.
支撐;承受。
1.出自《立春前二日雪》詩飄泊殘梅妒,龍鐘老檜擎。
2.出自《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3.出自《竹葉舟》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擎著這黃甘甘的瘦臉,必是來投托俺家師父的。
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遺址。1953年發現于陜西西安東郊半坡村。遺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區、制陶器窯場,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生活用具。彩陶花紋以動物形象為多。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半圓的月亮。
1.指降至離桿頂約占全桿三分之一處的國旗,用以表示哀悼。
1.半口氣息。
1.亦作"半恰"。
2.猶半點兒。形容數量極少。
1.見"半掐"。
1.唐員馀慶的別名。
2.金雷淵的別號。
1.莊稼未成熟時,青黃相間。比喻事物未達到成熟的境地。
1.謂夠不上一個人。多用為嘲戲之辭。晉習鑿齒以腳疾廢于家巷,襄陽陷于苻堅,堅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謂權翌曰"朕取襄陽,惟得一人半。"翌曰"誰耶。"堅曰"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見《襄陽耆舊傳》。
2.作惡的人。
3.受人庇護﹑不能自立的人。
4.猶半仙人。
1.白天的一半。
2.好久,較長一段時間。
1.猶恒訓。
1.恒山﹑碣石山的并稱。
永久;持久~不變。
1.長在。
1.規定的條文。
2.謂按原規定收稅。
1.常規,慣例。
1.通常的說法。
1.泛指尋常的獸類。
1.常人,一般的人。
1.見"恒輝"。
1.亦作"恒品"。
2.常類。
3.常物。
1.常情。
1.常人,一般的人。
1.平時;平日。
1.見"恒河沙數"。
1.見"恒河沙數"。
1.即常山蛇。古代傳說指首尾相應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應的陣法。
香港恒生銀行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最初選擇三十種上市股票作為成分股計算,后成分股增加到三十三種上市股票。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日,基日指數為100。該指數反映香港股市行情變動情況。
1.平時。
1.《周禮》八矢之一。禮射和習射時所用的箭。
1.平庸的人。
1.常規;常法。
1.通常的事。
2.日常用品。
1.謂不變的操守。
1.定數。
2.常規。
3.方言♂豎,反正。
1.平庸之言。
1.猶習俗。
1.固定的處所。
1.常態。
1.常談;俗語。
相對穩定的溫度。
能自動調節體溫,在外界溫度變化的情況下,能保持體溫相對穩定的動物,如鳥類和哺乳類。也叫常溫動物、溫血動物、熱血動物。
1.亦作"恒文"。
2.指星辰。
1.不變的法令;常規。
1.經常出現的某些預示吉兇的天象。
根據恒星光譜特征所作的分類。現通用哈佛分類法,光譜類型按字母序列o、b、a、f、g、k、m的次序命名。光譜型不同,恒星的各種性質相差很大。觀測恒星光譜,可研究恒星的組成和結構、發生變化的物理過程,確定恒星的距離,研究恒星在空間的運動等。 【恒星光譜型】根據恒星光譜特征所作的分類。現通用哈佛分類法,光譜類型按字母序列o、b、a、f、g、k、m的次序命名。光譜型不同,恒星的各種性質相差很大。觀測恒星光譜,可研究恒星的組成和結構、發生變化的物理過程,確定恒星的距離,研究恒星在空間的運動等。
由無數恒星組成的集合體,如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簡稱星系。
1.亦作"恒性"。
2.常性;固有的本性。
3.猶恒心。
1.亦作"恒陽"。
2.久晴不雨。
1.一定的典式;常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