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偷。
2.
動詞
比喻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稳〉茫淮蹔Z。
3.
副詞
暗中;偷偷地。
4.
副詞
私自,暗中。舊時用作謙辭。
1.
偷盜。參見“攘竊”。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2.出自《淮南子·覽冥訓(xùn)》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
3.出自《順宗實錄四》好學(xué),貧不能得書,乃求入集賢為書寫吏,竊官書讀之。
4.出自《二心集·硬譯與文學(xué)的階級性》竊火給人,雖遭天帝之虐待不悔。
2.
謂非其有而取之;不當(dāng)受而受之。
1.出自《莊子·山木》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
2.出自《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無益而厚受祿,竊也。
3.出自《世說新語·言語》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
3.
見“竊轡”。掙脫籠頭。
1.出自《莊子·馬蹄》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
4.
侵害;危害。
1.出自《亢倉子·用道》今夫惰農(nóng)信地實生百谷,不力於其道,地竊其果稼而荒翳之。
2.出自《呂氏春秋·辯土》夫四序參發(fā),大畎小畝,為青魚胠,苗若直獵,地竊之也。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
5.
抄襲。
1.出自《〈楚辭章句〉敘》名儒博達(dá)之士著造詞賦,莫不擬則其儀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竊其華藻。
2.出自《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鄭漁仲(鄭樵)誚班孟堅(班固),漢武以前盡竊司馬遷書,不以為慚。
6.
私下;私自。多用作謙辭。
1.出自《戰(zhàn)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
2.出自《漢書·韓信傳》臣愚,竊以為亦過矣。
3.出自《春明退朝錄》今請易名,竊恐非禮。
4.出自《聊齋志異·劉海石》久失聞問,竊疑近況未必佳也。
7.
男女私通。
1.出自《文心雕龍·程器》相如竊妻而受金,揚雄嗜酒而少算。
2.出自《馮燕傳》且無令不辜死者。吾竊其妻,而又煞之,當(dāng)系我。
8.
切近。
1.出自《書斷·評》其觸類生變,萬物為象,庶乎《周易》之體也;其一字褒貶,微言勸戒,竊乎《春秋》之意也。
9.
副詞。偷偷地;暗地里。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公子偃曰:“宋師不整,可敗也。宋敗,齊必還,請擊之。”公弗許。自雩門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
2.出自《韓非子·說難》衛(wèi)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
3.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
4.出自《世說新語·規(guī)箴》陳元方遭父喪,哭泣哀慟,軀體骨立,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
10.
通“淺”。淡。參見“竊黃”。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九扈為九農(nóng)正
2.出自《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
11.
通“踐”。稍微。參見“竊嘗”。
1.出自《蕙風(fēng)詞話》樂器竹制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恒輕,故以喻“竊嘗”。
12.
用同“察”。考察;觀察。
1.出自《荀子·哀公》竊其有益與其無益,君其知之矣。
2.出自《孔子家語·好生》竊乎其有益與無益,君子所以知。
13.
盜賊。參見“草竊”。
1.出自《莊子·天道》邊竟有人焉,其名為竊。
14.
通“踐”。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下三十》國不可窮,窮不可竊也。
1.亦作"雞嗉"。
2.見"雞素"。
1.雛雞。
1.臺名。在揚州。相傳隋煬帝常游于此。
1.《說郛》卷六十引晉周處《風(fēng)土記》﹕"越俗性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雞﹐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卿當(dāng)下。'"后遂以"雞壇"為交友拜盟之典。
1.謂玄妙之言。
1.亦作"雞頭"。
2.雞的頭。
3.見"雞頭肉"。
4.指雞頭摩寺。
1.亦作"雞頭米"。
2.即茨實。
1.亦作"雞頭肉"。
2.芡實的別名。
3.借指婦女的乳頭。
1.亦作"雞?"。雞和豬。古時農(nóng)家所養(yǎng)禽畜。
2.指平民之家的微賤瑣事。語出《禮記.大學(xué)》﹕"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鄭玄注﹕"畜馬乘﹐謂以士初試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雞豚牛羊﹐民之所畜養(yǎng)以為利者也。"
1.古時祭祀土地神后鄉(xiāng)人聚餐的交誼活動。
1.比喻微小的收益。
用幾種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來的酒,多在飲用時臨時調(diào)制。
1.雞和鴨。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
2.雞和鴨。古代以之為贈送禮品。
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穆棱河中游、林密鐵路線上。1956年設(shè)市。人口905萬(1995年)。煤炭工業(yè)發(fā)達(dá),為中國東北地區(qū)的煤炭工業(yè)基地之一。
1.雞肉絲。
1.見"雞舌香"。
①上圓下尖近似心臟的形狀~領(lǐng)。②指一種雞心形的首飾。
因佝僂病形成的胸骨突出像雞的胸脯的癥狀。
1.雞和用酒浸的綿絮。相傳漢徐穉以此祭奠黃瓊。見《后漢書.徐穉傳》。
1.亦作"雞血酒"。
2.殺雞瀝血入酒中﹐稱之為雞血酒。結(jié)盟者依次喝飲﹐表示永遠(yuǎn)信守盟約。古代往往有此儀式﹐今尚存其遺俗。
皮膚病,腳掌或腳趾上角質(zhì)層增生而形成的小圓硬塊,樣子像雞的眼睛,局部有壓痛。也叫肉刺。
1.見"雞彝"。
1.亦作"雞夷"。
2.刻畫有雞形圖飾的酒尊。古代祭器之一。
1.指雞頭摩寺。佛教傳說中的圣地。
1.雞卜。
1.古代南方一種以雞招魂的巫術(shù)。
1.比喻爭吵。
1.亦作"雞跖"。
2.雞足踵。古人視為美味。語本《呂氏春秋.用眾》﹕"善學(xué)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shù)千而后足。"高誘注﹕"跖﹐雞足踵。"
1.芡實。
1.亦作"雞爪瘋"。
2.因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形成的手足拘攣﹑無法伸展的疾病。
1.亦作"雞爪瘋"。
2.見"雞爪風(fēng)"。
〈方〉雞。
1.即雞?。
在云南省賓川縣西北、洱海東北。主峰金頂,海拔3200米。山上奇峰突起,林木茂密,洞穴奇幻,景色佳麗。為佛教名山之一。原有大小廟宇百余座,現(xiàn)存祝圣寺、金頂寺、銅瓦殿、太子閣、楞嚴(yán)殿等。
蕈的一種,菌蓋圓錐形,中央凸起,熟時微黃色,可食用。
1.柱上的方木。
1.象聲詞。形容細(xì)碎的腳步聲。
1.象聲詞。金屬碰擊聲。
1.嘟噥;低聲說話。
1.絮叨,嘮叨。
1.欺騙;捉弄。
1.象聲詞。形容說笑聲。
1.象聲詞。
1.見"咭咭呱呱"。
1.亦作"咭咭刮刮"。
2.形容大聲說笑。
1.象聲詞。形容笑聲。
1.小聲說話﹑吵鬧。借指言語上的爭執(zhí)。
1.形容低聲說話。
1.象聲詞。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或聽不懂。
1.象聲詞。形容難以聽懂的說話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