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洞;孔穴。
1.出自《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2.出自《漢書·律歷志上》黃帝使泠綸……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
3.出自《玉堂閑話·上霄峰禹跡》夏禹治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為竅系纜。
4.出自《故宋慶元府學教授魏府君墓志銘》潛跽而請曰,曾大父之歿七十又八年矣,下棺之石,有竅而無辭。
2.
指眼耳口鼻等器官的孔。參見“七竅”、“九竅”、“上竅”、“下竅”。
1.出自《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工部既食水銀得病,自說若有燒鐵杖自顛貫其下者,摧而為火,射竅節以出,狂痛號呼乞絶。
2.出自《紅樓夢》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竅。
3.
指骰子上的凹眼。
1.出自《演繁露·投五木瓊橩玫骰》唐世則鏤骨為竅,朱墨雜涂,數以為采。
4.
指管樂器上的按孔。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2.出自《與李空同論詩書》夫聲以竅生,色以質麗,虛其竅,不假聲矣。
5.
挖孔;鑿洞。
1.出自《禮記·禮運》地秉陰,竅於山川。
2.出自《枕中記》其枕青甆,而竅其兩端。
3.出自《清異錄·釋族》香井爐邊鎖一木柜,竅其頂。
4.出自《圣武記》凡門之制宜備火攻,故竅其扇以出銃槊,則攻者不敢前也。
6.
疏通;貫通。參見“竅領”。
1.出自《古今譚概·口碑·孔太守》孔太守在任時,聶雙江初到,有“三耳無聞,一孔不竅”之謠。
7.
指心眼兒。比喻心計;主意。
1.出自《憐香伴·歡聚》不然,我也是個有竅的人,怎么就被你們欺瞞到底。
2.出自《履園叢話·笑柄·太無竅》梨園人以張故,每唱至張石匠,輒諱張為李,祭酒(吳偉業)笑曰:“此伶甚有竅。”
3.出自《歧路燈》我又不是你爹那個執固性子,我不扭你的竅。
8.
比喻事情的要害或關鍵。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于今又有個不識竅的小二哥,也與個婦人私通……后惹出一場禍來,尸橫刀下。
2.出自《隋唐演義》阿姨風騷,姨夫識竅。大家錯誤,付之一笑。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誰知那些學生,全憑引薦的,我一則不懂這個竅,二來也怕求人,因此只教得三個學生。
9.
翹起。
1.出自《古今譚概·巧言·俗語歇后》吳中黃秀才相掀唇,人呼“小黃竅嘴”。
2.出自《說岳全傳》來一陣藍青臉,朱紅發,竅唇露齒,真個奇形怪樣。
10.
用同“巧”。參見“竅合”、“竅妙”。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六》蜀有兩花蘂夫人:一王衍母,隨衍入唐;一孟昶妃,隨昶入宋,皆徐姓,皆能詩,皆亡國,皆不善終。竅合乃若此哉。
2.出自《野獲編·詞曲·北詞傳授》其中有巧孫者,故馬氏粗婢,貌奇丑而聲遏云,於北詞關捩竅妙處,備得真傳,為一時獨步。
單一的證據或例證。
1.耿介倔強。
1.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侄子。
1.孤高耿直。
2.形容松竹之類的姿態高而挺直。
1.孤獨的性格。
1.孤立高聳。
1.獨特的情趣。
1.亦作"孤穡"。
2.無父或無父母的幼兒。
1.忠貞自持,不求人體察的節操。
2.指忠貞自持的人。
1.孤兒和死亡者。
1.見"孤冢"。
1.孤獨的船。
1.喻單獨行動,沒人幫助。
1.孤立的洲渚。
1.獨生的竹。
2.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樂曲名。
4.商周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5.《莊子·讓王》"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于孤竹,曰伯夷﹑叔齊。"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齊。 6.竹的一種。 7.復姓。見《通志.氏族二》。
1.古城名。在今河北盧龍縣南。
1.商朝孤竹國國君的封號。
1.即伯夷叔齊廟。
1.獨燃的蠟燭。
1.謂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賭注。比喻僅存的可資憑借的事物。
2.指賭博時輸者所押的零星賭注。
把所有的錢一下投做賭注,企圖最后得勝。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一次險。
1.古代戲劇名詞。指劇中屬于官員一類的人物。
2.簡單的行裝。
1.孤僻迂拙。
1.獨木橋。
①孤兒。②見〖孤哀子〗。
1.見"孤蹤"。
1.一只酒杯。謂獨自飲酒。
1.見"孤惸"。
1.酒保。舊指酒店伙計。
1.賣酒。
1.見"沽名吊譽"。
1.賣好,討好。
1.謂經商,做買賣。
1.謂矯情求譽。
1.猶沽激。
1.從市上買來的酒;買酒。
2.賣酒。
1.粗率。
1.出售。多指售酒。
1.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五﹑五﹑七﹑四﹑六(五句)。一般用在雙調《太平令》曲牌之前。兩曲連用,或作為小令,或用在雙調套曲內。
1.同"沽名釣譽"。
故意做作或用不正派的手段謀取名譽他一心沽名釣譽,結果枉費心機|自我吹噓,無非為了沽名釣譽。
1.猶沽名釣譽。
1.故作正直以獵取名譽。
1.猶沽名釣譽。
1.出賣。
1.鐘名。
2.十二律之一。
1.獵取虛名。
1.猶沽名。
1.同"沽名釣譽"。
1.同"沽名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