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濳”。亦作“潛”。
2.
涉水;沒水游渡。參閱《說文·水部》“潛”段玉裁注。
1.出自《詩·小雅·正月》魚在于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2.出自《淮南子·泰族訓》山居木棲,巢枝穴藏,水潛陸行,各得其所寧焉。
3.
隱藏;隱蔽。
1.出自《詩·小雅·鶴鳴》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2.出自《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潛。
3.出自《輟耕錄·發宋陵寢》潛遺骼於暴露之后,拔游魂於獸髑之中。
4.出自《穆穆篇》舊庵乃竹制,革命時所潛。
4.
秘密;暗中。
1.出自《荀子·議兵》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
2.出自《能改齋漫錄·記文》蜀公先成,破題云:“制動以靜,善勝不爭。”景文見之,於是不復出其所作,潛于袖中毀之。
3.出自《昆陽王烈女擬焦仲卿古詩體》阿翁發狂疾,將女欲他適。女兒潛聞知,怨怒填胸膈。
5.
暗流。
1.出自《西湖旅興寄懷伯先五十韻》吊古懷彌切,緘憂淚欲潛。
6.
深;沉。
1.出自《荀子·大略》雨小,漢故潛。
2.出自《答賓戲》顏潛樂於簞瓢,孔終篇於西狩。
3.出自《“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所謂神思,所謂玄想之興味,所謂潛思,我以為只是三位一體,只是大規模的心的旅行。
7.
深處。
1.出自《苦寒》詩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
8.
測;探測。
1.出自《莊子·田子方》上窺青天,下潛黃泉。
9.
專一。參見“潛心”。
1.出自《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心大有所潛,肩高未嘗脅。
10.
見“潛潛”。水流貌。亦指淚下貌。
1.出自《江州南湖堤銘》漭漭南陂,冬干夏滮;九江漲潮,潛潛逆流。
2.出自《“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當時擁立道上,目睹情形之同胞,莫不潛潛淚下。
3.出自《高漸離》歌畢,一座均俯首靜默,有潛潛下淚者。
11.
通“糝”、“橬”、“罧”。魚止息處。
1.出自《詩·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12.
水名。漢水支流,即今湖北省潛江縣東南部的蘆洑河。
1.出自《書·禹貢》九江孔殷,沱潛既道。
13.
水名。嘉陵江支流,即今四川省的渠江。
14.
水名。源出安徽省岳西縣西北,南流至潛山縣入皖河。
15.
春秋時魯地名。當在今山東省濟寧市西南喻屯一帶。
1.出自《春秋·隱公二年》春,公會戎于潛。
16.
春秋時楚邑名。在今安徽省霍山縣東北。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馀、公子燭庸帥師圍潛。
17.
姓。宋有潛說友。見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潛說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潛氏,望出臨川。姓苑云:今臨川有此姓。宋有潛成,登進士第,開封人;又有潛時舉,江陵人。
1.吐蕃君長的稱號。
1.齊誦贊美詩的日期。太平天國軍民﹐每逢禮拜日或喜慶節日﹐必燃油燈二盞﹐陳設酒果﹐敬拜天父﹐齊誦贊美詩。
1.謂輔佐天子決策。
1.慶賀。
1.猶拱衛。
1.官名。"贊善大夫"的省稱。始置于唐,在太子宮中掌侍從﹑講授。設左右贊善大夫。
稱美賞識極口贊賞|贊賞的目光。
1.輔佐治理天下。
1.亦作"贊書"。
2.幫助帝王起草詔書。
3.指詔書。
4.官名。負責幫助太子習字。
1.贊美稱道。
1.謂引導涉水。
1.贊揚評說。
1.滿足其私心。
1.主祭者的助手。
1.贊美稱頌。
1.贊美歌頌。
2.文體名。"贊"和"頌"的并稱。
1.謂佐助大祝隋祭。隋,尸未食前之隋祭。
1.亦作"贊嘆"。
2.贊美感嘆。
1.參與促成。
2.贊成;同意。
1.亦作"贊衛"。
2.猶拱衛。
1.古代祭禮時贊頌功德的文字。
1.亦作"贊務"。
2.協助處理事務。
3.古代官名。州郡長官的助理。
1.亦作"贊喜"。
2.增加喜悅氣氛,助興。語本《周禮.秋官.大行人》"歸脤以交諸侯之福,賀慶以贊諸侯之喜。"
1.稱贊羨慕。
1.謂進獻祭品。
1.指舉行典禮時司儀贊唱導引各種儀式。
2.輔佐。
1.祭神祝頌。
1.輔佐協助。
1.指古代祭祀時官員贊助進獻供品。
1.贊同稱許。
1.指史書作者為傳主所作的贊語和為各"志"所寫的引言。多附于傳文之末。
2.論述治國道理的一類文章。
1.稱贊表揚。
1.幫助陽氣發生。古代認為陽氣養生,陽氣生而百物繁殖。
1.亦作"贊業"。
2.猶言研治闡釋。
1.謂古代謁見帝王及上級官員時贊唱禮儀,引導進見。
1.司禮之人。
1.贊助正義之事。
1.參議。
1.幫助。
1.輔助。
1.輔助。
1.贊禮并導引。
2.指贊禮并導引的人。
3.引導。
1.謂頌揚功勞。
1.見"贊詠"。
1.贊成支持。
1.稱贊奉承。
1.論贊的文詞。
1.輔佐元首。
1.贊美歡悅。
1.明察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