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隱在水下。
2.
動詞
隱藏的。
3.
副詞
秘密地,不聲張。
4.
名詞
指潛力。
5.
名詞
(Qián)姓。
1.
亦作“濳”。亦作“潛”。
2.
涉水;沒水游渡。
1.出自《詩·小雅·正月》魚在于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照。
2.出自《淮南子·泰族訓》山居木棲,巢枝穴藏,水潛陸行,各得其所寧焉。
3.
暗流。
1.出自《西湖旅興寄懷伯先五十韻》吊古懷彌切,緘憂淚欲潛。
4.
隱藏;隱蔽。
1.出自《詩·小雅·鶴鳴》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2.出自《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潛。
3.出自《輟耕錄·發宋陵寢》潛遺骼於暴露之后,拔游魂於獸髑之中。
4.出自《穆穆篇》舊庵乃竹制,革命時所潛。
5.
秘密;暗中。
1.出自《荀子·議兵》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
2.出自《能改齋漫錄·記文》蜀公先成,破題云:“制動以靜,善勝不爭。”景文見之,於是不復出其所作,潛于袖中毀之。
3.出自《昆陽王烈女擬焦仲卿古詩體》阿翁發狂疾,將女欲他適。女兒潛聞知,怨怒填胸膈。
6.
深;沉。
1.出自《荀子·大略》雨小,漢故潛。
2.出自《答賓戲》顏潛樂於簞瓢,孔終篇於西狩。
3.出自《“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所謂神思,所謂玄想之興味,所謂潛思,我以為只是三位一體,只是大規模的心的旅行。
7.
深處。
1.出自《苦寒》詩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
8.
測;探測。
1.出自《莊子·田子方》上窺青天,下潛黃泉。
9.
專一。參見“潛心”。
1.出自《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心大有所潛,肩高未嘗脅。
10.
見“潛潛”。水流貌。
1.出自《江州南湖堤銘》漭漭南陂,冬乾夏滮;九江漲潮,潛潛逆流。
2.出自《“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當時擁立道上,目睹情形之同胞,莫不潛潛淚下。
3.出自《高漸離》歌畢,一座均俯首靜默,有潛潛下淚者。
11.
通“糝”、“橬”、“罧”。魚止息處。
1.出自《詩·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12.
水名。漢水支流,即今湖北省潛江縣東南部的蘆洑河。
1.出自《書·禹貢》九江孔殷,沱潛既道。
13.
水名。嘉陵江支流,即今四川省的渠江。
14.
水名。源出安徽省岳西縣西北,南流至潛山縣入皖河。
15.
春秋時魯地名。當在今山東省濟寧市西南喻屯一帶。
1.出自《春秋·隱公二年》春,公會戎于潛。
16.
姓。宋有潛說友。見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潛說友》。
17.
春秋時楚邑名。在今安徽省霍山縣東北。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余、公子燭庸帥師圍潛。
1.征討罰罪。
1.行乞﹔要飯。
2.要求把飯端來。
1.即討吃棍。
1.詈詞。要飯的窮種。
1.賣面子。
1.謂放明白些。
1.征服。
1.討債。
1.舊時迷信稱野鬼游魂乞求施舍。
1.邀功。
1.猶討巧。
1.求關卡或攔路者讓路放行。常用賄賂的方式。
1.征取外貿稅收。
①通過巴結、迎合來討得別人的歡心或稱贊一味討好上司。②收到好效果。多用于否定吃力不討好。
1.討還欠帳的諧謔語。
1.研討并加以綜合考查。
1.聽消息﹐聽回話。
1.猶討喜。
1.謂要回欠下的錢﹑東西等。
1.索取。
2.掉換。
1.找機會逃回。
1.討伐﹐攻擊。
2.討論研究。擊﹐治。
1.搜集。
1.要價。
1.指在商品成交過程中﹐買賣雙方對價格要求的一增一減。
2.比喻接受任務或舉行談判時﹐雙方對所提條件斤斤計較﹐反復爭論。
1.討除奸兇。
1.方言。不識好歹﹐自討苦吃。
1.謂非禮僭越。
1.猶請教。
1.研討﹐探討追究。
1.索取小費。
1.討究依據。
1.見"討絶單"。
1.索要絕單。謂非法殺害犯人。絶單﹐獄吏向主管州縣官報告在押犯人身死氣絕的單子。
1.方言。分得一點。
1.方言。討飯。
1.吵嘴﹐惹口舌。
1.乞丐。
1.猶抱愧。
1.蒙古語。指兔。
1.謂屬于應該討伐的一類。
1.謂通過類比而探知淵源。
1.比喻向別人乞求。
1.治理。
1.得力﹔起作用。
2.謂尋求助力。
1.猶作臉。爭臉面。
1.討究研習。
1.征戰和狩獵。
1.謂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1.討伐敵寇。
2.指孫權。曹操曾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故稱。
3.擄掠。虜﹐通"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