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棋盤;棋局;博局。
1.
亦作“檘”。
2.
木名。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沙棠櫟櫧,華楓枰櫨。
3.
古代的博局。亦指棋盤;棋局。
1.出自《方言》所以投簙謂之枰。
2.出自《博奕論》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務(wù)不過方罫之閑。
3.出自《晉書·杜預(yù)傳》時帝與中書令張華圍棋,而預(yù)表適至,華推枰斂手。
4.出自《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詩獨收萬慮心,於此一枰競。
5.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枰中舉國莫爭先,女將馳名善戰(zhàn)。
6.出自《花月痕》黃塵白骨都成夢,回首全枰卻已枯。
4.
獨坐的板床。
1.出自《初學記》床三尺五曰榻板,獨坐曰枰,八尺曰床。
2.出自《釋名·釋床帳》枰,平也,以板作之,其體平正也。
1.少年;兒時。
1.嬰兒。
1.幼兒。
1.幼小。
1.古代傳說中燕山所產(chǎn)之石,美似玉。又稱燕石。
1.環(huán)城固守。
1.猶孩提。幼兒。
1.猶抵忤。
1.見"嬰母"。
1.謂縈懷世務(wù);糾纏于外界事物。
1.猶關(guān)心;掛心。
1.獲罪。
1.掛心;在意。
1.象聲詞。鳥鳴聲。
1.猶抵御。
1.謂幼年。
1.嬰兒。
1.猶獲罪。
1.美好,文靜。
1.美玉。亦以喻晶瑩如玉之物。
1.英雄。
1.美玉。亦形容人品質(zhì)雅潔。
1.美玉。
1.嬌羞貌。
1.鳥相和鳴。比喻朋友間同氣相求或意氣相投。語出《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1.鳴聲相和之鳥。
1.亦作"嚶儜"。
2.形容聲音清婉﹑嬌細。
1.見"嚶嚀"。
1.形容聲音細弱。
1.鳥和鳴聲。
1.鳥鳴聲。
2.形容聲音嬌細。
1.細弱哀怨之聲。
1.鳥和鳴聲。
2.比喻朋友間同氣相求。
3.泛指動物的鳴聲。
4.低語聲。
5.低泣聲。 6.形容清脆﹑尖利﹑輕細的聲音。
1.鳥鳴。
1.啼泣。
1.同"嬰城"。
2.環(huán)城。
1.猶阻擋。
1.觸碰鋒鏑。
1.觸犯﹐拂逆。
1.患病。
1.喻觸怒帝王。相傳龍有逆鱗﹐觸之必怒﹐故云。
1.擾亂。
1.接觸外物而不為所動﹐保持心神寧靜。
2.指外物的擾亂。
1.擾亂。
1.糾纏。
1.擾亂心神。
1.仕宦的代稱。
1.冠上飾物。
1.紅纓和頂子。清朝皇族官吏的帽飾。
1.用毛制成的穗狀飾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