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踐踏;摧殘。
1.形容青黑色。
1.野燕麥的別名。
1.古少數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縣一帶。
2.山名。在云南省祿勸縣東北。云嶺的分支,其脈東北延,入貴州省為七里山,總稱為烏蒙山脈。
1.木名。又名烏文木。常綠喬木,產于熱帶地區。木質堅實細致,色黑,可制精致的器具和工藝品。
1.古時道士的一種袍服。
1.油污。因白餳糖能去油污,故以"烏膩"稱白餳糖。
1.方言。即蠶蟻。以色黑,故稱。
1.烏鴉之屬。
2.古稱烏鳥反哺,因以喻孝親之人子。
1.謂烏鳥反哺之私情。比喻人子的孝思。
1.形容十分雜亂。
1.即烏篷船。
1.黑色的皮革。
2.指烏皮幾。
1.烏羔皮裹飾的小幾案。古人坐時用以靠身。南朝齊謝杋有《同詠座上玩器烏皮隱幾》。
1.柿樹的一種,其實色青黑。
1.十分雜亂﹑骯臟。
2.用于形容可鄙可憎的人或事。
1.黑漆(涂飾)。
2.見"烏漆墨黑"。
1.方言。形容非弛或非常暗。
1.太陽遷逝。
祁連山脈東端余脈。在甘肅省中部。拔3562米。中國東部季風區、西北內陸區和青藏高原區交匯處。北方旱地區和西北灌溉農業區的分界。從東部進入河西走廊的門戶,蘭新鐵路經此。
1.青黑色。多指淤血的膚色。
1.蘆葦的別名。
1.指雕飾虬龍的黑色手杖。
1.《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后遂以"烏裘"為落魄失意之典。
1.指喜鵲。古以鵲噪而行人至,因常以烏鵲預示遠人將歸。
2.特指神話中七夕為牛郎﹑織女造橋使能相會的喜鵲。
3.烏鴉和喜鵲。
4.指烏鴉,烏鳥。
1.古歌名。
1.即鵲橋。神話傳說,舊歷七月初七之夜,烏鵲填天河成橋,以渡牛郎﹑織女相會。唐李郢《七夕》詩"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后以喻指男女相會或相會處。
1.指赤烏之瑞。相傳武王伐紂,觀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為三足赤烏。見《尚書大傳.大誓》。
1.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
1.指古代官員所戴的烏紗帽。
2.泛指官帽。
3.借指官位。
4.黑紗織物。參見"烏紗髻"。
1.罩著黑紗的發髻。
1.即烏紗帽。又稱唐巾。
古代官吏戴的一種黑紗制成的帽子。借指官職小心丟了烏紗帽。
1.即烏巾。
1.一種無毒蛇,長可達二米余,背面前半部黃色,后半部黑色,腹面灰黑色。可入藥,治麻痹﹑等多種疾病。
1.黑色的竹席。
1.舊時妓院中為妓女教曲和伴奏的樂師。
1.用火熏干的柿子。
1.古代御史臺的別稱。
1.黑絲。
2.即烏絲欄。
1.亦作"烏絲闌"。
2.指上下以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的絹素◇亦指有墨線格子的箋紙。
1.見"烏絲欄"。
1.即烏絲欄。
1.晉李密《陳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后因以"烏私"為孝養父母之典實。
1.元明時對西藏的稱呼。
世界最南部的城市,阿根廷火地島地區首府。人口15萬(1984年)多。木材加工、漁業、電器和旅游業為主要經濟部門。天然良港,可泊萬噸海輪。軍基地。南距南極半島1000千米,是通往南極考察站的重要補給基地。
1.指御史臺。
黑龍江支流。上源烏拉河發源于俄羅斯。長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興凱湖為中俄兩國界河。中下游江寬水深,可通航。盛產大馬哈魚。
1.漢武帝實行和親睦鄰政策,遣江都王之女細君為公主,遠嫁烏孫王昆莫,世稱烏孫公主。見《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
2.黃鵠的別名。
1.指御史臺。
1.宋蘇軾反對王安石新法,輾轉貶謫,賦詩托諷,被人彈劾,下御史臺問罪。時稱為"烏臺詩案"。事見宋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因以"烏臺舊案"為言官諫臣受迫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