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結構完整的詩文;成部的作品中大的段落。
2.
量詞
(~兒)量詞。①用于文章。②用于紙張、書頁(一篇是兩頁)。
3.
名詞
(~兒)寫著或印著文字的單張紙。
4.
量詞
用于書中篇章。
1.
竹簡;簡冊。古代文章寫在竹簡上,為保持前后完整,用繩子或皮條編集在一起稱為“篇”。以后文章有首有尾的就稱為“篇”。又沿用成文章的量詞。
1.出自《漢書·武帝紀》詔賢良曰:“……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
2.出自《史通·敘事》夫飾言者為文,編文者為句,句積而章立,章積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之言備矣。
3.出自《墨子·貴義》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十士。
4.出自《漢書·枚乘傳》凡可讀者百二十篇。
5.出自《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6.出自《儒林外史》欲求先生做壽文一篇,并求大筆書寫。
7.出自《文藝論集·文藝之社會的使命》詩人寫出一篇詩,音樂家譜出一支曲子,畫家繪成一幅畫,都是他們感情的流露。
2.
特指詩歌、辭賦等文藝著作。
1.出自《宋書·謝靈運傳論》王褒、劉向、揚、班、崔、蔡之徒,異軌同奔,遞相師祖,雖清辭麗曲,時發乎篇,而蕪音累氣,亦固多矣。
2.出自《〈文選〉序》自炎漢中葉,厥涂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
3.
成部著作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1.出自《書·太甲上》伊尹作《太甲》三篇。
2.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作《孟子》七篇。
1.見"軼材"。
1.亦作"軼才"。
2.超群。
3.謂卓越的才能。
1.超越,超過。
1.超塵出俗。
1.超出。
1.無拘束。
1.刑罰太過。
1.侵犯。
1.超越。
1.突破;跨越。
1.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傳說。
1.更迭廢毀。軼,通"迭"。
1.奔放不羈。
2.超越;凌駕。
1.見"軼群絶類"。
1.飄逸艷麗。
1.超出一般。
1.超過。
1.避世之人。
1.超群。
1.超過眾人和同輩。
1.謂聲譽超越。
1.指未編入《詩經》的古詩。
1.正史以外的歷史記載。
1.隱士。
1.不見于正式記載的事跡。
1.世人不大知道的事紀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1.指未正式搜輯成集子的著作﹑言論。
1.超脫習俗。
1.飄逸的情態。
1.猶軼話。
1.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傳說。
1.見"軼事遺聞"。
1.散失了的理論和主張。
1.跨越。
1.超越;超過。
1.超脫的情致。
1.超越一般的資格。指官員的級別﹑資歷等。
1.抑郁不樂貌。
1.猶懊惱。
1.憂郁悵惘。
1.憂憤。
1.郁悶。
1.郁結在胸中的悶氣。
1.憂郁煩悶。
1.依違隨人,曲從迎合。
1.憂戚。
1.郁悶貌。
1.郁悶不暢。
1.憂懼。
1.憂郁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