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大雨。
2.
形容詞
雨多的樣子。
1.
雨雪充沛貌。
1.出自《初學記》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2.出自《為宰相賀雪表》既溥既霈,足表西成之征;不疾不徐,正符東作之候。
3.出自《鐃歌鼓吹曲·時雨霈》時雨霈,旱火絕。
4.出自《郎潛紀聞》頃臘月已來,上三次祈雪,仍未渥霈祥霙。
2.
泛指盛多濃重。
1.出自《行思賦》商秋肅其發節,玄云霈而垂陰。
3.
大雨。
1.出自《賀雨賦》嘉廩儲之望歲,喜甘霈之流滋。
2.出自《揮麈后錄》霈為霖而復斂,抱虛壁之層層。
4.
潮濕,潮潤。
1.出自《秋雨聯句》禽情初嘯儔,礎色微收霈。
5.
喻恩澤。
1.出自《淄州刺史謝上表》雨露深仁,沾霈及於蕭艾。
2.出自《西捷》詩太平有象天顏喜,大霈看看下玉墀。
3.出自《玉合記·還玉》拜表初回,又見大酺恩霈,畫樓前歌妍酒美。
6.
謂賜予恩澤。
1.出自《杜公求退第二表》垂閔螻蟻之誠,下霈云霓之澤。
2.出自《清史稿·仁宗紀》每直省報災,無不立霈恩施,多方賑恤。
7.
謂綽有馀裕;應付裕如。
1.出自《孔叢子·答問》陳王涉使周章為將,西入關,將以入秦。秦使將章邯距之。陳王以秦國之亂也,有輕之之意,勢若有余而不設敵備。博士大師諫曰:“章邯,秦之名將,周章非其敵也。今王使霈然自得而不設備,臣竊惑焉。”
1.溫和美好。
1.和暢舒適。
1.猶言豐收。
1.寬和仁恕。
1.和煦爽暢。
溫和順從性情~。
1.見"和悅"。
1.滿語,一方之意。清代順治時皇子封親王者加和碩之號,皇女由妃嬪所生者稱和碩公主,親王女稱和碩格格。
1.出售寶玉的店鋪。
1.古代鄉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射時節奏要合《雅》《頌》之樂。
1.順應世情。
1.見"和隨"。
1.亦作"和隋"。
2.卞和與隨侯。亦謂稀世珍寶和氏璧與隨侯珠。
1.溫和安祥。
2.和順太平。
1.符合題旨,從正面立論。
1.和順恭敬。
1.猶和美。
1.調和;和暢。
2.中和通達。
3.和洽。
4.通好。
1.指春秋時代兩個互為對應的常用語⊥謂可否相濟,相輔相成;同謂單一不二,無所差異⊥能生物,同無所成。
2.和睦同心。
3.調和。
4.伙同;合伙。
5."和光同塵"的略語。
1.棺材首尾兩端部分。亦專指前端部分。
1.溫和謙讓。
1.比喻母親教子勤學。
1.適口之食。
2.調和五味。
日本文。
1.猶隨俗。
1.猶和解。
比喻無原則地用調和、折中的辦法處理事情他辦事堅持原則,不和稀泥。
1.謂跟隨著歌聲學習。
1.和洽喜悅。
1.同弦音不協調。
2.音樂術語。稱和聲的結構單位。在多聲部音樂中,按著三度或非三度音程關系排列起來的三個以上的音的結合,叫和弦。
1.佛教語。以種種香末和為一丸,比喻一法之中具無量佛法。
1.亦作"和葉"。
2.和睦相處。
3.謂使之和睦相處。
4.同心協力。
5.使和諧;協調。 6.猶和合。謂男女歡聚。
1.使心境平和。
1.猶袖手。
1.指溫暖的陽光。
1.謂和諧地回旋。
1.猶和戎。
1.溫順而馴服。
1.和睦謙遜。
1.溫和文雅。
2.謂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
3.指詩詞的風格和平雅正。
1.溫和的言辭。
2.謂舒緩出氣以發聲。
形容態度和藹可親。
1.調制藥物;調和藥物。
1.見"和協"。
1.指人體中的元氣和津液。
2.平緩的水。
1.亦作"和壹"。
2.和合一致;和睦同心。
1.謂不脫衣服。
1.見"和一"。
1.合適,舒服。
1.猶溫和;和諧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