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標志或憑信物。
2.
名詞
機關門口掛的牌子。
3.
名詞
產品所取的專有名稱;商標。
4.
名詞
古代兵士作戰時用來遮護身體的東西。
5.
名詞
一種娛樂用品(也用為賭具)。
6.
名詞
(Pái)姓。
7.
名詞
古代詩詞的曲調名稱。
1.
做標志或告示用的板。
1.出自《博異志·陰隱客》行至闕前,見牌上署曰“天桂山宮”,以銀字書之。
2.出自《夢粱錄·元宵》上御宣德樓觀燈,有牌曰:“宣和與民同樂。”
3.出自《姜齋詩話》正以不懸牌開肆,充風雅牙行。
4.出自又如:布告牌;招牌;路牌;門牌。
2.
古時官府用作憑證的小木板或金屬板。
1.出自《贈胡泟將軍》詩朱牌面上分官契,黃紙頭邊押敕符。
2.出自《望江亭》只道他仗金牌將夫婿誅,恰元來擊云板請夫人見。
3.出自《郎潛紀聞》﹝番役﹞飲博恣肆。知縣聞即捕之,至庭不跪,以牌示知縣曰:“吾提督差也。”
3.
戶籍板。猶今之戶口簿。
1.出自《宋史·兵志六》有自外入保者,收為同保,戶數足則附之,俟及十家,則別為保,置牌以書其戶數姓名。
2.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戶給印牌,書其姓名丁口。出則注所往,入則稽所來。
4.
企業為商品起的專用名稱。
1.出自《涓埃集·撤退》傳令兵從一具鬼子死尸邊跑過來,手里提著兩瓶太陽牌啤酒。
2.出自《銀龍集·父子》老郭自從多年前流行的強盜牌、孔雀牌的外國煙那時起,就不贊同。直到二十年后的現在,他仍然叼著半長不短的烏木旱煙袋。
5.
南宋的一種金屬貨幣。
1.出自《夢粱錄·都市錢會》朝省因錢法不通,杭城增造镴牌,以便行用。
2.出自《履園叢話·閱古·古泉》高宗南渡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鑄銅牌行用。
3.出自《錢幣考》宋季又有銅錢牌,長三寸有奇,闊一寸強二寸弱,大小各不同,面鑄“臨安府行用”,背云“準伍百文省”。
6.
元代軍隊的基層編制單位。
1.出自《元史·兵志一》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簽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
7.
古時軍中小頭目牌頭的簡稱。
1.出自《輟耕錄·張道人》暨陽之南門橋軍人張旺者,人咸稱之曰“張牌”,素兇狠無賴。
2.出自《水滸傳》我有心要抬舉你做個軍中副牌,月支一分請受。不知你武藝如何?
8.
指盾牌。
1.出自《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
2.出自《水滸傳》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杈。
9.
指時辰。古時用十二地支記十二時辰,官府按時辰掛出牌子。
1.出自《水滸傳》辰牌前后,〔宋江〕揣了些銀子,鎖上房門……徑走入城。
2.出自《儒林外史》直到巳牌時候,周先生才來。
3.出自《清史通俗演義》才過午牌,有永福宮太監入見。
10.
指牌文。明清時代一種上行下的公文名稱。
1.出自《儒林外史》﹝匡超人﹞接了他哥匡大的書子,說宗師按臨溫州,齊集的牌已到,叫他回來應考。
11.
詞曲的調名。
1.出自《藝概·詞曲概》曲套中有牌名,有名同而體異者,有體同而名異者。
2.出自《詞曲概論》這些小令、套數都用新興曲牌,與唐宋以來的詞牌完全兩樣。
12.
以牙、骨、紙等制成的娛樂或賭博用具。
1.出自《紅樓夢》賈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
2.出自《子夜》前些時,嫂嫂教我打牌,可是我馬上又厭煩了。
13.
喻密謀,花招。
1.出自《刮地風·強盜失風恨》曲人贓雙失手,辛苦兩張皮,什么牌全揭了底。
14.
通“箄”。木排。
1.出自《江南行》土地卑濕饒蟲蛇,連木為牌入江住。
1.轉告。
1.邪僻;曲折。
2.用以指奸邪之人。
1.回曲的深水。
1.見"回圓"。
1.環繞。
1.猶回流。
1.迂曲遙遠。
1.翻滾的云;行云。
1.回環運用。
1.猶環繞。
1.環繞攢聚貌。
1.徘徊不進。
2.回旋,環繞。
1.猶回望。
1.猶反掌。比喻極其迅疾。
1.亦作"回棹"。
2.駕船返回。
3.指歸舟。
1.光線反射,返照。
1.回旋;迂回曲折。
1.猶回車。
1.反復思慮。
1.臉色柔婉貌。
1.轉而指向。
2.指轉而指責。
1.秦宮名。故址在今陜西隴縣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出巡隴西﹑北地(今寧夏和甘肅東部),東歸時經過此處『文帝十四年匈奴從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深入,燒毀此宮。
2.古道路名。南起沠水河谷,北出蕭關,因途經回中得名。為關中平原與隴東高原間的交通要道。西漢元封四年武帝自雍縣(今陜西鳳翔南)經回中道,北出蕭關。東漢建武八年來歙由此攻取隗囂割據下的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
1.旋繞重疊。
1.猶回船。
1.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在剡溪的戴安道,即乘小船訪之。到門口不進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事見《世說新語.任誕》。
1.回旋;反復。
1.迂回急行。
1.水流回旋灌注。
2.回頭注視。
1.回祿祝融的并稱。兩者均為傳說中的火神名,后因以代稱火災。
1.回擊,反攻。
1.亦作"回縱"。
2.旋轉騰躍。
1.昏亂貌。
1.形容躊躇不前。
1.盤旋飛翔。
1.盤旋,轉動。
1.即圈肥。牛﹑馬﹑豬等家畜的糞尿與墊圈的土﹑草等混合漚成的肥料。
1.馬廄的副職官長。參見"廄長"。
1.有關牛馬管理﹑稅收的律令。西漢置,東漢廢。三國魏時,其律散附于其他各律。晉以牧事之律合之,名《廄牧律》。南朝宋﹑齊﹑梁復名《廄律》。隋唐又以庫事之律附之,名《廄庫律》。參閱《晉書·刑法志》﹑《隋書·刑法志》及《唐律疏義·廄庫》。
1.亦作"廄牧"。
2.飼養和放牧。
1.養馬的人。
1.飼養牲口的兵卒。
1.亦作"廄尹"。
2.官名。即宮廻尹。
3.復姓。
1.馬棚。
1.亦作"廄庾"。
2.廄庫。
1.亦作"廄苑"。
2.養馬場。
1.亦作"廄置"。
2.驛站。
1.亦作"廄卒"。
2.馬夫。
1.惶恐不安,心神不定貌。
1.昏亂貌。
1.昏聵不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