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擊發出巨響的樣子。②比喻心情激蕩起伏。③比喻氣勢浩大雄偉。
2.
見“滂湃”。形容水勢浩大。
1.
見“澎湃”。波浪相互沖擊。
1.出自《藝文類聚》驚濤暴駭,騰踴澎湃。
2.出自《君山祠》詩風濤澎湃魚龍舞,棟宇崢嶸燕雀遷。
3.出自《石鐘山記》大聲發於水上……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4.出自《黃河之水天上來》想到黃河,一時間眼底涌現出更多的河流,翻騰澎湃。
2.
見“澎湃”。引申為沖擊。
1.出自《大同書》萬舟如覆葉,浮尸如泛蟻,隨流漂蕩,聽風澎湃。
3.
見“澎湃”。水波相擊等聲。
1.出自《琴賦》瀄汩澎湃,蜿蟺相糾。
2.出自《送惠師》詩微風吹木石,澎湃聞韶鈞。
3.出自《奈何天·形變》人聲澎湃,有何奇怪!
4.出自《餓鄉紀程》澎湃的輪機聲,怒號的風雪聲,好一似千軍萬馬奔騰猛進。
4.
見“澎湃”。形容聲勢浩大。
1.出自《聞韓事有感和鈍根韻》來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車。
2.出自《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民文學〉編者問》一方面把帶有夸大和想象性質的熱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雜草;另一方面,對現實的看法也被局限了。
3.出自《滅亡》李冷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漸澎湃起來的新思潮底洗禮。
5.
見“湃湃”。波浪相擊聲。
1.出自《又次前韻贈賈耘老》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余瀾鳴湃湃。
1.山峰。領,古"嶺"字。
接受教益,常用于表示客氣的話老先生的話我領教了|他說過多次,有機會一定領教。
1.穿西服時系在襯衫領子前的橫結。
2.指領帶的結。
1.謂辯難;辯正。
2.謂了解情況并進行分析。
3.領悟理解。
1.圍在領子四周的圖案形裝飾性織品。
2.披或系在脖子上的織品。
3.指少先隊員的紅領巾。
1.官名。東漢末曹操為丞相時所設﹐為相府屬官﹐后更名中領軍;魏晉時改稱領軍將軍﹐均統率禁軍。南朝沿設﹐北朝略同。與護軍將軍或中護軍同掌中央軍隊﹐為重要軍事長官之一。隋代設左右領軍府。唐代左右領軍衛為十六衛之一﹐設上將軍﹑大將軍及將軍﹐宿衛宮禁。金代設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元代設領軍將軍﹐均專司扈從事務﹐明代廢。
一國行使主權范圍內陸地、海域、江河湖泊的上空。領空界限以地面界限為依據,由上下垂直線來確定。外國飛機,特別是軍用飛機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別國的領空,否則將被看作是侵犯領土的行為。目前還沒有劃定領空的最高界限。
1.衣服上兩肩之間套住脖子的孔及其邊緣。
2.領子兩頭相合的地方。
3.方言。借指上衣。
1.衣領上的鈕扣。
1.領會,明白。
2.猶拜讀。
1.治理,管理。
1.管理照料。
2.領取生產所需材料。
1.帶路;引路。
1.總領,全面掌管。
1.率領,帶領。
2.指帶領他人的人。
1.見"領夾"。
1.衣領上兩頭相合的地方。
1.接受命令。
1.領系之類服飾。
1.統治;主管。
1.接受。
1.指五嶺以南的地區。領,古"嶺"字。
1.亦作"領喏"。
2.答應;應承。
1.見"領諾"。
1.衣服里面領下周圍所襯的一層。也稱托領。
1.領取憑證。舊時地方官赴任前,須先在京都吏部領取文牒,謂之"領憑"。
1.見"領旗"。
1.帶領;統領。
1.謂帶領他人鋤草松土。
1.接受對方的禮物或好意而心懷感激。
1.得到,獲得。
1.套在脖子上的圈。
2.即領子。
1.指走在壟溝里負力最重的牲口帶領同類合耕。
1.猶言代理兼管。
1.陜北民間祭神用的牲畜。
1.謂主管其事。
一國根據協議派駐在別國某城市或某地區的外交代表。分總領事、領事、副領事和領事代理人。主要職責是維護本國利益,保護僑民,辦理護照、簽證、公證、認證等事宜,用合法手段了解當地各種情況。根據國際慣例和國家間的協議,領事可享受有別于外交特權和豁免的領事特權和豁免。
1.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不平等條約,在殖民地或附屬國攫取的一種特權,即它的僑民在當地的民事﹑刑事訴訟,所在國法庭無權審理,而由它派駐當地的領事依照本國法律審判。
一國派駐在別國某城市或某地區的領事代表機關。根據不同情況,可分別設總領事館、領事館、副領事館、領事代辦處等。
1.帶頭。
2.指帶頭的人。
1.猶統帥。
1.分布在一個國家領土內的河流﹑湖泊﹑運河﹑港口﹑海灣等。
2.指領海。
1.猶領取。
1.領取錢物的憑證。
2.縫在領窩上的窄條。
1.帶領統轄。
1.帶頭,首先起事并帶領別人行動。
2.指帶頭的人。
3.即領子。
一個國家行使主權范圍內的區域,包括領土界限以內的陸地、江河湖泊、海域(包括海床和底土)以及空域。國家對其領土擁有支配和管轄的權力。任何國家不得破壞別國的領土完整,一國軍隊未經許可進入別國領土,將被視作侵略行為。領土”有時也專指領陸”,即領土界限以內的陸地。
1.指五嶺以南地區。領,古"嶺"字。
1.猶美名。領,通"令"。
1.領會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