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擊發出巨響的樣子。②比喻心情激蕩起伏。③比喻氣勢浩大雄偉。
2.
見“滂湃”。形容水勢浩大。
1.
見“澎湃”。波浪相互沖擊。
1.出自《藝文類聚》驚濤暴駭,騰踴澎湃。
2.出自《君山祠》詩風濤澎湃魚龍舞,棟宇崢嶸燕雀遷。
3.出自《石鐘山記》大聲發於水上……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4.出自《黃河之水天上來》想到黃河,一時間眼底涌現出更多的河流,翻騰澎湃。
2.
見“澎湃”。引申為沖擊。
1.出自《大同書》萬舟如覆葉,浮尸如泛蟻,隨流漂蕩,聽風澎湃。
3.
見“澎湃”。水波相擊等聲。
1.出自《琴賦》瀄汩澎湃,蜿蟺相糾。
2.出自《送惠師》詩微風吹木石,澎湃聞韶鈞。
3.出自《奈何天·形變》人聲澎湃,有何奇怪!
4.出自《餓鄉紀程》澎湃的輪機聲,怒號的風雪聲,好一似千軍萬馬奔騰猛進。
4.
見“澎湃”。形容聲勢浩大。
1.出自《聞韓事有感和鈍根韻》來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車。
2.出自《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民文學〉編者問》一方面把帶有夸大和想象性質的熱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雜草;另一方面,對現實的看法也被局限了。
3.出自《滅亡》李冷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漸澎湃起來的新思潮底洗禮。
5.
見“湃湃”。波浪相擊聲。
1.出自《又次前韻贈賈耘老》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余瀾鳴湃湃。
1.痊愈。
1.痊愈康復。
1.痊愈平復。
1.病愈。
1.病勢減輕。
1.痊愈。
1.亦作"痊痾"。
2.痊愈。
3.使病痊愈。
1.見"痊疴"。
1.謂疾病或創傷痊愈。
1.痊愈平復。
1.病勢減輕。
1.亦作"痊愈"。亦作"痊愈"。
2.病情好轉﹐恢復健康。
3.指傷口﹑瘡口愈合。
1.衡量鑒別。
1.鹽﹑任用﹑考核官吏的職權。
1.選補官職。
1.主管鹽官吏的部門。唐代文官由吏部銓選﹐武職由兵部銓選。宋初吏部銓選官員﹐僅限州縣官及幕。文官少卿﹑監以上中書主之﹐京朝官由審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內職由樞密院主之。至明代﹐文歸吏部﹐武歸兵部。歷代吏部職掌甚重﹐故常以"銓部"指吏部。
1.鹽搜尋。
1.主管鹽官員的部門。
2.借指主管鹽官員之長官。
1.掌握考核﹑鹽人才之權的臣僚。
1.猶選授。
1.謂選授官職的次序。
2.謂編排次序。
3.次序。
1.審查官吏的資歷和勞績﹐確定其級別與職位。
1.根據考績遷調官職。
1.衡量評定。
1.衡量測度。
1.鹽﹑任用官吏的條例。
1.謂鹽﹑審察人才。
1.見"銓試格"。
1.鹽推薦。
1.見"銓管"。
1.編排連綴。
1.評量考核。
1.衡量輕重的器具。
2.品鑒衡量。
3.考核﹑鹽(人才)。
4.指主管鹽官吏的職位。亦指主管鹽官吏的部門之長。
1.評量鹽。
1.評選鑒別。
1.考核鹽。
1.謂鹽和統領官吏。
1.指有關選任官吏事項的簿書。
1.衡量。
1.銓選錄用。
1.謂鹽人才并擬定官職。
1.評選鑒別。
1.權衡調度﹔統籌安排。
1.衡量評論。
2.猶鹽。
1.鑒別選取。
1.猶銓政。
1.通過考試進行鹽。
1.銓試的規章制度。
1.鹽任命(官吏)。
1.主管選授官職的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