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摩擦,揩拭,搓。
2.
動詞
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凈。
3.
動詞
涂抹。
4.
動詞
一個物體貼著或靠近另一個物體很快地過去。
5.
動詞
把瓜果等放在礤床兒上來回摩擦,使成細絲兒。
1.
物與物相摩擦;輕輕碰撞。
1.出自《物類相感志·衣服》油污衣,用炭火熨之,或以滑石擦熨之。
2.出自《水滸傳》只指頭略擦得一擦,他自倒了。
3.出自《老殘游記》兩邊荷葉荷花將船夾住,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嗤嗤價響。
4.出自《創業史》楊書記新給了生寶一支煙,自己拿了一支,卻不顧擦火吸煙了。
2.
頂撞。
1.出自《金瓶梅詞話》潘姥姥聽見女兒這等擦他,走到里邊屋里,嗚嗚咽咽哭去了。
3.
貼近;挨。
1.出自《三朝北盟會編》令殿班擦城下,戰勝者賞金帛。
2.出自《郁輪袍》兄弟,與你擦著門,靜坐一回者。
3.出自《四世同堂》怕被五號的埋伏看見,他擦著墻往東走。
4.
揩拭。
1.出自《儒林外史》姑娘們拿出汗巾子來揩,他又奪去擦夾肢窩。
2.出自《兒女英雄傳》〔他〕隨即向后退了一步,把臉上的唾沫星子擦了擦。
3.出自《青春之歌》她掏出手絹,狠狠地擦去了涌流出來的淚水。
5.
搽抹。
1.出自《紅樓夢》姐姐還該擦上些脂粉,不然,倒像是和鳳姐姐賭氣似的。
2.出自《春》淑貞的瘦小的臉上雖然擦了白粉,但是也掩不住憔悴的顏色。
6.
抹去。指田糧等的減免。
1.出自《福惠全書·編審·立局親審》編審冊單……其于應升應擦,俱系本縣照糧準則,詳加酌定。
7.
刨擦瓜果,使成為細絲狀。如: 把蘿卜擦成絲兒。
8.
怯。參見“擦生生”“擦擦”。
1.出自《蕉帕記·鬧釵》[凈]這樣女兒,還要哭他?丑乖乖把你做夫人鄭。[旦]呀!擦生生話不分明。
2.出自《魯齋郎》我擦擦的望前去……??的我行行的往后偃。
3.出自《元史紀事本末·佛教之崇》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圖也。
4.出自《朱砂擔》則聽的擦擦的鞋底鳴,丕丕的大步行。
5.出自《馮玉蘭》猛聽的響擦擦似有人,早??得我急煎煎怎坐存。
9.
指把玩。
1.出自《書信集·致胡適》明重刻李邕《娑羅樹碑》,原本系射陽山人所藏,其詩又有《買得油漬云林畫竹》題。似此君亦頗好擦骨董者也。
1.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亦泛指養育子女以防老年無依靠。
1.謂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積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1.調養聽覺,滿足耳朵對美好聲音的需要。
1.蓄發。
1.謂缺乏供養。
1.培植之法。
1.畜養繁殖。
1.謂縱容錯誤,使之滋長。
1.物質中所含的能供給有機體營養的成分。
1.謂保持幸福。語本《左傳.成公十三年》"能者養之以福。"
1.撫養。
1.猶義父。
2.有撫養關系的非生身之父。
合法收養關系中的收養人。見收養”(893頁)。
1.謂閑居不仕,退隱。高,指高尚的志向﹑節操﹑名望。
1.謂生活所需得到滿足。
1.指用水銀煉丹。
1.道士煉汞﹑鉛等為丹丸,作為長生不老之藥。亦泛指修道。
1.奉養國老。
1.謂閑居休養。
1.指祭鬼。
1.謂婦女與情夫私通。
1.謂培養本有的浩然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養育禾苗;種植禾苗。
1.農歷五月的天氣。
1.保養身心⊥,指人體元氣。
2.靠背椅的別名。
1.同"養虎自遺患"。
1.飼養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1.同"養虎自遺患"。
比喻姑息敵人,留下禍患那惡賊放不得,不能養虎遺患。
1.見"養虎自嚙"。
1.見"養虎自嚙"。
1.比喻姑息敵人,終致損害自己。
1.同"養虎自遺患"。
1.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
1.卷紙空白,只字未寫。謂考試交白卷。
2.比喻白色的云氣或江水等。
1.拖著兵器,丟掉鎧甲。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1.謂佯敗而逃,把敵人引入埋伏圏。
1.古代作戰用的一種詐敵方法。即以車曳柴起塵,造成眾軍奔馳的假象,以迷惑敵人。
1.猶拉長。
1.牽制。
1.拖地。
2.倒臥在地。
1.搖動,飄蕩。
1.拖曳網漁具的繩索。常用的有麻繩﹑棕繩﹑鋼絲繩等。
1.穿白絹衣服。
1.拖著鞋子。革,革履。
1.一種尾部裝有能發光的化學藥劑的炮彈或槍彈。發射后發出紅﹑黃或白色的光。用于指示彈道和目標。
1.抽絲。
1.拖著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2."曳裾王門"之省稱。
1.《漢書.鄒陽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后以"曳裾王門"比喻在王侯權貴門下作食客。
1.走卒;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