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謬誤;差錯。
1.出自《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
2.出自《為蕭揚州薦士表》豈直鼮鼠有必對之辯,竹書無落簡之謬。
3.出自《〈荀子〉敘錄》而時有蕪謬,取韓子“削其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之意,與其他脫文衍字,并為識別,讀者可以一覽而知也。
4.出自《告非難民生主義者》就美國經濟社會史正梁氏三謬。
2.
用為謙詞。
1.出自《哀江南賦》謬掌衛於中軍,濫尸丞於御史。
2.出自《題省中院壁》詩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
3.
背戾乖違。
1.出自《莊子·繕性》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身而弗見也,非閉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
4.
詐偽;裝假。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復謬曰:“何為不可?”
2.出自《智囊補·術智·曹沖》沖乃以刀穿其單衣,若鼠嚙者,入見,謬為愁狀。
3.出自《〈申屠氏〉序言》女具知其謀,謬許之,密托其孤于昌之友人,乃求利匕首,懷之以往。
5.
通“繆”。纏縛。
1.出自《莊子·庚桑楚》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
6.
通“穆”。深。參見“謬然”。
1.出自《孔子家語·辯樂解》有間曰:孔子有所謬然思焉。
7.
姓。漢代有謬忌。見《史記·封禪書》。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繆氏,亦作謬。《后漢(書)?獨行(傳)》有謬肜。宋登科有謬潛,懷州人。
2.出自《萬姓統譜?宥韻》謬,與繆同。漢謬越有孝行。
1.我國優良綿羊品種之一。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
1.凍瘡。
1.陰冷的窯洞。謂破窯洞。舊時窮苦人常賴以棲身。
1.寒凍和暴熱。
1.寒冷或凄涼的原野。
1.寒天草木的枯葉。
1.寒涼的液體。指眼淚﹑泉水﹑鼻涕等。
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褲等。
1.清涼的水波。
1.寒冷的陰氣;寒氣。
2.指寒冷陰濕。
1.凄涼的聲音。
1.謂凄厲鳴叫。
2.謂于清冷環境中長吟。
1.蚯蚓。
1.舊指經濟學。
1.同"計功行賞"。
1.謂精心研究計算。
1.指三司要職。
1.考慮﹔計較。
1.宋代三司使的地位﹐與中書省的參知政事和樞密院的樞密使相等﹐因稱三司為"計省"或"計院"。
1.古代州郡計吏。
1.運籌謀畫。
2.計量天運。
1.古代州郡計吏用于登記﹑上報人事﹑戶口﹑賦稅等的帳冊。
2.計算帳目。
1.計較爭執。
1.亦作"計值"。
2.計算貨物的價值。
1.見"計直"。
1.宋代指三司之職。
1.考計規格。
1.計考治績。
1.計司的倉儲。
1.智謀﹐才干。
1.籌畫措辦。
1.設法囑托。指行賄﹐通關節。
1.設計騙取。
1.謂計較施舍資財。
2.合計耗資。
3.計算年資。
1.計議后奏請。
2.古代地方官員奏呈朝廷的關于境內治績的情況匯報。
1.指古代州郡官吏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績。最﹐謂撮舉大要。
1.謂計慮不當﹐無助于事。
1.記覽和辯給。辨﹐通"辯"。
1.亦作"記莂"。
2.佛教語。指佛為弟子預記死后生處及未來成佛因果﹑國名﹑佛名等事。
1.見"記別"。
1.不能記得真切﹐印象凝。
1.掌表章文檄書記的官署或官員。
1.野記史乘。
1.猶言記存在心。
把對別人的仇恨記在心里他這個人從來不~ ㄧ我說了他幾句,他就記了仇。
1.謂所記怪異﹐所言辯給。
1.歷史傳記。
1.記言。
1.掛念關注。
1.猶記著﹐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