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瞎了一只眼睛,后也泛指瞎了眼睛。
2.
動詞
〈書〉瞇著眼睛仔細看。
3.
形容詞
〈書〉渺小;微小。
1.
眼睛小。按,《正字通·目部》:“眇,目偏小不盲亦曰眇。”
1.出自《易·履》眇能視,跛能履。
2.出自《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克用一目微眇,時人謂之“獨眼龍”。
2.
一目失明。
1.出自《谷梁傳·成公元年》季孫行父禿,晉郄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
3.出自《飲冰室詩話》昔斯巴達人被圍,乞援於雅典,雅典人以一眇目跛足之學校教師應之。
3.
指盲人。
1.出自《韓詩外傳》太平之時,無瘖、聾、跛、眇、??、蹇、侏儒、折短。
4.
諦視;細看。
1.出自《漢書·敘傳上》離婁眇目於豪分。
5.
遼遠;久遠。
1.出自《楚辭·九章·哀郢》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跖。
2.出自《濟川賦》漫浩汗而難測,眇不睹其垠際。
3.出自《水經注·泗水》年載誠眇,人情則近。
4.出自《相思怨》詩海水尚有涯,相思眇無畔。
6.
高。
1.出自《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
2.出自《論衡·別通》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樓臺,窺四鄰之廷:人之所愿也。
3.出自《茶香室叢鈔·李郭同車》獨膺與林宗,共載簿笨車,上大槐坂,觀者數百人,引領望之,眇若松喬之在霄漢。
7.
細小;微末。
1.出自《莊子·德充符》眇乎小哉。
2.出自《陳書·世祖紀》龍圖寶歷,眇屬朕躬。
3.出自《賀誅吳元濟表》五十年間,三后貽顧,眇爾元濟,繼為兇妖。
8.
稀少;缺少。
1.出自《人物志·材理》由此論之,談而定理者眇矣。
2.出自《北征》詩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9.
通“訬”。參見“眇勁”。輕捷有力。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夫鼓舞者非柔縱,而木熙者非眇勁。
10.
謂兩眼皆失明。
1.出自《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
1.唐宮名。在陜西省長安縣東。原名大明宮,高宗時改為蓬萊宮。
2.指仙人所居之宮。
1.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
一稱備倭城”。在山東省蓬萊市區北丹崖山東麓,面臨黃海。1042年沿山筑寨,名刀魚寨。1376年構筑土城,停泊船艦,操練水師◇改以磚石筑城,增建炮臺。明戚繼光曾在此抗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蓬萊閬苑。傳說中的神仙住處。泛指仙境。
1.同"蓬累"。
2.即蓬虆。植物名。
1.植物名。生丘陵間,藤葉繁衍,蓬蓬累累,故名。可入藥。
2.猶蓬累。
1.飛蓬飄轉飛行。比喻人之行蹤無定。
1.風轉動貌。
1.茅舍。泛指簡陋的房屋。
1.猶亂蓬蓬。形容須發或草木凌亂。
1.蓬與麻。
2.用以比喻微賤的事物。
1.亦作"蓬茆"。
2.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貧賤。常用作自謙之詞。
3.猶蓬居。
1.見"蓬茅"。
用蓬草編成的門,借指貧苦人家蓬門今始為君開。
1.用草﹑樹枝等做成的門戶。形容窮苦人家所住的簡陋房屋。
1.猶言蓬蓽生輝。
1.蘆葦的花。
1.茂盛﹑蓬勃的樣子。
2.形容須發密而凌亂。
3.飽滿﹑充盈的樣子。
4.風吹動貌。
5.猶蒙蒙。凝不清的樣子。 6.象聲詞。
飛蓬隨風飄蕩,喻人飄流無定送春歸客尚蓬飄。
1.山名。在今四川省茂縣西南。
1.即蓬萊山。
1.見"蓬間雀"。
1.蓬萊宮。神仙居住的地方。
2.借指道觀。
①草木茂盛綠草蓬茸。②蓬松雜亂頭發蓬茸。
1.即蓬萊山。相傳為仙人所居。
2.官署名。秘書省的別稱。
1.《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后用以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
1.蓬梗制成的箭。古代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梗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兒應有志于四方◇用作勉勵人應有大志之辭。
1.窮人所住的草屋。
1.形容頭發散亂如飛蓬。語本《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1.猶言蓬頭垢面。
1.形容草﹑須發﹑絨毛等松散雜亂。
1.頭發蓬亂,面有塵垢。言人不事修飾,外表不整潔。
1.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的老態。語本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
1.猶蓬室。
1.《莊子.逍遙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成玄英疏"蓬,草名。拳曲不直也……言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達玄理。"比喻知識淺薄,不能通達事理◇亦常作自喻淺陋的謙詞。
1.猶蓬廬。
1.蓬萊和瀛洲。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亦泛指仙境。
1.修道之士,隱者。
蓬草隨風飛轉,喻人流離飄泊,行蹤無定蓬轉還家未有期。
1.鵬與鰲。傳說中為神仙乘坐之物。
1.《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鵬背"比喻已居或將居高位的人。
2.《莊子.逍遙游》"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后因"鵬背"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1.《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又"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后因以"鵬變"稱美別人赴官南方。
1.《莊子.逍遙游》"﹝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王先謙集解引《爾雅》"扶搖謂之飆。"后因以"鵬飆"謂飛鵬所掀起的旋風。比喻偉人的風采。
1.比喻前程遠大。
1.《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后因以"鵬程萬里"比喻前程遠大。
1.大海。
1.《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鵬垂"比喻天邊大片的云彩。
1.泛指能遠舉高飛的大鳥。比喻高位。
1.泛指能高舉遠飛的鳥。比喻俊杰。
1.大鵬飛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