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事物之間距離近;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小(跟“稀、疏”相對)。
2.
形容詞
關系近;感情深。
3.
形容詞
精致;細致。
4.
形容詞
不公開的;秘密的。
5.
名詞
秘密的事情。
6.
名詞
(Mì)姓。
1.
亦作“宻”。
2.
隱秘之處;隱秘之事。
1.出自《禮記·少儀》不窺密,不旁狎。
2.出自《韓非子·制分》發奸之密,告過者免罪受賞,失奸者必誅連刑。
3.
慎密;秘密。
1.出自《易·系辭上》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2.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既乃與巴姬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
3.出自《莊子·人間世》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若無言!”
4.出自《古鏡記》﹝王度﹞乃密懸此鏡於樹之間。
5.出自《紅樓夢》我是跟奶奶的,還有兩個心么?但是事情要密些,倘或聲張起來,不是玩的。
6.出自如:密電;保密。
4.
閉藏;封閉。參見“密不通風”。
1.出自《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
5.
嚴密;緊密。
1.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至太初百年之間……罔亦稍密焉。
2.出自《和侯協律詠筍》外恨苞藏密,中仍節目繁。
3.出自《種樹郭橐駝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4.出自《云笈七簽》若藥華未盡起者,可更合泥固濟如前法使密,更燒釜腹頓六十日,萬無不成。
5.出自《醋葫蘆》繼后都氏法綱愈密,未必非周智一言開之也。
6.
精密;周密。
1.出自《顏氏家訓·省事》今驗其分至薄蝕,則四分疏而減分密。
2.出自《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元年》朝廷每選人士,校其一婚一宦以為升降,何其密也!至於度地居民,則清濁連甍,何其略也!
3.出自《送葉使君還朝序》葉使君心密而機靜,經世才也。
7.
多;稠密。參見“密雲不雨”。
1.出自《墨子·七患》然而民不凍餓者,何也?其生財密,其用之節也。
2.出自《喜雪獻裴尚書》詩喜深將策試,驚密仰檐窺。
3.出自《母親》竹子又生得密,必好玩極了。
4.出自《銅墻鐵壁》邵參謀特別注意問他電話線最密的地方在哪里。
8.
貼近;親密。參見“密邇”。
1.出自《南山詩》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卻說姚家有個極密的內親,叫做周少溪。
3.出自《如夢令》詞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
9.
寂靜;靜默。
1.出自《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2.出自《莊子·達生》顏闔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而不應。
10.
寧靜;安定。一說稠密,繁密。見朱熹集傳及馬瑞辰通釋。亦謂確定。
1.出自《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2.出自《詩·大雅·公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3.出自《管子·大匡》夫詐密而后動者勝。
11.
古國名。即密須。在今甘肅省靈臺縣西。參見“密須”。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搜也。
2.出自《國語·周語上》恭王游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康公不獻,王滅密。
3.出自《詩·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12.
地名。春秋莒邑。在今山東昌邑縣東南。
1.出自《春秋·隱公二年》紀子帛、莒子盟于密。
13.
地名。春秋魯地。在今山東費縣北。
1.出自《左傳·閔公二年》以賂求共仲于莒,莒人歸之,及密。
14.
通“蔤”。荷的地下莖,俗稱藕絲菜。
1.出自《淮南子·說山》譬若樹荷山上
15.
通“峚”。參見“密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指峚山。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花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饑。
2.出自《讀〈山海經〉》詩丹木生何許?乃在密山陽。黃花復朱實,食之壽命長。
16.
形狀象堂屋的山。
1.出自《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
17.
“蜜”的借字。參見“密印”。
1.出自《晉書·山濤傳》以太康四年薨,時年七十九。詔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策贈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蟬,新沓伯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謚曰“康”。
2.出自《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聳慕。
18.
姓。宋有密佑。見《宋史·忠義傳六·密佑》。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密須氏,世本“商時姞姓之國”……或去須為密氏。仲尼弟子密不齊。
1.正式敕命。
1.舊稱正妻所生之子女。
1.皇位的正式繼承人。
1.真正的處所。
2.正當的地方。
1.語法術語。在名詞修飾名詞的偏正短語中,某中心詞所居的位次。同"偏次"相對。
1.謂當面指摘缺點錯誤。
1.平正地放置。錯,通"措"。
1.指言行正派而襟懷坦白。
2.形容顯赫盛大。
1.見"正大堂煌"。
戲曲腳色行當。旦行的一支。在元雜劇中,指旦中的正角,即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近代戲曲中,主要扮演舉止端莊的中青年女子,表演上重唱功。如《秦香蓮》中的秦香蓮、《武家坡》中的王寶釧等。因常穿青素(黑色)褶子,故又稱青衣”。
通常指人的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經濟、政治、法律等領域中,正當指一個人的行為、要求、愿望等符合社會的政策和行為規范的要求,或者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道德上的正當指行為符合最起碼的、最低的道德要求,并不體現行為的道德價值的大小和行為者道德境界的高低。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以致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其要件(1)必須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2)只能對不法侵害人實施。(3)不得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否則屬于防衛過當。我國刑法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對正在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1.正在身強力壯的年齡。
1.正在合適的時候。
1.謂適宜獵獲﹑捕食。
中國南海諸島中四大群島之一。屬海南省。主要部分坐落在南海中最大的環礁中沙環礁上,全為隱伏在海面下10~20米深處的暗沙和暗灘。東面的黃巖島通常也包括在它的范圍內,為該群島中唯一的島嶼。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國名,春秋末年鮮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縣﹑唐縣一帶,后為趙所滅。參閱清全祖望《經史問答》卷八。
4.《周禮.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漢鄭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釀接夏而成。"晉張華《博物志》卷五"劉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與千日酒飲之,忘言其節度。歸至家大醉,不醒數日,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具棺殮葬之。酒家計千日滿,乃憶元石前來酤酒,醉當醒矣。往視之,云'元石亡來三年,已葬。'于是開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為美酒的代稱。
5.中山狼的省稱。 6.指明初著名將領徐達。徐死后封中山王。
中國的多科性綜合大學。校址在廣州。創建于1924年,當時稱廣東大學,1926年改現名。設有研究生院、嶺南學院、孫文學院等以及歷史、數學、人類學、生物學、化學等系。
1.用中山兔毛所制的筆。常用為名筆的代稱。
為紀念孫中山而建造的大會堂。在廣州市越秀山下。占地約64萬平方米。1931年建成。由建筑師呂彥直等人設計。包括主體紀念堂、東西兩樓和門坊。總體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高49米。可容納四千多人集會。宮殿式建筑。
1926年3月18日,蔣介石指使親信傳達命令,調中山艦到黃埔待命。當中山艦抵黃埔后,國民黨右派分子即散布謠言,說海軍局代理局長李之龍(共產黨員)擅調中山艦至黃埔陰謀暴動”。3月20日,蔣以此為借口,實行戒嚴,扣留中山艦,逮捕李之龍等,并派兵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拘捕黃埔軍型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全體共產黨員。時稱三·二∈錄”。由于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陳獨秀、張國燾妥協退讓,使蔣的陰謀得以實現。
1.相傳產于中山的一種名酒,又稱千日酒。亦泛指名酒。
1.明馬中錫著寓言《中山狼傳》(一說宋謝良著),記趙簡子在中山打獵,一狼中箭逃命,東郭先生救之。既而狼反欲食東郭先生。明康海有《中山狼》雜劇演其事◇以喻恩將仇報﹑沒有良心的人。
寓言小說名。明代馬中錫作。戰國時墨家學者東郭先生營救一負傷被追逐的狼,狼脫離險境后反而恩將仇報,欲害東郭先生,最終被一老人設計殺死。小說諷諭世人要分清敵友,不可盲目行善。
孫中山的陵墓。在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坡。建于1926-1929年。1929年6月1日,孫中山遺體由北京碧云寺移葬于此。陵依山而筑,占地約130公頃,陵園內蒼松翠柏,莊嚴肅穆。孫中山靈柩安放在祭堂后墓室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1983年設市。人口1252萬(1995年)。中山港(橫門港)已辟為對外開放口岸。市南翠亨村為孫中山故鄉。建有中山紀念堂。
1.見"中山毫"。
中國南極考察站。在印度洋沿岸的南極大陸。地理坐標為南緯69°22′24″,東經76°22′24″。距北京125332千米,距南極點2903千米。
男式服裝的一種。由孫中山先生授意設計并倡導,故名。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關閉式八字型領口,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配有袋蓋的口袋,正中五粒鈕扣,后背整塊無縫。莊重、端正、大方。單衣、夾衣、棉衣均有。可做便服或禮服。
1.受傷;受害。
2.誣蔑別人使受損害。
誣蔑別人,使受損害造謠中傷|惡語中傷。
1.古謂十二至十五歲死亡為"中殤"。未成年而死叫殤。
1.宴飲之中。
1.中午。
1.中等的賞賜。
2.內心贊賞。
1.古代官署名。掌宮內營造雜作。始置于漢代,唐改稱中尚署,元為中尚監,明以后不設。
1.亦稱"中舍人"。
2.太子屬官。
1.見"中舍"。
1.亦稱"中射土"。
2.古官名。宮廷中的侍衛官。《戰國策·楚策四》"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韓非子·十過》"中射士諫曰'合諸侯﹐不可無禮。'"陳奇猷集釋引孫詒讓曰"中射者﹐射人之給事宮內者﹐猶涓人之在內者謂之中涓﹐庶子之在內者謂之中庶子矣。"一說,侍御的近臣。于省吾《雙劍誦諸子新證·韓非一》"吳北江先生謂'射'乃'榭'之借字。"參見"中謝"。
1.見"中射"。
1.中年。
2.身體的中部。
地質歷史上起自約2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的時代。持續時間約185億年。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該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中生界”。動物很活躍,有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鳥等,恐龍也在此時發展,植物很繁盛,故也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時期。中國的大陸輪廓已基本形成。
1.中和之聲。
2.指五音中的商聲。
1.符合墨線。
2.喻符合標準。
3.謂適度。
1.中書省的省稱。
1.酒醉的隱語。
1.酒醉的隱語。
1.盛是古代祭祀時置于容器中的谷物,一般為黍﹑稷﹑稻﹑粱﹑麥﹑苽,謂之六谷。"中盛"謂不用稻﹑粱,表示祭禮從簡。
1.猶得失。
1.中等師范學校的省稱。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或四年,畢業后擔任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