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天子遣使省問諸侯之禮。天子巡守后五年所舉者,稱"徧省"。詳"徧存"。
1.動筆。謂寫字作文。
1.搖動折疊。
1.揮動馬鞭。多謂遠行。
又稱搖電箱”、磁電式兆歐計”。測量高電阻(通常是絕緣電阻)的便攜式儀器。主要由磁電式流比計和高壓手搖直流發電機組成。是檢查電機、電器等設備及配電線路相互絕緣的導體間絕緣電阻的主要工具。
1.草名。
2.即搖籃。
3.用手搖動坐車。
1.唱蓮花落用的鼓槌。
1.猶言搖唇鼓舌。
用花言巧語搬弄是非。也指憑著口才進行游說搖唇鼓舌,擅生是非|這些人除了搖唇鼓舌之外,沒有什么別的本領。
1.川劇旦行腳色名。相當于京劇中的彩旦。
1.億晃蕩。
2.動蕩。
3.撼動,搖動。
4.鼓動,鼓舞。
1.見"搖翟"。
1.擺動。
1.億,晃動。
2.搖之使動;動搖。
1.騷擾為害。
1.搖動;搖晃。
1.因外力影響而動搖改變決心。
1.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后世舞臺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因以"搖鵝毛扇"比喻出謀畫策。
1.扶搖風,暴風。
2.謂風吹擺動。
1.一種手搖小鼓。多為小兒玩具。
1.搖動。
2.見"搖唇鼓舌"。
1.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七星。也稱瑤光﹑招遙。
2.謂光芒閃動。
通俗音樂的一種。20世紀50年代起源于美國,后影響遍及全世界。搖滾樂吸取黑人音樂、爵士音樂、鄉村音樂等因素,利用電聲設備,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歌詞內容無所不包,有時甚至評論社會問題。
1.猶搖動。
2.猶言震動,震撼。
1.亦作"搖?"。
2.億,晃動。
1.搖晃。
1.民間的一種信用互助方式。一般由發起人(稱"會頭")邀請親友若干人(稱"會腳")參加,約定每月﹑每季或每年舉會一次。每次各繳一定數量的會款,輪流交由一人使用,借以互助。會頭先收第一次會款,以后按搖骰方式,決定會腳收款次序,直到參加者輪完為止。
1.迷惑動搖。
1.江河之側以兩舟相對,中間張網,搖小舟徐行以捕蟹,吳人稱之為搖江。見宋傅肱《蟹譜下.蕩浦搖江》。
1.飄蕩的旌旗。喻心神不定。語本《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
1.騰升高舉。
可搖動的嬰兒臥具。常用以比喻事物的發源地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1.擾亂;作亂。
1.凋殘,零落。
1.古代傳說中的國名。
1.傳說中的一種寶樹,搖搖它就會落下金錢來。西南地區漢墓出土的明器中有搖錢樹。
2.北京舊俗,歲末模擬制作"搖錢樹"用以祈年。
3.比喻藉以生財的人或物。
1.水勢奔騰貌。
1.揮扇。
1.動舌。謂發言,出言。
1.形容變得很快。多指形貌變換而實質不變。
1.猶動彈。
2.揮手示別。
3.把手左右搖動,表示阻止﹑否定。
4.機械上用手轉動的把手。
1.謂法令煩苛,動輒得咎。
1.謂動搖根本。
1.瑤漿。
1.舊時賭博名目。莊家用骰子四顆藏在容器內搖動后擺定;賭者猜點數下注。
1.表示否定,不以為然。
1.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
1.亦作"搖頭?尾"。
2.形容喜悅或悠然自得﹑得意輕狂之貌。
1.見"搖頭?腦"。
1.見"搖頭?腦"。
1.猶弄丸。古雜戲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