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再饑 其二
何不陳災狀,輕于背爾鄉。去非心所愿,留恐肉先僵。墓委他人守,兒充此日糧。知能來復否,言下意悲涼。
何不陳災狀,輕于背爾鄉。去非心所愿,留恐肉先僵。墓委他人守,兒充此日糧。知能來復否,言下意悲涼。
三杰人材有重輕,子房呼字不呼名。天授家傳此韜略,固應堂上有奇兵。
方虎成功張仲在,惟忠與孝一心純。英姿鸚鵡洲前見,異日麒麟合上人。
挾纊皆由一語溫,吮疽效命亦前聞。聽得武昌軍士說,張家軍比岳家軍。
元顏辛巳寇邊日,十騎能收唐鄧州。奈何養兵一百萬,歲以金繒遺虜囚。
春秋尚復九世讎,和議于今六十秋。諸將寧無持祿念,將軍必不為身謀。
東風日日點征衣,野闊林疎四望奇。
景物賸供行客眼,梨花更索老夫詩。
登山趁得春三月,帶月猶看雪一枝。
七日崎嶇三百里,倡條冶葉故相隨。
飄然擊檝問中流,仗節觀風十四州。
見說九重天語好,不妨萬里蜀山游。
大書競照光山色,好句應題滟滪頭。
稍辦澄清早歸去,周南寧復嘆淹留。
良月欣臨震夙辰,恩涵雨露燕群臣。
遙連漢岳三呼應,徐聽虞韶九奏淳。
仙篆縈風浮廣殿,卿云擎日護嚴宸。
奉觴更喜嘉賓會,同祝吾皇萬壽春。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
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余筆力。
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稽山道上多名跡,萬頃湖光襯山色。云蒸霧集累千年,屈指風流幾人物。
平生佳處身曾經,頼此泉石供余齡。愛山何惜買山費,明珠不博娉與婷。
我聞天衣最奇絕,萬頃清涼掃煩熱。持經夜半鳥鼠聽,忽覩金僊起還滅。
把茅從此成開山,法華妙果僧中賢。當時十詔征不起,神奇變化泥生蓮。
山神謹護泥封詔,獨有遺風傳內教。袈裟金縷照琉璃,時放祥光蔽云物。
我來官守無時閑,著腳未歷城南山。區區俗眼空自翳,耿耿此意如循環。
我心豈是真如石,慙愧新詩與推激。自憐未到此山中,想見入山深未得。
要令攻俗如攻城,茲游約與秋風迎。吾曹豈辦癡兒事,為君一醉南湖清。
平生公賞最巖居,肯作癡兒失故吾。
正爾不堪塵滿面,為君何惜酒隨車。
十年夜隔青藜杖,一日身游碧玉壺。
莫道欲歸歸未得,買山作計定何如。
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
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古今。
騎臺落日餐秋菊,寒食江南饌餳粥。
一年節物正撩人,賸把嘗新伴幽獨。
平生慣飽藜藿淡,口腹累人何日足。
故園又作穿籬態,解籜呈新包一束。
甘寒不澆礧磈腸,一飯更須炊白玉。
年來稍學長沙味,一月煨藏愛余馥。
腥膻棄去不復念,從渠且負將軍腹。
老僧日食常住供,飽坐饑食不論斛。
春來不訟籜龍冤,每誦坡僊食無肉。
個中風味有誰同,付與新詩照湖綠。
生滅成宗劫,慈悲種善因。
紛紛嗟蠢動,一一付波臣。
物我形聲異,人禽愛惡均。
不堪明月夜,小艇擲絲綸。
一日不覿面,三秋應動心。
剛聞將子去,又慣入山深。
飯飽群書樂,窗閑萬竹陰。
扁舟才十里,得得要相尋。
潯陽名郡敢言支,最愛江山左右之。
松蓋前傾渾似故,詩兵捷出愈稱奇。
案頭朱墨無多事,亭面東風足四時。
相與平分賸遺愛,未饒白傅去時思。
憶昨登瀛日,相親意最深。
耽書加我癖,體國見君心。
遽就黃粱夢,空遺丹扆箴。
堂堂那復有,衰涕泫霑襟。
祀典名稱重,神靈遠近聞。
陳牲共豕一,裹飯集烏群。
水旱憂民切,江山護國勤。
丹誠禱祠下,不敢事虛文。
胸中萬卷書,足下四方志。
士任重道遠,渠以中外異。
肯戀承明直,狹此天下計。
方此議遠略,慷慨誰幞被。
翻然有抗章,屬之英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