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堂惠老惠筍
騎臺落日餐秋菊,寒食江南饌餳粥。
一年節物正撩人,賸把嘗新伴幽獨。
平生慣飽藜藿淡,口腹累人何日足。
故園又作穿籬態,解籜呈新包一束。
甘寒不澆礧磈腸,一飯更須炊白玉。
年來稍學長沙味,一月煨藏愛余馥。
腥膻棄去不復念,從渠且負將軍腹。
老僧日食常住供,飽坐饑食不論斛。
春來不訟籜龍冤,每誦坡僊食無肉。
個中風味有誰同,付與新詩照湖綠。
騎臺落日餐秋菊,寒食江南饌餳粥。
一年節物正撩人,賸把嘗新伴幽獨。
平生慣飽藜藿淡,口腹累人何日足。
故園又作穿籬態,解籜呈新包一束。
甘寒不澆礧磈腸,一飯更須炊白玉。
年來稍學長沙味,一月煨藏愛余馥。
腥膻棄去不復念,從渠且負將軍腹。
老僧日食常住供,飽坐饑食不論斛。
春來不訟籜龍冤,每誦坡僊食無肉。
個中風味有誰同,付與新詩照湖綠。
在騎臺的落日余暉中品嘗秋菊,寒食節時在江南吃著餳粥。一年里的節令食物最能撩撥人心,我更愿嘗新筍來陪伴這份清幽孤獨。我平生習慣了粗茶淡飯,這口腹之欲何時才能滿足。故鄉的竹筍又呈現出穿破籬笆的態勢,新筍帶著筍殼被包成一束。甘甜清寒的竹筍不能消解我心中的憤懣,一頓飯還得煮上米飯。這些年漸漸習慣了長沙風味,喜歡把筍煨藏一段時間后的余香。我不再惦記那些腥膻食物,就隨它辜負了我這像將軍一樣的胃口。老和尚每天吃著寺廟的供給,飽了就坐,餓了就吃,不計較食量。春天他不為竹筍被采挖喊冤,還常念蘇東坡‘食無肉’的詩句。這其中的風味有誰能懂,就把感受寫成新詩映照湖光的翠綠。
騎臺:可能是一個地名。
餐秋菊:源自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有高潔之意。
寒食:節日,有吃餳粥等習俗。
饌餳粥:吃用糖稀煮的粥。
賸:同‘剩’,更。
藜藿:泛指粗劣的飯菜。
解籜:竹筍脫殼。
礧磈:心中的憤懣不平。
炊白玉:指煮米飯。
長沙味:可能指當地獨特的飲食風味。
籜龍:指竹筍。
坡僊:指蘇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江南或長沙一帶,在節令交替時,收到野堂惠老送的竹筍,從而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詩人有閑情品味生活,且受蘇軾等文人飲食觀念的影響,追求清淡自然的生活方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清淡生活的崇尚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將飲食文化與個人情感、人生態度相結合,語言質樸卻富有韻味。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寶焰吐芳馨,銀缸瀉綠醽。燈輪輝四座,文酒會中庭。花借薇郎紫,藜分太乙青。淹留歌舞地,何似德為星。
九夏全無雨,中秋獨結云。陰晴終日變,明暗倏時分。勝地誰開宴,良朋自失群。飄搖金粟盡,把盞若為醺。
文皇剪亂行誅夷,混一區夏求平治。西迎佛骨安嵩洛,龍象三寶東都貽。上覆浮屠祈永鎮,雙闕拱揖承平基。厲階忽自蕭墻作,晉陽漁利坐收之。明辟再造光像教,重譯貢職歌魚麗。物成有毀本天數,王綱墮地法難隨。東國老師力護寶,封識惟謹劖諸碑。事急從權有下策,微衷潛祝佛其窺。道逢緇衣半為赭,天街枕藉苾芻尸。撻伐快意禍在睫,郿塢堅繕旋然臍。斧鉞只應存海外,筆削無隱姓名垂。后一千年履遺跡,攀蘿直上嵩門陂。琳宮棟桷新丹雘,佛日曾未須臾離。一塔如僧立劫墨,北庭帝力終煙飛。我生不辰逢末造,披圖恍覺追奔曦。長街血污旌旗影,鐵甲車前碎首時。
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霜毛三千丈,安問尺與尋。陳力會知止,嘉言佩周任。歸來北山北,邂逅得素心。朝見東日升,暮見西日沉。流運有終古,朱顏豈常今。譬之如澠酒,豈耐無停斟。萬化未有極,誰能惜分陰。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安知菩提樹,正在生死林。長風振遙壑,三籟有馀音。
揚帆鄖子國,拄笏章華臺。芊楚莽安在,往事成飛埃。渺渺一氣中,龍光明九垓。帝跡發郢甸,蒿宮倚天開。幕府豈云遠,鉤陳環上臺。中丞建玉節,磊落非凡材。耀日賓蓋出,籋云天馬來。露冕煙山春,熊軾生風云。萬里自茲始,臨岐重徘徊。菀菀垂柳枝,嚶鳴正相催。吳趨發浩倡,且薦金陵杯。
盱江老人讀書老,杜門不許紅塵到。夜來風雨送春歸,滿院落花閑不掃。屋外青山山上云,啼猿唳鶴聲相聞。舍南舍北皆春水,釣魚磯畔多鷗群。江南風景好如畫,先生買得寧論價。只恐猿驚鶴怨鷗盟寒,征書催到金門下。
纖阿出溟渤,皓魄中天發。列宿豈不顯,杳然精靈攝。先秦收正始,六代時汩沒。夫子揚嘉馨,千載馭飆軏。思排入淵曠,象成自昭晰。至理中所賞,胡然見時悅。夫子乃沉淪,紛紛亦奄忽。六合慘淡間,微生借噓拂。并嘯倚崆峒,蒼蒼極秋色。上有三危露,芝菌芬樛結。攀英啜其滋,虹霞動靈宅。卻笑羨門者,長生等澌沫。
九十不衰真地仙,阿誰諸福似君全。生兒自授詩三百,請祿同豋石二千。舊憩棠陰青蔽畝,親栽槐色翠摩天。壺公山靜堪斟酒,延壽陂清好放船。尚父少慚多偃蹇,啟期衰覺轉顛連。林家故是寬喬木,行看雙標紀大年。
楊柳青青夾岸斜,綠蘋深處隱漁家。分明一幅桃源景,獨少沿流幾樹花。
六十猶華年,尚無老可賣。迢迢荊莽路,辛苦從頭邁。盈耳鴟鸮啼,人間誠險仄。夢殘作一歌,或有知音者。勘破機關戲,全憑無忮心。靜觀泯善惡,熱處作閑人。休言城社固,永可庇群小。掃穴復犁庭,看他三窟狡。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毬。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
棹發千花動,風傳一水香。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鴛鴦。
知君掛席下清江,未見香爐意已降。直上新泉得雄觀,便將杰句寫長杠。
多謝水精鹽,能使羊歡喜。羊也亦多情,以妾顏色美。
病來謾喜折釵股,老去尚懷雙脊龍。他日扁舟會乘興,摩挲圭璧小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