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感寺放生
生滅成宗劫,慈悲種善因。
紛紛嗟蠢動,一一付波臣。
物我形聲異,人禽愛惡均。
不堪明月夜,小艇擲絲綸。
生滅成宗劫,慈悲種善因。
紛紛嗟蠢動,一一付波臣。
物我形聲異,人禽愛惡均。
不堪明月夜,小艇擲絲綸。
生滅循環歷經無數劫數,以慈悲為懷種下善因。感嘆眾多生靈紛紛擾擾,將它們一一放歸水中。物與我形體聲音不同,但人與禽鳥愛惡之情相同。不忍在這明月夜,看到小船拋下釣絲。
成宗劫:佛教用語,指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大周期。
蠢動:指眾多的生靈。
波臣:指水族生物。
絲綸:釣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慈感寺看到放生場景,有感于佛教慈悲為懷的理念,對生靈的生存狀態有所思考,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佛教氛圍濃厚,人們有放生的習俗。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慈悲放生的理念,突出萬物平等。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樸素語言表達深刻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顯著,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
繩床能幾許,半被月侵眠。
近暑仍驚露,當林或聽蟬。
更長歸夢亂,客久得愁偏。
取醉還欹枕,晨鐘又到船。
仰山梵剎萬竹閒,巨鯨吸動天風寒。
前聲穿云出山久,后音待月揮槌難。
長短輕重知多少,斷續參差不奇偶。
敲殘一百馀八聲,樹色模糊落星斗。
少不如人奈老何,早衰多病鬢雙皤。無親可共耕綿上,有子堪同讀善和。妄想不生騎鶴夢,高情時有飯牛歌。釣游閑事無人見,長剪漁竿短結莎。
夢里區區較短長,雞蟲得失最堪傷。不知貞觀凌煙閣,何似南柯審雨堂。暮四朝三齊得喪,左蠻右觸幾興亡。正須痛飲中山酒,細讀南華第二章。
造物有本性,此味最高嚴。清芬卻帶酸澀,品格壓黃柑。
多少橘官軟美,無數荔奴甘滑,側目看新參。諫議爾之職,膻毳我何堪。
析煩熱,開結轖,滌塵凡。頗聞人語,輸與崖蜜十分甜。
長揖水晶人退,不詣內黃侯謝,徑自返漳南。獨醒頗相憶,搖落在江潭。
彤墀執手話綢繆,
雙硯慇勤誼更優。
明發青山白云里,
龍樓鳳閣夢神州。
折枝疏竹緣墻活,濯干孤桐閱歲青。
漸換衣裘充薄著,少移花藥補前庭。
閑中遂過句萌節,春事猶勤種樹經。
坐想勝游終一往,隔林黃鳥語丁寧。
掘作九州池,盡是大宅里。
處處種芙蓉,婉轉得蓮子。
去去百憂集,回頭歸路迷。
紛然萬行淚,自逐水東西。
獸鼎銷沉縷。掩屏山、簾幃低下,晝長門閉。移盡花陰無人喚,春睡沉沉未起。漸夢入、花叢徑里。
滿眼春嬌驚舊約,轉雕闌、曲檻深深處。相見也,笑偎倚。
貪歡一餉留情住。楚臺高、雨云散后,峰巒開霽。素手纖纖尋棋局,共斗綠窗紅子。又攜向、西廂私語。
別久愁多珠淚重,正耳邊、聊訴相思意。驚散也,灑窗雨。
夫何佳人之違此兮,夫何佳人之違此兮。
照我靈珠,貽我璠玙。我何贈之,采蘭及芷。又何酌之,桂英為醑。
瞻彼白鳩,徒潔其羽。翩翩神鳥,不與予處。
停杯不言,罷箸一語。彈南風之琴,奏清角之音。
我不如鼓嚨,胡擊土鼓。
河梁之區,愛慎爾軀。祝融之巔,誰者容與,瞻望弗及兮思如縷。
凈名居士本天人,
冷坐毗耶百病身。
華發蒼顏只如此,
便多言說也全真。
不將秦事作前徵,
此日誰知大廈傾。
回首森森梁碭樹,
絕無風雨鳳巢清。
槜李城何在,蕭條草樹存。
未醒吳苑酒,已動越鄉魂。
問水來天目,看桑過石門。
愁聞鹡鸰語,寧聽楚山猿。
君自舀來仆自挑,燕昭臺下雨瀟瀟。
高低深淺兩雙手,香臭稠稀一把瓢。
白雪陽春同掩鼻,蒼蠅盛夏共彎腰。
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穢成坑便肯饒。
東海黃門老,疾革話悲酸,呼兒吾骨累汝,霜剪一燈寒。
休返田橫島上,何用要離冢側,莫恤道途艱。憶奉重華命,遣往敬亭山。
三十載,憐弱水,幾回乾。鐵衣生既未著,鬼亦戍其間。
此地層崖沓嶂,正接蔣陵鐘阜,紫翠涌千盤。若有人兮在,竦劍守重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