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會廟
廟貌儼生存,妥靈綏后祿。水木有本源,十輻同一轂。四百馀年來,因之序昭穆。
廟貌儼生存,妥靈綏后祿。水木有本源,十輻同一轂。四百馀年來,因之序昭穆。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
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
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
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硯田堪飽,卻比菑畬好。
滫瀡具,斑衣繞。
海中仙果熟,雪里青山老。
娛白發,麻姑麟脯安期棗。
堂上孫常抱,反哺同烏鳥。
貧亦樂,仁為寶。
弄獐休寫錯,懷橘應歸早。
請所與,洗兒錢付西鄰媼。
孤峰秀出七巖東
突兀平川蕩漾中
銀海光浮金菡萏
冰壺冷浸玉芙蓉
何聞謦欬不羹墻,曾與忘憂樹北堂。留得孤兒千古淚,不知憂在幾時忘。
何處空堂夢欲殘,白頭片萼偶相看。可勝精衛無窮恨,滄海填乾淚也乾。
風景依稀月一灣,
盟鷗應識故人顏。
輸君飽領清閑福,
修到廉泉讓水間。
寸長尺短,
三平二滿。
覿面相呈,
語言道斷。
晶簾雨過空天碧。芙蓉笑靨斜陽立。花影正重重。人從花底逢。
月高絲管沸。溜出歌聲脆。對此意茫茫。偏憐秋夜長。
妙年作賦動明光,又策星軺赴夜郎。文采邊陬瞻泰斗,儀容寸步中宮商。沈湘過訪三閭廟,宛葉行經百戰場。定有新詩傳萬口,歸來吾與解奚囊。
六年陳跡君能記,病骨秋風入劍關。曾洗人天清凈眼,飽看巴蜀怪奇山。君今巖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蠻。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岡一網手空還。
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誰似侍郎洪福。掌中元自有三珠,更檢校、諸孫夜讀。
管他萊相,管他鶴相,留我本來面目。希夷一枕未曾醒,笑人世,幾回翻局。
五月十五東風起,我向海邊看海水。邊民為我訴顛連,我為邊民嗟干止。
茅籬咫尺是蒼茫,朝宗萬派雄如駛。一潮一汐往來間,日侵月削誠無已。
誰云滄海復桑田,但見桑田沈海底。憶自熙朝十九年,豁賦除田千萬矣。
只今坍有廿余年,廬舍丘墟安可紀。按籍施弓不易求,田形丘勢難比擬。
就中豈無半畝禾,勤農拌此供波靡。一聞履畝勘真荒,須臾無計圖遷徒。
沿海殘區欲揠苗,刈此木棉成荒鄙。冀得豁除尺寸區,以為風濤之一抵。
嗟哉鑒及此情形,溫言化導何必爾。方今圣主恤民艱,歲蠲正賦真淪髓。
九牛安用此一毛,太倉一粟終何裨。從來有土此有財,無土將焉寧婦子。
額賦豈能問水濱,勸稼何由施耘耔。不與海水爭旦夕,難為窮壤圖倍蓰。
潮泥暫退且施弓,真荒真熟胥可指。歸來傍晚宿山間,山人為我話桑梓。
此間一碑近百年,昔日離海三十里。于今試看幾何程,可知坍勢從何底。
君不見吳淞城外舊城斜,半在泥中半在沙。此是東南一故壘,昔年煙火盡蘆花。
杯湖風舞翠綃轉,
樊山煙鎖青螺堆。
我愛陶淵明,隱不群異學。今朝識其孫,璨璨真玉璞。森然家風在,辯說傾電雹。江頭偶逢我,笑我何齪齪。恨不從君去,高飛同飲啄。
顧此翅翎短,豈能超五岳。我止愁復愁,君行樂其樂。江天九旬雨,江路三尺泥。扶家遂遠適,羸馬正難騎。傳舍野煙中,子規連夜啼。鄉園歸得到,應已血沾衣。
一徑沖云入,
荒祠夕照斜。
空庭竄饑鼠,
古樹噪神鴉。
暮靄藏深竹,
回風聚落花。
蒼茫人獨立,
四面晚峰遮。
紅塵笑罷宴紅云,二百余載荔子繁。十國祇知漢花塢,晚唐誰憶咸通園。咸通嶺南鄭節度,風流曾見詩人言。曹松陪游老文筆,丹砂濕濕霞軒軒。前此英詞接扶荔,曲江一賦傳開元。荔香曲破妃子去,貢騎不復馳中原。后此年年荔支熟,那堪屈指巢與溫。桑田有改荔林在,隱巖得地皆唐恩。茉莉不強牡丹勝,昌華廢苑成荒村。方今承平嶺海盛,夷賨十倍唐昆侖。貢獻屏絕尤物賤,百蠻共仰朝廷尊。節使公余但緩帶,荔灣一任開園垣。士民競赴半塘社,家家畫舫傾芳樽。燕脂林外立白鵠,芙蓉塘底飛文鴛。所惜游談但南漢,何曾買夏唐園論。劉家暫竊枝與葉,豈知本是仙李根。曹詩巋然見文苑,古園不泯因詩存。喜從新構得陳跡,社詩千首題園門。詩人精魄自千古,一亭便可乾與坤。更向夢徵追老杜,試擘重碧輕紅痕。
莫遣吟詩鼻易酸,
客懷好逐看江寬。
居人猶覺心情惡,
六月西風雨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