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二首 其一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
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
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
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
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
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
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青松高聳百尺,綠蕙低矮僅數寸。共同生長在大地之間,長短各自有自然定分。高的無法縮短,矮的無法增長。若以此理推想,困厄通達都無煩憂。
大塊:指大地,出自《莊子·齊物論》中'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分:定分,自然賦予的限度。
窮通:困厄與通達,指人生境遇的順逆。
無悶:沒有煩惱,出自《周易·乾卦》'遁世無悶'。
此詩為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約創作于其中年時期。白居易融合道家'齊物'思想(認為萬物平等無差別),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表達對人生境遇的哲學思考,體現其在宦海浮沉中尋求內心平和的心境。
全詩以松蕙長短之異為引,闡明'萬物各有定分'的自然規律,勸人順應天命、不糾結于境遇順逆,展現了白居易對道家思想的吸收與個人豁達的人生智慧。
先公勛烈盛鹽梅,清白仍聞世濟才。
華省拂衣辭簿領,長衢回首謝塵埃。
嵩峰排霧依稀出,洛水迎人迤邐來。
寄語馬前頭白吏,何殊昔日李西臺。
繁弦凝綠水,疊鼓摻漁陽。
風結舞初急,塵飛歌正長。
鳧鹥爭上下,棟宇為低昂。
太守且安坐,新聲未遽央。
鳳口除書下九閽,簪紳拭目仰殊恩。
曉提麟筆依華蓋,日就螭坳記圣言。
桃李新陰方藹藹,驊騮老志更軒軒。
主人喜見相如達,趣召鄒枚洗玉樽。
雪意久未就,寒云低不收。
飄揚插孤幟,迢遞映高樓。
試假賢人濁,聊攻客子愁。
呼僮攜小榼,更凖黑貂裘。
祖奠垂將撤,笳簫儼欲行。
野寒嘶故馬,樹轉出新旌。
泉路幽無底,魚燈曖不明。
如何赍美志,鬰鬰向佳城。
月華秋色雨鮮新,萬里澄空不受塵。
兔濯素毛騰浩露,桂飄香實下飛輪。
光侵酒面寒無力,清入詩豪健有神。
坐客何須辭醉倒,相君應不惜車茵。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余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客思倦漂泊,居然感物華。
關頭望紅葉,馬上見黃花。
薄宦終無定,閑愁詎有涯。
今朝書至否,幾夕夢還家。
甘泉獻賦人,流落浙江濱。
自嘆三年謫,歸來萬事新。
銓衡時進對,戶牖日相親。
明主方思賈,非徒問鬼神。
府官無旬休,慮問廼游息。詔書禁從詣,還舍始朝食。
緩帶對藜羮,下筯免促迫。門前吏卒散,卻掃謝來客。
北軒有藤床,今晨始拂拭。蓬髪亂宜梳,霜髭閑可摘。
開囊曬藥物,發笥出書冊。菊畦親灌浸,茶器自涓滌。
于時孟秋末,天晴色紺碧。林葉雖未零,風聲已淅瀝。
神明還九藏,清氣襲百脈。征夫解甲胄,疲馬脫羈靮。
蜚鳥開樊籠,跳魚出鼎鬲。形骸盡我有,不復為物役。
雖非久安逸,幸得少頃適。訟庭止敲撲,咫尺異喧寂。
明朝不能然,顧盼愁月夕。
京洛紅塵里,閉門常獨居。
雖無守道愧,終與趣時疏。
文舉徒飛表,曹丘懶挾書。
誰憐從宦久,不及策名初。
待兔謀真拙,屠龍藝亦虛。
何當治歸計,松菊繞吾廬。
楚俗號難治,司刑尤擇賢。
危疑片言決,舒慘一方專。
松不雕寒色,絲曾斷直弦。
清風過江外,應在下車前。
節物正防秋,關山落葉稠。
霜風壯金鼓,霧氣濕旌裘。
未得西羌滅,終為大漢羞。
慚非班定遠,棄筆取封侯。
長江湛湛帶楓林,古木寒云縣寺深。
老吏不能容狡獪,細民無復有冤侵。
洪崖丹井聞猶在,徐孺衡門說可尋。
寧復淹留如寶劍,更令牛斗氣沈沈。
天下才無幾,夫君獨患多。
高文粲列宿,英辯瀉長河。
榮宦成朝夢,浮生度尺波。
舊僚空執酒,相與淚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