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圖
世傳隱處祗空聞,草斷行蹤路不分。鬼谷樹深衣濕翠,鳳林芝暖石生云。寒泉疊響清琴調,白雪飛花逐劍文。已約八公攜手去,青岑從此謝囂氛。
世傳隱處祗空聞,草斷行蹤路不分。鬼谷樹深衣濕翠,鳳林芝暖石生云。寒泉疊響清琴調,白雪飛花逐劍文。已約八公攜手去,青岑從此謝囂氛。
林棲鮮儔侶,芳醑仰獨親。
繁香媚旭景,嘉賞及茲辰。
習習谷風發,萋萋卉木春。
黃鳥鳴枝間,翩然求其群。
對此豈不樂,念彼同心人。
夙志干泰清,麗藻回天文。
久要意不薄,惠言蘭吐芬。
室遠心徒勞,追趨靡所因。
安得驂云霓,頃刻馳見君。
漁梁渡口。霜氣濃如酒。昨夜秋江風力陡。紅遍萬枝鴉舅。
江頭何處漁郎,釣磯一網空張。浩皛鷗汀鳧渚,凄涼蟹舍漁莊。
回雁峰前雁,春回盡卻回。
聯行四人去,同葬一人來。
鐃吹臨江返,城池隔霧開。
滿船深夜哭,風棹楚猿哀。
野蔌山蔬次第嘗,超然氣壓太官羊。放翁此意君知否,要配吳粳曉甑香。
萬里蕭條酒一杯,夢魂猶自度邛郲。可憐龍鶴山中菜,不伴峨眉栮脯來。
我來太學謁孔廟,下觀戟門石鼓陳。之罘詛楚幾埋沒,此石照耀垂千春。
苔昏蘚澀讀難下,蟲彫鳥剝細不分。古畫詰曲蛟龍隱,石氣慘淡煙霧氛。
周王功勛史籀筆,數石散落岐陽濱。中興氣象豈復睹,大篆意格誰曾聞。
先秦文字稍近古,兩漢摹拓多失真。六朝以來尚靡麗,鐘王往往稱通神。
唐韓宋軾遞歌嘆,長篇險韻何悲辛。大觀之間入汴國,君王好藝崇斯文。
高駝巨艦遠載玫,金填玉嵌傳相珍。靖康乘輿忽播蕩,保和玩物隨煙塵。
神驅鬼守散復聚,至寶豈得空沉淪。文皇北來定燕鼎,不置太廟留成均。
博士無煩上書請,諸生頗得親講詢。虛廊畫壁安置穩,大廈長檐覆蓋新。
不隨鐘鼎怨磨滅,已與琬琰爭嶙峋。平生博覽愛古跡,世上墨本徒紛紜。
此雖殘缺歲已久,尚覺只字輕千緡。璧池日月動華袞,奎閣星斗羅貞珉。
嗚呼孔廟在萬世,此石與廟長無湮。
白叟黃童半醉醒,
酒闌連袂踏歌行。
百年盛事先珍重,
為寫新詩托姓名。
憶從繡水入高州,
篁竹蕭蕭萬嶺秋。
道上行人敲石火,
截筒炊飯也風流。
亦無愁可說,庭院坐微陰。
孤露憐渠幼,三年獨此心。
漸成生世感,悔涉江湖深。
同是離群淚,哀鴻有斷音。
雞檄防邊未得休,
久停歡酌為前籌。
良辰床賞何憂晚,
他日三公尚黑頭。
人心既無,
虎心亦無。
騎來騎去,
是汝是吾。
松門杳杳,
朗月輪孤。
人日游茶山,點檢山下泉。
載惟兩賢祠,緬邈桑苧仙。
豈無高潔懷,何有香火緣。
雨晴動春事,草樹含芳妍。
獨來宴坐久,湛然還惘然。
扶輿度歸路,尋友了閒篇。
忽報鹽河水驟干
改從航海溯沂川
驚濤掀舶愁無地
復嶺穿云別有天
土灶晨炊饑易食
泥床夜宿倦無眠
艱危歷盡曾何悔
要與災黎策萬全
百粵荒廬生網絲
紅塵奔走許多時
室無拙婦長藏酒
涂遇先生數贈詩
南客懷歸心耿耿
北風吹水棹遲遲
憑君寄語饒州守
歲暮天涯尚載馳
昔賢辭簪紱,棲遁此山間。
臺館渾如舊,云蘿長自閒。
渚花明講席,溪月照松關。
因悟區中累,倦游吾亦還。
霜雪者般嚴。茅齋鎮下簾。剩庭前老樹椮椮。嵌就玻璃窗最好,留一扇,放銀蟾。
爐火有人添。柴扉少客探。知寒窗定與雞談。驗取瓶中梅放否,春有信,蕊中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