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
聽徹哀弦淚兩行,香山居士未心降。當年杜老吞聲哭,恨不相逢在曲江。
聽徹哀弦淚兩行,香山居士未心降。當年杜老吞聲哭,恨不相逢在曲江。
勿驚髀減帶圍帶,壽骨巉然正隱顴。
不待期頤祝難老,固知穮蔉自豐年。
僵松再蔚千齡葉,眢井新飛百尺泉。
坐想山神無伎倆,卻應造物報其天。
蓋九州以醉眼,而其氣如神。藻萬物以妙語,而應手生春。
排黃龍之三關,則凡圣之情不敢呵止。豎寶覺之一拳,則背觸之意不立鮮陳。
世波雖怒,而難移砥柱之操。詩名雖富,而不救卓錐之貧。
情如維摩詰,而欠散花之天女。心如赤頭璨,而著折角之幅巾。
豈平章佛法之宰相,乃檀越叢林之韻人也耶。
余生老變衰,復臥癡愛病。
默觀顛倒因,聊復自隨順。
負暄慶生辰,自誑倚年運。
偶然吐文章,朽木生芝菌。
山陽隱君子,少有高世名。
終身慕父母,事之如平生。
青衫老一命,儒宮談六經。
經行必造門,懷如遇公卿。
虛往而實返,授業多豪英。
衣冠塵土暗,辯論江河傾。
吟哦千萬篇,迥與六藝并。
鮑謝寒蟬噪,郊島蒼蠅聲。
先生兼眾體,渾然獨天成。
年來短髪不勝冠,終老茅茨敢怨天。
小筑強追三徑樂,遠游未遂五湖船。
竹林詩友欣同社,花塢春風共一川。
待我西窗蔭寒碧,妙香與子試龍涎。
對現色身,色身三昧。如無邊春,透塵透海。
使諸眾生,道與神會。知寂滅法,不以身礙。
隨欲觀者,非小非大。此銀杏殼,纖秾向背。
百福莊嚴,千花自在。稽首大慈,如大地載。
如皎空月,無所覆蓋。舍精進幢,如堅剛鎧。
太虛殞消,我愿不退。
俯看人世,一漚起滅。失腳來游,夢入螘穴。
前身后身,獨臨兩境。左右見之,不雜其影。
眉目秀發,嫩木含春。風度凝遠,霽月洗云。
葉屋花房,玉堂金宇。我視睨睨,渠方栩栩。
千尺瑯玕翠入動,神仙已去洞仍存。
寒崖但見懸鐘乳,流水無窮瀉石門。
未到朱明真洞府,先看峽口小昆侖。
舍舟欲問桃源路,安得漁人與共論。
十里西城去,春風水拍堤。
畫船簾幕動,別殿筦弦齊。
勿覺仙山遠,相將醉路迷。
紅塵競回首,斜日杏花西。
庾郎自誑夸重九,北海常類客無酒。
肯教白發負黃花,不為虛名留峴首。
人生能換幾星霜,我非石心與木腸。
干愁漫解祇自慰,消長只系吾行藏。
棄書學劍猶有得,西斬樓蘭北疏勒。
從軍直到單于臺,封侯萬戶何人哉。
圖形未許凌圖上,草檄觀君試豪放。
山陰回時跡已陳,高陽大醉情何暢。
為君悲歌和哀箏,請君更草麗人行。
吳姬趙女兩愁絕,一笑當時空目成。
行行且作歸裝束,子云校書入天祿。
一杯且復中圣賢,周南留滯誰我憐。
買田早約鴟夷子,相與躬耕不計年。
昔年曾伴江湖客,泛宅浮家煙水闊。蘭旌桂棹去夷猶,醉吟爛賞湖山色。
即今別來四五年,漁蓑煙艇想依然。驅車終歲走塵土,夢魂猶在苕霅間。
主人好事誰能敵,鑿蘚誅茅開一室。宛如畫舫到江南,左列圖書右經籍。
嗟予蹤跡若飛蓬,笑談偃息幸相從。有時睡覺驚四顧,恍然身在船窗中。
經營雅協滄洲趣,祇欠云濤破煙霧。蕭蕭風雨夜深時,憶著扁舟橫野渡。
羨君腹大飽詩書,筆端摛藻飛瓊琚。行看乘槎犯牛斗,吾知此舍真蘧廬。
瀟灑賢公子,閑邀病客俱。
青燈初照席,彩箭已盈壺。
隆凖真龍種,清聲想鳯雛。
扁舟明發處,應記夢華胥。
丈夫志四方,彈冠苦不早。終童來請纓,賈誼試三表。
二子俱弱冠,功名滿懷抱。要非江湖士,未易語枯槁。
君年逾三十,閉門事幽討。父兄逼從仕,攬轡方稍稍。
久安田舍樂,寧坐元龍笑。白髪始為郎,定似馮唐老。
效官曲糵間,區區營一飽。雖知漿饋薄,要使人無保。
淮蔡山川類,民淳足魚稻。作詩慰所思,夢繞池塘草。
平生粗知田,疆理南復東。
常祈五日雨,未厭十日風。
紛紛秀莨莠,恐害嘉谷叢。
芟夷絕根本,肅殺先秋冬。
坐獲箱筥收,庶幾粢盛供。
一飯食我力,愿與農夫同。
生死變滅,如漚在海。無有處所,浩然茫昧。
而此老人,游戲自在。出死入生,初無限礙。
譬如壯士,脫袍著鎧。令鎧與袍,儼然相對。
是故山中,兩身俱在。凡夫眾生,為眼所蓋。
為抉其膜,使生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