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松道者真身贊
生死變滅,如漚在海。無有處所,浩然茫昧。
而此老人,游戲自在。出死入生,初無限礙。
譬如壯士,脫袍著鎧。令鎧與袍,儼然相對。
是故山中,兩身俱在。凡夫眾生,為眼所蓋。
為抉其膜,使生光彩。
生死變滅,如漚在海。無有處所,浩然茫昧。
而此老人,游戲自在。出死入生,初無限礙。
譬如壯士,脫袍著鎧。令鎧與袍,儼然相對。
是故山中,兩身俱在。凡夫眾生,為眼所蓋。
為抉其膜,使生光彩。
生死的變化和消失,就像水泡在大海里一樣。沒有固定的地方,浩渺模糊。而這位老人,能自在地游戲于生死之間。出入生死,完全沒有阻礙。就好比壯士,脫下長袍穿上鎧甲。讓鎧甲和長袍,整齊地相對。所以在山中,老人的兩個身形都存在。普通的眾生,被眼睛所蒙蔽。為他們挑開眼膜,讓他們煥發光彩。
漚:水泡。
浩然茫昧:浩渺模糊的樣子。
游戲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脫袍著鎧:脫下長袍穿上鎧甲。
儼然:整齊的樣子。
凡夫眾生:指普通的人。
抉:挑開。
膜:這里指眼膜,比喻蒙蔽人們的東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內容推測,當時佛教思想可能較為流行,作者可能是受到栽松道者超脫生死觀念的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道者境界的崇敬和對眾生的勸誡。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超脫生死的觀念,鼓勵眾生擺脫世俗蒙蔽。其特點是以生動比喻闡述哲理,通俗易懂。在文學上,為研究當時佛教思想在文學中的體現提供了素材。
妙筆嬌娘詠絮姑,纖毫小篆賦云廬。摶絲熟繭匹綃織,濡墨生宣一卷鋪。廚作懶夫羞后耳,文章騷客敢先乎?吾看好句多青眼,誰弄珠璣擲玉壺。
今日東園會,能為野客期。乾坤一南北,花木幾興衰。亭館經行地,歐蘇無恙時。風流不可見,煙雨謾題詩。
溪流百折繞青山,短發秋風夕照間。身入玉門猶是夢,復從天末出梅關。
窮巷故人少,衡門暇日多。涼風時著樹,衰葉欲辭柯。生事只如此,幽心諒匪它。乃知溪上樂,把酒對漁蓑。
醉抹醒涂總是春,百花枝上掇精神。自從畫得湘蘭后,更不閒題與俗人。
雁落平湖煙草秋,夕陽結纜玉沙頭。長堤翠抱金龍廟,去水平分黑馬溝。地連吳越三千里,歲運東南一萬艘。讀罷功臣舊遺碣,更聞滄海有平流。
先生曾此濯塵纓,七里寒灘分外清。少日決科雖失意,全家肥遁豈無成。蛟龍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詩有聲。雖與子陵同一律,不將絲線釣虛名。辟書既上不沾恩,拂袖歸來閉里門。聊取江山助篇什,盡將軒冕付兒孫。紛紛利害真能擇,擾擾光塵豈易論。儻使乘時拜遺補,未應千古配嚴尊。
秋風吹送木蘭舟,處處青山待隱侯。莫向青山歌玉樹,揚州花月使人愁。
時至何須羯鼓催,玉堂先見一花開。洛陽城里春如錦,昨日看花人又來。
野蔓梢駝架,輕泥濺馬鞍。徑斜來險石,溪急上清灘。羽檄千山靜,羔裘六月寒。長松空夾道,蕭颯不成看。
云開日腳漏微明,無奈秋風掠面清。因作西鄰閒縱步,不知乘興有高情。
束書歸去饗梅花,底事霏英故故斜。約住忙中千里鶴,羨渠如意兩歸鴉。家中見雪念為客,客里觀梅不似家。園樹暫時相斗白,明朝休向我儂誇。
漸鬻弓刀盡,囊空直至今。官貧無歲事,戰苦有禪心。樹樹峰爭出,灘灘水未深。冰開魚欲上,垂釣復鳴琴。
陽臺霧初解,夢渚水裁淥。遠山隱且見,平沙斷還緒。分弦饒苦音,別唱多凄曲。爾拂后車塵,我事東皋粟。
掃除四壁凈,寄我一身輕。擾擾能無事,休休信有亭。繞池行自適,聽雨夢誰醒。不見雩峰月,閑云滿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