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殼觀音菩薩贊
對現色身,色身三昧。如無邊春,透塵透海。
使諸眾生,道與神會。知寂滅法,不以身礙。
隨欲觀者,非小非大。此銀杏殼,纖秾向背。
百福莊嚴,千花自在。稽首大慈,如大地載。
如皎空月,無所覆蓋。舍精進幢,如堅剛鎧。
太虛殞消,我愿不退。
對現色身,色身三昧。如無邊春,透塵透海。
使諸眾生,道與神會。知寂滅法,不以身礙。
隨欲觀者,非小非大。此銀杏殼,纖秾向背。
百福莊嚴,千花自在。稽首大慈,如大地載。
如皎空月,無所覆蓋。舍精進幢,如堅剛鎧。
太虛殞消,我愿不退。
菩薩現出色身,進入色身的禪定境界。如同無邊的春色,穿透塵埃、大海。讓眾多眾生,使道與精神相契合。知曉寂滅之法,不被肉身所阻礙。隨眾生意愿去觀想菩薩,其非小非大。這銀杏殼所造的菩薩像,姿態或纖或秾、有正有背。有著百福的莊嚴,千花般的自在。我向大慈大悲的菩薩稽首禮拜,菩薩如同大地承載萬物。又像皎潔天空中的明月,無所遮蔽。舍棄精進的幢幡,如同有堅固剛硬的鎧甲。即便太虛消逝,我的愿心也不會退轉。
色身三昧:指進入與色身相關的禪定境界。
透塵透海:形容菩薩的力量、影響無所不在。
道與神會:道與精神相契合。
寂滅法:佛教中指超越生死輪回、達到寂靜涅槃的法。
纖秾向背:形容銀杏殼所造菩薩像姿態或纖細或豐腴、有正面有背面。
百福莊嚴:有眾多的福相而顯得莊嚴。
稽首:佛教中的一種禮拜方式。
精進幢:精進的標志,幢在佛教中常為法物。
堅剛鎧:堅固剛硬的鎧甲,比喻能抵御煩惱等。
太虛:指天空、宇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看,應是詩人在見到銀杏殼所造的觀音菩薩像后有感而發。當時佛教文化盛行,詩人可能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在觀像過程中體悟佛法,從而創作此贊文以表達對菩薩的崇敬和對佛法的感悟。
這首贊文主旨是贊美觀音菩薩的慈悲和佛法的高深,突出特點是將佛教教義與具體的菩薩像相結合,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展現出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范圍有限,但對于研究佛教文學和當時的宗教文化有一定價值。
臘雪自知春欲回,凍云元不耐朝暉。便須急買尋山屐,莫放梅花一片飛。
秋風同是天涯客,獨對黃花酒屢賒。報主力微憐老驥,念親心在愧慈鴉。故人漸少逢君晚,新句能多對客誇。每見詩來歡喜極,卻愁吟罷轉思家。
翠華遙隔塞云寒,白草黃沙道路難。國恥幾時能雪洗,群言何事只瀾翻。河東未必無關羽,江左誰知有謝安。俯仰乾坤獨惆悵,夕陽樓上一憑闌。
散漫復潺湲,半砂半和石。清風波亦無,歷歷魚可搦。我來亦屢久,歸路常日夕。
高秋橫肆日盈盈,長蚓輕鉤靜浪聲。山上偶然楓點染,岸頭無不石嶙峋。心隨魚餌共沉落,浮與橋名都太平。欲問歸時何所得,斜陽水面似千鱗。
車聲何軋軋,去我亦翩翩。借問車中人,幾時到秦川。秦疆數千里,西與云棧連。行人秣馬過,猿啼上青天。長安古帝州,宅土腴不偏。聞君答平昔,宦游祇晏眠。十齡涉文史,十五懷家氈。二十學壯游,五十綴朝聯。奉常老掌故,今已二十年。功業晚何就,蕭蕭發垂肩。天子念逢掖,錫官頗靜便。紫衣綰墨綬,此是車中緣。飄飖上都門,白馬錦連乾。舉案招青山,孟光老猶賢。大兒坐車軒,小兒調馬鞭。中兒又絕好,國語荷珠圓。旦夕俟君至,買舍清渭壖。此皆足慰意,日食官俸錢。俸錢足養親,親自有圭田。人生慕富貴,富貴翻受憐。不有鐘鼎食,亦無膏火煎。前日三市事,目擊心凜然。當時氣凌人,不得呵烏鳶。觀君浩蕩去,萬事當棄捐。孔子不西行,及河軌再旋。今君涉河流,西路方綿綿。終南與嵩華,是中多神仙。仙掌出浮云,上有三峰蓮。真人玉拄杖,掛在明月弦。便當往從之,吸月升太玄。金鼎交龍虎,使我神貌堅。奈何二三月,百憂集離筵。空花如錦機,野色相交鮮。楊花亂愁思,萬條散青煙。我不酌美酒,敬讓故人先。搥碎琥珀杯,獨灑春風前。春風澹無言,徒以別慮牽。別亦無所慮,所慮應當宣。愿及相思時,中腸郁糾纏。為吹雙紫燕,銜書到君邊。矯矯蕭徵君,珠貝藏龍淵。一別如列星,隨天夜移躔。鳳有五色瑞,時下岐山巔。請君問起居,歸來定何年。
西湖茭筍夏如玉,龍井楊梅舊有名。白發故人千里去,青山獨客此時情。呼猿洞口蘿龕老,石蟹泉頭茗椀清。回首天涯來往跡,海門潮落又潮生。
碧巖重顯勢崔巍,雪竇峰高小翠微。霧鎖山頭鐘鼓出,云開天外寺僧歸。一生補處論唯識,四海為家笑是非。無著世親獅子覺,龍華三會儼相圍。
奔走車塵馬足,常時送舊迎新。卻有許多真樂,湖山風景可人。
艾而張羅羅若云,中有黃雀呼其群。毛羽摧頹離哉紛。山出黃雀山嵯峨。鴻鵠絕四海,君亦難為羅。我欲從之讒言多,鴻鵠徘徊奈雀何。
兩宮慈壽極尊親,圣主承歡一萬春。放出金蓮長不謝,扶來玉輦靜無塵。
半生從不解逢迎,獨酌芳醅餞汝行。逐絮豈如乘鶴穩,飄茵寧若趁潮平。色香易證真皆幻,惆悵難將識斷情。檢點零紅延佇久,春山啼煞杜鵑聲。
新水浮萍漲遠天,橫塘迢遞更如煙。珠簾細雨重重閣,錦纜柔風澹澹船。似貫荷錢拖萬選,未分榆火暗三眠。春歸到處堪長在,凈掃殘紅漢殿前。
一庵高寄碧崔嵬,山崦芙蓉錦作堆。滿眼烽煙天地老,隔江樓觀畫圖開。云房猶是康容宅,丹灶空馀晉代煤。豈為登臨行樂計?要從高處望蓬萊。
藕堂古云耕戰地,孤塔重重碧云際。山川鐘秀產英豪,將相公侯夸富貴。而翁親際六龍飛,胸中韜略皆神機。當年介胄陣前決,凱歌夜踏明月歸。向來介胄云南去,花角群蠻爭款附。圣恩建節表殊功,萬灶貔貅旗鼓樹。太平鯨島無浪波,吳山滿眼浮青螺。佳兒省覲拜庭下,轅門衎樂當如何。彩舞翩躚五云起,蒼玉杯深浮綠蟻。雅歌我欲賦南陔,海內同稱陳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