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襄陽鄭帥唐老
鄭侯骨相非復常,伏犀貫額面正方。
聲名赫奕動天子,家世富貴連椒房。
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合落筆中書堂。
畿西謀帥國大事,當寧久弄黃金章。
一朝丹詔自天下,兩班仰首看騰驤。
鄭侯此行端可羨,繡旗皂纛戈如霜。
三更傳令出玉帳,平旦按陣來毬場。
宿兵萬灶盡貔虎,牧馬千群皆骕骦。
酒酣賦詩幕府和,縱橫健筆誰能當。
雖然鄭侯志意遠,虎視直欲吞北荒。
榆林雁門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黃。
出師有路吾能說,直自襄陽向洛陽。
鄭侯骨相非復常,伏犀貫額面正方。
聲名赫奕動天子,家世富貴連椒房。
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合落筆中書堂。
畿西謀帥國大事,當寧久弄黃金章。
一朝丹詔自天下,兩班仰首看騰驤。
鄭侯此行端可羨,繡旗皂纛戈如霜。
三更傳令出玉帳,平旦按陣來毬場。
宿兵萬灶盡貔虎,牧馬千群皆骕骦。
酒酣賦詩幕府和,縱橫健筆誰能當。
雖然鄭侯志意遠,虎視直欲吞北荒。
榆林雁門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黃。
出師有路吾能說,直自襄陽向洛陽。
鄭侯的骨相不同尋常,額頭隆起如伏犀且臉呈方形。他聲名顯赫驚動天子,家世富貴與皇室相連。武能在北平道防御邊患,文才足以在中書堂揮筆撰文。在畿西選帥是國家大事,皇帝很久都在慎重考慮。一天朝廷的詔書從天下達,文武百官抬頭仰望他如駿馬奔騰般高升。鄭侯這次出行實在令人羨慕,繡旗和黑色大旗飄揚,戈矛如霜般閃亮。三更時傳令從帥帳發出,清晨到球場檢閱軍陣。上萬灶的駐軍都是勇猛之士,千群牧馬都是良駒。酒興正濃時賦詩,幕府眾人應和,他那縱橫奔放的筆力誰能抵擋。雖然鄭侯志向遠大,虎視眈眈想要吞并北方荒遠之地。榆林、雁門的邊塞城墻呈紫色,孟津、砥柱的黃河水是黃色。出兵的路線我能說,就是從襄陽直向洛陽。
伏犀貫額:額頭隆起如伏犀,舊時認為是貴相。
赫奕:顯赫。
椒房:漢代皇后所居宮殿以椒和泥涂壁,后因稱皇后、后妃為椒房。
防秋:古代北方游牧部落常趁秋高馬肥時南侵,屆時邊軍特加警衛,調兵防守,稱為“防秋”。
中書堂:中書省的辦公廳,是朝廷重要的政務機構。
畿西:京城西面。
當寧:皇帝臨朝聽政。
黃金章:指重要的官職印信。
丹詔:皇帝的詔書,因用朱筆書寫,故稱。
騰驤:本指馬奔騰,這里比喻人地位高升。
繡旗皂纛:繡有花紋的旗幟和黑色的大旗。
玉帳:主帥所居的營帳。
平旦:清晨。
毬場:球場,這里指檢閱軍隊的場地。
貔虎:比喻勇猛的將士。
骕骦:良馬名。
幕府:將帥在外的營帳,也指將帥的官署。
北荒:北方荒遠之地。
榆林、雁門:均為古代北方邊塞地名。
塞垣:邊塞城墻。
孟津、砥柱:黃河的重要地段。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當時可能面臨北方邊境的威脅,朝廷重視軍事將領的選拔。鄭侯被任命前往襄陽任職,詩人可能出于對鄭侯才能的贊賞和對北伐收復失地的期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鄭侯的才能和家世,表達對其出行的羨慕以及對北伐的期望。詩中展現了鄭侯的文武雙全和威武軍容,體現出豪邁的氣勢。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軍事將領的期待和愛國情懷。
山深行易迷,南麓偶清曠。
雞犬鳴谷中,樵童戲巖上。
茅茨肖浮居,牖戶相背向。
竹徑通往來,清陰亦彌望。
白頭三四老,相見語歡暢。
心疑避世子,形跡一何放。
行將從之游,自恨苦羈鞅。
不能問姓名,聊作招隱唱。
歸客江南來,迢迢數千里。
故人遺我書,細字三四紙。
上言平生懷,伐木義所倚。
下道相知心,結綬方獨喜。
寧知淮陽翁,棄外甘臥理。
不預朝廷議,何由發吾子。
他時傷遠別,渭北遽成悲。
今作終天恨,悠悠奈我思。
平生華屋處,回首不勝悲。
寂寞西州路,何堪再到時。
趙國棄鳴犢,孔圣為之回。
西伯善養老,伯夷以為歸。
馳驅西楚郊,徘徊太皥墟。
周漢多封君,不祀既忽諸。
三墳基皇德,八索總道樞。
若人豈欺我,虞夏亦典謨。
萬里如浮云,古風訖無余。
往矣不可追,喟然為躊躇。
同居汴水上,自與君居隔。
月出城頭人盡歸,思君攜手獨不得。
興來狂歌無與賡,白云時向望中生。
城外明月未應減,期君對舉黃金觥。
都盧小兒歌且舞,口吹鳴笛手擊鼓。
日落群游塵土中,噭咷不分巴與楚。
年年送臘迎春光,家家相隨夜開戶。
嗟汝兒曹舞更歌,及爾不為如老何。
不踏城南陌,從春及素秋。
蕭條非復昔,顧眄莾堪愁。
白露蒹葭老,清風蘭杜幽。
佯狂驚楚俗,應識棹夷猶。
客游已昨日,已復歳月改。
流光一如此,故物紛晦在。
忽使中心悲,悠悠若浮海。
相思間何闊,此意君當解。
古城何巍巍,古墓何累累。
生游市朝死田野,從古到今無免者。
城荒郤為狐兔宅,墓在他人種松柏。
伏羲以來三萬年,此城此墓幾變易。
誰人聽唱野田詩,能令君悲亦不悲。
滴瀝松下雨,清微萍際風。
欣然此時賞,我與斯人同。
倦鳥墮水上,游魚翔鑒中。
不言閱群動,未覺幽興窮。
翻翻林間藿,昔惟桃李華。
飄飖終焉薄,江海無津涯。
榮華寄須臾,憔悴空泥沙。
良無凌霜節,安得復嘆嗟。
讀書與博簺,亡羊信多岐。
何以消煩憂,謝墅觀奕棋。
寓物多歡適,吾道有張弛。
誰能長刺促,屈首就鞅羈。
陳遵嗜杯酒,柏松見誚嗤。
袁絲沈里閭,劇孟相追隨。
君方總府事,吏牘正紛披。
走見固所愿,清閑在他時。
重岡抱城起,清川帶野回。
舊都遷陵谷,遺寺空池臺。
修竹入晻靄,荒溪轉崔嵬。
鳴禽畏人起,故老驚客來。
置酒感興廢,浩歌寄歡哀。
伊昔游此人,于今安在哉。
谷深春先覺,地爽景后頹。
造適假一笑,愿君盡余杯。
張良韓孺子,夙昔志未伸。
授書黃石公,問禮倉海君。
契合見神助,濟時効經綸。
指揮轉雷電,顧盻定楚秦。
以伋三寸舌,抗茲百萬軍。
一為帝王師,晚就赤松賓。
富貴心不屑,功名諒誰論。
出處何昭昭,賢哉古之人。
煌煌南極星,粲粲北維斗。
稟齡瑞明時,運柄燮萬有。
降神非尋常,希世曾一偶。
積善如公家,于今見純佑。
安車告歸日,三府升平久。
萬石均祿秩,魯公拜前后。
茫茫周漢來,此事復聞否。
黃金鑄大印,綠絲綰長綬。
方為累世滎,況多后來秀。
戲禽試強弩,勸客滿春酒。
賤子敢再拜,愿公更眉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