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詩十二首 其三
趙國棄鳴犢,孔圣為之回。
西伯善養老,伯夷以為歸。
馳驅西楚郊,徘徊太皥墟。
周漢多封君,不祀既忽諸。
三墳基皇德,八索總道樞。
若人豈欺我,虞夏亦典謨。
萬里如浮云,古風訖無余。
往矣不可追,喟然為躊躇。
趙國棄鳴犢,孔圣為之回。
西伯善養老,伯夷以為歸。
馳驅西楚郊,徘徊太皥墟。
周漢多封君,不祀既忽諸。
三墳基皇德,八索總道樞。
若人豈欺我,虞夏亦典謨。
萬里如浮云,古風訖無余。
往矣不可追,喟然為躊躇。
趙國殺了鳴犢,孔子為此回車離去。西伯姬昌善于奉養老人,伯夷因此前往歸附。在西楚之郊奔走,在太皥故墟徘徊。周漢有很多受封的君主,如今祭祀斷絕很快就消逝了。三墳奠定了帝王的品德,八索匯總了道的關鍵。這些人難道會欺騙我嗎,虞夏之世也有典謨記載。萬里之事如浮云般過眼,古代的風尚已蕩然無存。過去的無法再追回,不禁感慨而猶豫不前。
鳴犢:春秋時晉國賢大夫,趙簡子殺之,孔子聞之臨河而返。
西伯:指周文王姬昌。
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因反對周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
西楚:古地域名。
太皥墟:太皥即伏羲,太皥墟指伏羲的故地。
封君:受有封邑的貴族。
三墳: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
八索:古書名。
典謨:《尚書》中《堯典》《大禹謨》等篇的并稱,后泛指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對現實有所不滿,追慕古代賢君善政、淳樸古風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存在道德滑坡、世風日下的現象,引發詩人對古代美好時代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借古諷今,通過回顧歷史上的賢君事跡和古代經典,感慨古風不再。其特點是用典豐富,以古喻今。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宦游夔子兩經年,未到東屯意慊然。端為先生舊吟處,不應容易上詩篇。忠不忘君句有神,當時無地可容身。草堂遺像英靈在,又見匙翻雪稻新。
舞勺歌詩把袂儔,白頭俱換舊烏頭。深憐武庫空懷寶,卻羨名宗獨綴旒。擊壤舍君誰作伴,看山無我不成游。酣歌李白襄陽曲,掌上隋珠國已收。
名爵得固易,設施為甚難。房杜居黃閤,功業彌兩間。志士繹遺經,有得心自歡。一朝乘飛云,龍鱗或能攀。
項王高宴鴻門北,風云奔走天為黑。椎牛刺豹酒三行,談笑戈矛生頃刻。豈知天命非人謀,玉玦三提事何益。興亡楚漢兩干將,開辟乾坤雙白璧。喑嗚漫說萬人敵,隆準天人竟誰識。玉斗聲中霸業空,烏江江水還流東。
冰雪凝寒萬木空,我今正欲轉春風。東郊已作安排計,會看枝頭萬點紅。
江上鱸魚三尺長,漁翁撒網立斜陽。到城買得真珠酒,笑倚蓬窗待月光。
皇情重聲教,宵裝爾載馳。邊城南徼外,禮殿左江陲。揖讓陳椰器,弦歌蔭薜帷。全勝宜春郭,花落閉門時。
秦娥從小學宮韶,竊愛仙音韻逸飄。應慕鳳臺吹紫玉,夜闌時按白牙簫。
滴滴荷中露,盈盈可煞人。橋欄延白日,柳影鏤青蘋。擁鼻開生面,回頭避熟人。盤桓終欲去,一日不重晨。
有地才方寸,多君用意耕。町畦無限隔,壟畝自寬平。但覺荒蕪墾,寧容稂莠生。百年惟種德,孫子樂西成。
一自遘離亂,涉冬還歷春。好山多入目,窮壑亦藏身。患難骨肉薄,道途霜雪親。記來淥江上,又過落花辰。
百歲匆匆過隙駒,等閒八十七回除。蹉跎日月前無幾,俯仰乾坤樂有馀。白首詩書重結課,青春草木舊吾廬。由來多病還多壽,一笑殘痾未負余。
逍遙臺倚青天外,玩物何須與物齊。出水游魚觀未了,穿花飛蝶夢先迷。悠悠蒙縣閑云近,渺渺濠梁落日低。若得先生重說劍,乾坤容易息征鞞。
青莎翠竹交加,錦石文禽相逐。分明數點漁燈,照見一村茅屋。
寶幢山下煙霞古,老樹如龍欲飛舞。花氣薰成五色云,泉聲散作千林雨。我愛溪山事事幽,錦袍醉踏東風游。題詩凈掃巖頭石,把酒還登竹外樓。空門自與人間別,夜榻焚香臥清絕。明朝長嘯拂衣歸,閒卻溪風與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