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于生蘆雁四圖 其四 食
乍可餐菱荇,那能豢稻粱。數群煙雨外,恍忽似瀟湘。
乍可餐菱荇,那能豢稻粱。數群煙雨外,恍忽似瀟湘。
昔者帝堯光宅本都冀,幽朔廼為寰內地。
舜肇十有二州此其一,禹服周藩有年祀。
崆峒之英其人武,氣含陰殺樂鉦鼓。
秦漢發吏守邊亭,世與其民捍中土。
召伯功勤黑社傳,昭王意氣金臺古。
我興北望涕交頤,念汝幽薊之奇士兮。
今為勛華光耀照四海,忍遂反衽偷生為。
吾民孰不愿左袒,汝其共取燕支歸。
崎嶇微子道,行路始知難。
峻嶺萬千疊,紆途百十盤。
地磽民力薄,天旱谷苗干。
未寤蒼蒼意,平川雨澤寬。
莫厭煩蒸共此行,臨流臺榭極高明。
風前自得披襟興,林杪時聞脫袴聲。
洞竹交陰冠蓋爽,砌泉爭響夢魂清。
憑軒最切云霓望,日待民田雨足耕。
北去川原極目平,修途塵斂雨初晴。
歲豐禾黍高低積,天曉云霞散亂明。
宵露尚漙香草木,朔風時緊撼旗旌。
病襟斗覺精神健,屈指鄉邦近數程。
曾攜舊書卷,來宿古禪林。
方外求知性,詩中得賞音。
爐開山夜靜,門掩雪天陰。
杌上一寒硯,燈前三苦吟。
韻強顏汗落,句切鬢絲侵。
玉就還重琢,河窮更遠尋。
穴爭探乳虎,沙獨揀良金。
字穩天星轉,篇終海月沈。
唱酬同記錄,得失暗規箴。
木鐸不徇路,薰風難和琴。
半生誰引手,中道比分襟。
分野三吳闊,年華二紀深。
師方傳祖印,我欲謝朝簪。
嶺外煙嵐地,湖邊云水心。
情悰張翰鲙,夢想陸機禽。
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臨。
正一初傳王遠知,后來體用益精微。
惟無矜貴為真地,但涉成虧即世機。
松徑風聲猶有待,糠??火候事終違。
便令直了九丹術,不到坐忘何處歸。
天下赤龍訣,人間金液丹。
先生今已得,此事古傳難。
陰德留塵世,仙階在廣寒。
舊聞三五一,乞取畧開端。
昔在開元中,此名升陽殿。西通大明宮,夾道直如箭。
至尊黃金輿,乘春日幸宴。翠嬪戛鐘鼓,歡呼奏新徧。
巧舞風燕翻,妖歌露鶯囀。酒光射錦幄,上下花會炫。
雕盤堆緐英,艷粉弱自戰。天歡日無窮,臣諫莫敢獻。
樂極哀繼之,在理亦可見。胡來塞宮闕,腥膻污香薦。
縱火寢廟平,揮戈君臣迸。庸嗣忽前丑,泚巢更禍亂。
冉冉竟覆亡,返為耕牧便。瓦礫雖費犂,土壤頗肥衍。
蓋由殺人多,膏血浸漬遠。髑髏今成堆,皆昔燕趙面。
每因鉏耨時,數得寶玉片。今秋雨澤多,谷穗密如辮。
農惟喜豐稔,吾獨閔遷變。不有失德君,焉為穡夫佃。
大國尚如此,小人易流轉。道德可久長,作詩將自勸。
夫子春秋之所記,二百四十有二年。謹嚴之法不可犯,欲示萬世天子權。
禮樂征伐必上出,諸侯雖大莫得專。周平東遷魯君隱,王綱壞裂勿復聯。
天王所存位與號,列國自用公承傳。齊桓晉文無實義,挾周狥己掩大愆。
不歸圣筆立中制,誰其當罪誰其賢。絲紛五傳角同異,各專門記執所偏。
遂令學者蹈迷徑,不探元本遭羈牽。至于歆向父子間,亦反天性相镵鐫。
何休杜預范寧輩,離經附傳以臆箋。膏肓廢疾互譏病,雖欲針起難自痊。
前人文字安可數,議難啾唧秋嘒蟬。有唐名儒陸淳者,始開奧壤窺源泉。
我朝又得孫明復,大明圣意疏重淵。劉生新解最后出,了無塞礙成通川。
所趨旨義極簡正,撐拄異論牢且堅。事不歸王皆不與,達經之志所以然。
詩三百可一言蔽,曰思無邪而已焉。方今四海大一統,萬里號令猶君前。
安不思危易其治,毋容僭亂生階緣。往持此說助邦政,坐令當扆尊如天。
君過嚴陵瀨,扁舟入婺溪。
灘長秋日短,山亂暮云齊。
未探驪龍頷,聊羈駿馬蹄。
吳江濤正惡,鴻鴈此東西。
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疎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
無窮好景無緣住,旅櫂區區暮亦行。
瑞雪清晨集,丹墀發策初。
德音聞徹蓋,玉色望升車。
羽衛排閶闔,晴光溢紫虛。
琳宮陳玉幣,疏屏宿旌旟。
祼獻多儀備,弦匏九變徐。
太宮無盛舉,掌次省先除。
靈鑒紛昭格,天心不自舒。
孝慈更答告,萬福此攸儲。
興慶池頭三月三,柳如拖綬草如衫。
禊觴臨水筵相屬,文鹢凌波尾競銜。
花雨亂飛紅撲蔌,峰螺遙聳碧嶄巖。
芳辰況任游人樂,不必低將席帽攙。
隨書初見一枝藤,入手方知鍛煉精。
遠寄只緣憐我老,閑攜常似共君行。
靜軒獨倚身同瘦,小圃頻游腳為輕。
何日歸舟上新洛,拄來河岸笑相迎。
劉季當年在古豐,芒碭王氣已連空。
天機先露由啼嫗,人意冥符自董公。
歷數有歸徒勝負,風云相會盡英雄。
不然樊酈蕭曹輩,盡老屠商掾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