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 其二
三年海上牧羊群,已分沙場寄旅魂。滿面塵埃人不識,相看惟覺語音存。
三年海上牧羊群,已分沙場寄旅魂。滿面塵埃人不識,相看惟覺語音存。
天際油云不肯收,全妨寓目向層樓。
日車難把長繩挽,春事渾同去水流。
可奈馀寒猶作沴,懸知徂暑未能秋。
此方記得偏炎熱,路入夔門一再由。
幕掛春煙,簟鋪秋水。
高枕橫眠,鼻雷聒耳。
爍石流金總不知,何須殿閣薰風至。
又誰管九十日種粟燒畬,說甚么十三番悟明自己。
灼然是個無煩惱,閻家倒退三千里。
其或未然,莫道甕中常有米。
朱欄畫艇碧波心,幾被風吹雨打沉。
晴日自除青藻盡,晚天仍系綠楊陰。
杯盤可泛元宵月,稚子能翻白雪吟。
喧櫪散林人尚健,何時還此盍華簪。
太守驅車日,中丞擁節年。化行江郡美,名在蜀人傳。漆吏悲移壑,殷王惜濟川。隴門雙石表,何處立秋煙。
人間七十載,地下幾千秋。無復青山到,真同逝水流。亂云籠閤迥,啼鳥殯宮幽。欲采蘋花奠,閩江遠帝州。
故人邀我看山行,
客到蓬門鶴替迎;
偶被白云留小住,
非關有意避公卿。
電激河翻白雨飛,青煙紫霧落斜暉。山中道士秘泉石,只到此亭牽客衣。
一水高懸千尺梭,空林終日影婆娑。仰天雄踞盤陀石,尊者真身諾巨那。
不曾貪進不曾休,俯仰人間今白頭。
一切有為皆妄幻,十方無礙足浮游。
誰言學佛須披衲,頗笑求仙唯造樓。
只有隨緣是真諦,穩憑舟楫濟安流。
墨王亭畔荻蘆刪,放眼湖天曠莽間。
漁艇遠橫衰草岸,人家低占夕陽山。
殘香寂寂荷千頃,秋色年年柳幾彎。
卻嘆征車待明發,故園空得暫時還。
滿園桃李手親栽,
治世何嘗棄不材。
可恨天南流落客,
九霄雨露不曾來。
搜羅四庫事磨研,去取其間公道傳。
人各抒忠斯可錄,言雖觸諱忍從捐。
寧同仲達吠堯日,不愧觀文報宋年。
平日犯顏急盡節,如之二者實堪憐。
蓮花蓮葉柳塘西,疏雨疏風斜照低。
竹籜冠輕容雪鬢,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飲雙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擬孤山閒放鶴,鵓鳩恰恰向人啼。
吾廬二黌下,南睇釜山頂。有田不得歸,泛泛如萍梗。
去年經喪亂,風塵恣頑獷。時移人事遷,衰淚下如綆。
披發還故山,去去事幽屏。空山寂無人,白云在高嶺。
我愛子勞子,釜麓同歸耕。此邦有遺愛,父老爭歡迎。
昔為陶彭澤,今作王深寧。農隙教鄉里,正學傳遺經。
有時帶經鋤,莠去嘉苗榮。相期理荒穢,戮力望秋成。
巖扉靜不開,嵐翠環茅屋。門前散雞豚,墻外垂綠竹。
丹青托畫師,窈窕狀溪谷。劇憐耦耕人,釋耒吞聲哭。
傷心畫不成,但寫西山綠。西山有薇蕨,采采不盈匊。
韋郎舊隸羽林籍,曾向營門教吹笛。不聽吳中《白雪》音,定呼鄴下黃須客。
平原相見轉相親,置酒夸君座上賓。下若尊罍朝未罄,東山絲竹夜還陳。
閑來坐我花間奏,玉洞飛泉響巖溜。古調多傳關馬詞,新聲似出康王授。
問我東行到海壖,日斜江上慘離筵。還將北雁南飛曲,催送錢塘楚客船。
船人擂鼓津頭泊,紅葉千山富春郭。忽作邊秋出塞聲,江楓岸柳紛紛落。
哀弦促管不堪聽,賓御聞之亦涕零。掛席遠移嚴子瀨,看山直上謝公亭。
聞君欲問云中戍,雪消飲馬長城去。廣武營中折柳時,黃瓜阜上題書處。
司農舊是出群才,此日征西幕府開。試向尊前歌一曲,梅花飛遍李陵臺。
初持詔節下宮衙,四牡臨門敢顧家。
稍遠郊畿還感慨,卻瞻原隰自光華。
使行萬里誰非病,義重千鈞始拜嘉。
遙指燕山數歸日,都城猶未有多花。
小鳥不住鳴,芳草縈青青。可憐一抹垂楊柳,條條江上送行人。
行人不見奈依依,青眼望斷絮分飛。絮飛渡江逐水去,去水不比來水遲。
我來春暮送行船,飛花飛絮亂云煙。花不能言絮不語,含情斜繞落君前。
送人不送相思淚,滿地干戈非族類。兄慎車馬我歸來,無使老母系夢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