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唐經二首 其一
平生尚友心,每欲盡今古。子來適我愿,一笑與之語。林深夜闌坐,片月落襟屨。雖無滿壺酒,足洗千劫慮。明年訪廬阜,子肯從我去。
平生尚友心,每欲盡今古。子來適我愿,一笑與之語。林深夜闌坐,片月落襟屨。雖無滿壺酒,足洗千劫慮。明年訪廬阜,子肯從我去。
愛君年少便知足,今君雖老更無欲。閉門不出動經時,保此無窮清凈福。
黃衣弟子雜僧徒,共守荒郊數椽屋。門前山水各有態,君但疏籬對修竹。
直如季路恥有聞,清似之推不言祿。坐看世事云變化,一任兒曹手反復。
上皇龍飛三十春,臨軒亦嘗思異人。詔書屢下廣搜索,當時幾人能識真。
君時聲名動天子,高臥不起空逡巡。謾收符箓養丹火,一旦四海生風塵。
我來見君斛嶺下,識君無營真靜者。殷勤愛我莫遽行,尚肯相從結茅舍。
時當喪亂足淹留,豺狼恣橫空山夜。它年有意過匡廬,更許淵明入蓮社。
往時濟陽晁公子,
今日靈巖琦上人。
千山不礙一月曉,
北樹忽見南枝春。
個中有味渠不識,
底處無情公得親。
不知碧眼之面壁,
何如魋顏西入秦。
斜陽著高柳,環堵半黃昏。
小圃三年旱,荒池一尺渾。
粗知詩有味,寧使婦無禈。
不信晁公子,猶招楚些魂。
戰伐何年定,悲愁是處同。
黃云縈晚塞,白露下秋空。
魚躍深波月,烏啼落葉風。
誰知渡江夢,一夜繞行宮。
詔書寛逋負,國用豈云闕。郡邑有常供,征求安敢輟。
稽遲推蚤暮,鉤摘劇豪髪。饑氓困鞭箠,十室九告竭。
連雨催早稻,雪穗迷空闊。要令公私辦,當復俟旬月。
平生慮患深,獻玉每遭刖。憂民已無策,問俗聊省罰。
陽城吾所慕,晚官敢求達。寧無撫字心,便覺催科拙。
新醅滃滃溢瓶盆,
漱石秋泉帶雨渾。
翡翠杯深云液凝,
鸕鶿杓滿月波翻。
照人光入樽罍瑩,
流齒香隨語笑噴。
巳拚扶頭日三丈,
朝酲未解任昬昬。
火云如鵬騫,簸翮赴山谷。
獨含片雨歸,故故喧澗竹。
野亭桂空起,入夜鳥爭宿。
我行亦已殆,況此弛擔仆。
倒床不復呼,爛熳聽自足。
人生浪游世,世網未易觸。
好學還山云,終焉宿幽獨。
十里靈巖翠路陰,
當時登陟到云林。
佛衣化鐵存真跡,
錫杖流泉慰渴心。
山擁精藍多勝概,
松含清籟少繁音。
歸來每厭紅塵擾,
夢寐猶能去遠尋。
席門誰復顧寒儒,
深愧頻迂長者車。
更為穆生時設醴,
應憐馮子食無魚。
諸生久被弦歌化,
盛禮誰將簡冊書。
從此邑人蒙勸獎,
定知容駟有高閭。
寒氣生戶牖,
草木變輕黃。
南郊詢秋畦,
豐稔薦滌場。
八口娛妻孥,
溫飽樂歲康。
簞瓢亦自得,
憂樂各兩忘。
所以常忻忻,
安問無儲糧。
伊洛富山水,
家有五畝園。
花竹遶瀍澗,
不讓桃花源。
清時足真賞,
戶門開層軒。
一朝胡塵暗,
故家希復存。
莽蒼走萬里,
始及吳市門。
庵廬據形勝,
冰壺貯乾坤。
亭榭著仍穩,
不見斧鑿痕。
主人更超邁,
云夢八九吞。
植杖邀我坐,
笑語清而溫。
坐令車馬客,
稍識山林尊。
十年老朝市,
漸見兩目昏。
求田與問舍,
姑置不復論。
但愿從我公,
不使世諦諢。
君不見我家壁上六幅圖,淡墨寒煙半江水。上有巉然十二峰,乃似突兀當空起。幽花嫵媚閉泥土,亂石崢嶸入荊杞。巫山縣下水到天,神女廟前江接連。溪流去與飛瀑亂,屋角卻對寒崖懸。陽臺昨夢不知處,只今饑鴉迎客舡。
饑鳥受食不肯去,舟子欣然得神護。曉鏡新粧斂舊屏,亦有余紅點荒樹。病夫坐穩便幽禪,每見此畫心茫然。文章事業已罷倦,少日氣味無寅緣。楚王不作宋玉死,莫雨朝云千萬年。
上林燕不飛,
朔云無消息。
天山應云霏,
吳苑草碧色。
斷腸人不知,
耿耿多思憶。
當年惜繁華,
綠琴悔不理。
于今霜露歸,
徘徊明月里。
六經學不傳,誰能尋墜緒。君家有師承,不數蟲魚注。公子韋氏門,粲若五星聚。胸中容萬頃,一一黃叔度。
人情悅紛華,世路爭馳騖。取樂須臾間,轉首已失據。余生末俗中,蚤幸識夷路。折桂從乃翁,頻年麾不去。
冉有豈辭仆,樊遲亦能御。雍容荊渚間,夫子步亦步。初從言下入,筌蹄索魚兔。終遂義中行,良樂驅騏馽。
有時坐終夕,收視息浮慮。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處。別來能幾時,心月翳云霧。諸郎幸不遠,寄語多予悟。
坐為塵事攖,空詠別知賦。遙想玉華游,春夢如飛絮。
與君都城別,星霜屢變易。每懷望津游,悵然如有失。
此生覊旅中,歲序驚心魄。還家幾何時,自愧不煖席。
建溪古渡頭,短棹凌虛碧。掀篷忽見君,恍若夢中得。
相攜定舍館,石徑走迂直。危亭至如歸,坐午及昏黒。
黃花笑東籬,未許蓬蒿沒。咫尺白云樓,坐阻造毫逸。
人生正似茲,有志誰能必。當時連鼇手,至今猶挾策。
高才真楚璞,末技同齊瑟。無心效騫騰,自分投閑僻。
望津儻同登,意氣那復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