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檄下鄉督稅作釋負
詔書寛逋負,國用豈云闕。郡邑有常供,征求安敢輟。
稽遲推蚤暮,鉤摘劇豪髪。饑氓困鞭箠,十室九告竭。
連雨催早稻,雪穗迷空闊。要令公私辦,當復俟旬月。
平生慮患深,獻玉每遭刖。憂民已無策,問俗聊省罰。
陽城吾所慕,晚官敢求達。寧無撫字心,便覺催科拙。
詔書寛逋負,國用豈云闕。郡邑有常供,征求安敢輟。
稽遲推蚤暮,鉤摘劇豪髪。饑氓困鞭箠,十室九告竭。
連雨催早稻,雪穗迷空闊。要令公私辦,當復俟旬月。
平生慮患深,獻玉每遭刖。憂民已無策,問俗聊省罰。
陽城吾所慕,晚官敢求達。寧無撫字心,便覺催科拙。
皇帝詔書寬緩百姓拖欠的賦稅,國家用度哪里稱得上缺乏?郡縣有固定的供奉,征收之事怎敢停止?拖延的時間從早到晚推算,查核的細致程度超過發絲。饑餓的百姓被鞭杖困擾,十戶人家九戶已枯竭。連日陰雨催促早稻成熟,雪白的稻穗鋪滿空闊田野。要讓公私用度都能兼顧,還需再等待一月時間。我平生憂慮禍患深切,進獻忠言卻常遭貶斥。擔憂百姓已無良策,詢問民情姑且減少刑罰。我所仰慕的是唐代良吏陽城,晚年為官豈敢追求顯達?難道沒有撫恤百姓之心?只是覺得催征賦稅實在笨拙。
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曉諭的文書。
逋負:拖欠的賦稅。
闕:通'缺',缺乏。
郡邑:郡縣,指地方官府。
稽遲:拖延。
蚤暮:早晚,指時間。
鉤摘:查核,挑剔。
劇豪髪:像毛發一樣細致,形容嚴苛。
氓:百姓。
鞭箠:鞭打,杖擊。
雪穗:指稻穗雪白,形容成熟。
俟:等待。
旬月:十天到一個月,指一段時間。
獻玉每遭刖:用'卞和獻玉'典故,比喻忠言不被接納反受罰。
問俗:詢問民間風俗。
省罰:減少刑罰。
陽城:唐代官員,以寬仁著稱,曾任道州刺史,拒絕橫征暴斂。
撫字:安撫體恤百姓。
催科:催收租稅。
詩人受官府派遣下鄉督促征收賦稅,面對朝廷雖有寬緩詔書但地方仍需完成常供的矛盾,目睹百姓因催稅而困頓枯竭,故寫下此詩,反映賦稅征收與民生艱難的沖突,表達自身憫民與催稅的矛盾心境。
此詩通過督稅場景的描寫,揭露了賦稅制度下百姓的苦難,展現詩人'憂民'的仁心與不愿苛征的品格。以'陽城'自況,體現其清正為官的追求,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反映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作品。
逃秦博士浮丘伯,
傳說今猶在海中。
自古仙多儒者做,
安知吾不躡高風。
云山遠近淺還深,
宛轉愁顏頓不任。
獨有綺羅知此意,
故拈金盞十分斟。
樓居入阛阓,不受阓中塵。
阓中豈無樓,無此招隱人。
昔者小山篇,非我招隱意。
吾今已隱矣,更欲招同志。
同志不易得,徘徊竟誰招。
長風一萬里,車馬極喧囂。
安得世上人,共此樓中客。
時時喚南山,相與共朝夕。
明河秋水渡雙星,
瓜果中宵香滿庭。
無意自多人自老,
沈沈小鼓可誰聽。
登仙曾羨李膺舟,何幸蘭橈復此留。
下士昔傳東閣盛,著書終許石渠收。
花飛江上泥銜燕,柳綰亭邊浪狎鷗。
擬得《三都》待題品,當年玄晏最風流。
貴乎立教首,不在敗與成。世鮮女媧手,石破天以驚。
羲和息其馬,悲泉瘞日兄。月斧缺不修,無能補剕黥。
江河流赤血,白晝夔魑行。高冠奮長劍,武義何璜璜。
周無未獻地,矢志堅眾城。詎異齊島士,五百殉一貞。
頭行三十里,怒面切羌生。至今風雨夜,每見戰血赪。
南州信小水,乃在天東角。異人為眉目,表異自雕琢。
志不在身名,奇服從其朔。食祿忘君者,羿羿而浞浞。
不則人趨步,舉世皆齷齪。安得飲瀣人,漱萬年醉濁。
昏者使之明,寐者使之覺。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
盤墓與軒丘,昏嫁自五岳。子實挺此中,羊石之鷟鸑。
松風竹露午猶寒,
知有龍蟠一掬慳。
我欲今年來結夏,
莫扃岫幌掩云關。
菽水宜將日,
高堂暮景長。
劬勞羞未報,
留取待兄行。
三教星月日,精光或相鑠。識者探其真,從乳出酥酪。么么任蛙紫,法象炳丹雘。仲氏窺甘源,欣然頂門勺。
至味中自賞,大飽無余嚼。朝疏發殽函,夕舲下伊洛。豈伊微罪好,徇此孤臣托。罝網彌川原,那能篡寥廓。
雁序中所私,鴻冥偕足樂。世親皈大乘,其自雖無著。玄奘梵天來,長捷潛井絡。駕言定錄君,仰資太元格。
竊窺遠游品,翻與思玄邈。從義兄則安,當仁爾毋卻。所虞皦皦地,象罔竊真藥。
大道寧徇人,俗情能不暌。安見污潦內,有物吐虹霓。茅翁笞叔申,調達謗牟尼。肝腑不相燭,何況大闡提。
名利巧愚人,往往使識迷。喧如百蚊蚋,溺若一酰雞。寶彼九秋條,謂等三春荑。俯仰天地間,慨焉思夷齊。
吾弟稅輶軒,改服友鹿麛。竦身二華巔,紫氣為之低。濯濯青蓮花,以根拔涂泥。
而我尚攻中,棼結不受觿。西畏弱水航,上慚玉京梯。晚途僅自克,何肉與周妻。耕則共地肺,居則保天倪。
曾觀《菩薩處胎卷》,
又訪《那須國造碑》。
直引蛇行橫蟹足,
而今安用此毛錐?
湘山寂寂楚猿啼,湘水迢迢過客悲。
何處筼筜不愁思,邵公惠麓武公淇。
茶仙品泉泉為寒,泉翁愛泉泉出山。
只欲逃名逃不得,許多甘冽在人間。
嚭左施右夫差笑,
越王一霸吳宮沼。
以奢覆國百世驚,
除是隋煬彈獨調。
好語吾宗彥,流移羨樂郊。
族從元宋聚,地扼粵閩交。
丁令成歸鶴,周侯悔斬蛟。
琴崗最佳處,為我卜衡茅。
誠翁僅有四千首,
惟放翁幾滿萬篇。
老子胸中有殘錦,
問天乞與放翁年。
采藥匡廬去,逢人便說休。
案留金玉判,臺紀鳳凰游。
霜浸陶潛徑,風高張翰秋。
幸毋鄉土戀,征戍遍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