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唱和紅字韻詩八首 其二
一巵那惜醉,引劍坐生風。
怒發冠沖綠,憂顏鏡損紅。
莫輕秦黷武,舊恥漢和戎。
慷慨今賢守,燕然擬勒功。
一巵那惜醉,引劍坐生風。
怒發冠沖綠,憂顏鏡損紅。
莫輕秦黷武,舊恥漢和戎。
慷慨今賢守,燕然擬勒功。
一杯酒下肚哪會顧惜醉倒,拔劍而起頓覺威風凜凜。憤怒時頭發豎起頂起帽子,憂愁的容顏在鏡中失去了紅潤。不要輕視秦國的濫用武力,漢朝與戎族議和曾是舊日恥辱。如今這位賢能的太守意氣慷慨,打算像竇憲一樣在燕然山刻石記功。
巵(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怒發冠沖綠:化用“怒發沖冠”,形容極其憤怒。綠,指帽子。
黷武:濫用武力。
和戎:與少數民族議和。
賢守:賢能的太守。
燕然擬勒功:東漢竇憲追擊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擬,打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對賢守的期許和對國家軍事外交的關注來看,可能創作于國家面臨外部軍事威脅,需要有賢能官員挺身而出保衛國家之時,詩人借此表達對賢能之士的期待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心。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賢能太守并期許其建功立業,突出特點是情感激昂、用典恰當。它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有能臣抵御外敵、建立功勛的普遍心理,在文學上展現出豪邁的風格。
萬灶連營橫塞月,委輸不繼官倉竭。寇攘雖息尚游魂,胡虜已衰聞蹀血。
赭衣開河深復深,青青蔓草生河陰。歲旱民饑神乏祀,故老言言徵讖緯。
使君事業今夔龍,十年準擬調元功。銅虎分符又南國,北來更閱千山重。
同寮有客居同里,憂國同心無彼此。既知東海之婦可致旱,又知疏勒井泉能涌水。
釋囚祇有圜扉在,蠲租可但寬期會。日照齋盂食不葷,雨濕朝衣車卻蓋。
已罄祈禳遍國中,更遣緹車來郭外。荒祠蟲篆上丹青,平原龜兆坼田塍。
拜手殷勤祝田稚,活國生民系茲歲。再宿為期神效靈,三日為霖民拜賜。
長淮轉漕速郵傳,此賜豈獨吾邦專。雨馀亟欲披青天,那得駕鶴揚州仙。
精意回天翻覆手,赫赫陽光均九有。但得兩君便攜手,齊上紫清扶日輪。
闔辟陰陽端有道,不妨風月屬閒人。
明日屆商序,惄焉凄在懷。
微風動高葉,殘雨墮空階。
往事不堪問,孤情孰與偕。
吾宗念之子,高詠坐秋齋。
文獻風流想故家,
玉川室邇已人遐。
何時細賞文清竹,
與客同煎陸羽茶。
睡鴨爐寒熏麝煎。寂寂歌梁,無計留歸燕。
十二曲闌閑倚遍。一杯長待何人勸。
不識當年桃葉面。吟詠佳詞,想像猶曾見。
兩槳往來風與便。潮平月上江如練。
蟹與人同健,詩如酒怕陳。
城南暮雨。尚有采桑秦氏女。
低系桑籠。獨倚桃花一樹紅。
青驄西去。口里銜絲銜不住。
歸到燈前。一任三眠與四眠。
世路干戈滿目愁,
王孫猶自滯荊州。
不知歸款曹公后,
訶賦何人更倚樓。
統易紹先帝,交難留故人。名州亦多事,垂釣竟終身。
天象許為客,云臺無此臣。逸民存舊傳,東漢俗還淳。
捫蘿凌絕徑,臺石本天成。到此一回首,悠然心跡清。
千重青嶂合,一片碧流平。歸路茫茫遠,仙風送我行。
休夸暖玉無雙。改新裝。裝就龍頭鳳臆小排場。忽雷兩。參差響。試平章。仿佛人家姊妹有排行。
可憐瓊樹朝朝。付江潮。唯有好春人說建中朝。梨園散。椒房黯。慢無聊。恰好口脂香綻鄭櫻桃。
飛紅墮溷沾茵。是何因。人物一般覆雨與翻云。崇仁市。昭應吏。慢銷魂。依舊承恩作合有黃門。
阿儂生小歡場。撥龍香。不似開元供奉譜霓裳。和戎策。單于國。伴紅妝。比似漢家馬上更凄涼。
一番塵夢誰尋。久銷沈。難得都官神識是知音。人間世。滄桑易。托春心。難道多情只解感人琴。
近來風月誰家。渺天涯。猶自拋珠抱玉說琵琶。描形影。供吟詠。只些些。更無人將人面比桃花。
劍外兵戈怨翠鈿,
殘鐙孤驛照沈錦。
詩情哀過啼猿淚,
未忍多聽蜀國弦。
三人證龜作鱉,有口都不能說。
須彌頂上浪滔滔,大洋海里遭火爇。
別別,金色頭陀曾漏泄。
紅鐙一點引紅旗,
頃刻行營人盡知。
舊部新藩同駕喜,
古來報捷可如斯。
沉水裊爐煙,風動篆紋浮碧。又是一廉纖雨,報黃昏消息。
濕云天遠燕驚寒,愁對小樓立。明日百花歸去,怕子規聲急。
煙濤萬頃,看九龍、奔赴弄珠樓。重簾高枕,水天日夜悠悠。
白雁風驅,黃花露濯,描畫十分秋。莫負佳人勸飲,玉杯似手。翠蟻香浮。
搔頭。燈前敲斷,應為節輕謳。星移物換,淪亡古跡難求。
錦障催詩,紅衣扶醉,改席上蘭舟。囑付青衫司馬,襟懷磊落,漫學江州。
一自輕帆掛早潮,
武林煙月夢迢迢。
不知紅藕花開日,
船泊西湖第幾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