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其五
翻云覆忽雨,昨火今已冰。
三涂九州險,未似今人情。
人言余耳事,令我不忍聽。
嗟哉泜水上,刎頸遂寒盟。
翻云覆忽雨,昨火今已冰。
三涂九州險,未似今人情。
人言余耳事,令我不忍聽。
嗟哉泜水上,刎頸遂寒盟。
世事就像云一會兒變成雨,昨天還如烈火般熱情,今天卻冷如寒冰。三涂山和九州的艱險,都比不上如今人心的險惡。人們說的那些事情,讓我不忍心去聽。可嘆啊,就像泜水之上,曾經發誓同生共死的好友最終違背了盟約。
翻云覆忽雨:形容世事變化無常。
三涂:山名,在今河南嵩縣西南。九州: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個大區,后泛指中國。
余耳事:指張耳、陳馀的故事。二人原本為刎頸之交,后反目成仇。
泜水:古水名。
刎頸:指發誓同生共死。寒盟:背棄盟約。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與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人際關系的復雜多變有關。詩人目睹了身邊人們為了利益而爾虞我詐、背信棄義的現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這種不良世風的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世態炎涼、人情淡薄。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對比和典故,生動形象地揭示現實。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種風氣,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價值。
身后有余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浩浩風波肯共來,
澎山山頂幾徘徊。
漫誇酒量寬如海,
敢把滄溟當酒杯。
宇宙何蒸溽,山川久旱乾。
浹膚惟汗雨,脫腕是冰紈。
永晝固難避,終宵寧暫安。
三農憂稼穡,無物可輸官。
春欲寒時雨正濃,
小樓殘燭話重重。
關山兄弟飄零后,
同聽吳江曉寺鐘。
海上魚鹽聚,煙中雞犬聲。
耕農叱牛去,醉叟策驢行。
斂薄民差樂,烽消盜略平。
悠然憩松下,我亦有幽情。
燕兮來也,伴客子天涯,共棲官舍。高涼心性,避卻畫梁雕榭。只愛閒房靜雅。便一寸、楣痕相借。窺簾軟語呢喃,恰與吟聲撩惹。
聊且。秋泥補罅。縱壘就新巢,已違春社。人家雛早,試翼競飛花下。偏汝才營半瓦。愧多少、堂前王謝。相逢一樣衰遲,脈脈雨窗燈夜。
一度春來一度新,
夕陽花塢凈無塵。
負暄孤坐松根石,
細看橫枝間綠筠。
茹蘭而掩涕,蘭芳涕亦芳。
擲蘭在中野,終為王者香。
淹化杜鵑血,飄入春山長。
達人本知命,情在斯徬徨。
萬古一行下,江淮共湯湯。
草木欲枯死,天衢毋乃荒。
世人有濁淚,落向妻孥傍。
時復偽為之,妖狐媚豺狼。
欲拭將奚把,荊楚有迷陽。
境入招提萬慮空,此心偏與故人同。
彌天寶剎瞻千佛,慧日虛壇憶六榕。
浮世光陰彈指外,本來面目凈名中。
馀生欲結皈依地,借問何人是遠公。
人生在世如亂麻,誰為圣賢誰奸邪?
霜雪臨頭凋蒲柳,風云滿地起龍蛇。
治絲亂者一刀斬,所志成時萬口夸。
郁郁壯懷無人識,側身天地長咨嗟。
不愛金錢不愛名,大權在手世人欽。
千古英雄曹孟德,百年毀譽太史公。
風云際會終有日,是非黑白不能明。
長歌詠志登高閣,萬里江山眼底橫。
翰林主人其姓蘇,左臂不任十上書。幾年乞得江與湖,吳中父老爭歡呼。玉堂金戶不肯居,肯來南郭尋樵夫。樵夫所識山與水,除此如何論奇偉。八月十五錢塘江,海門山下潮頭起。
翰林豈特文章工,赤心白日相貫通。先與吳人除二兇,次與吳田謀常豐。乃與徒役開西湖,狹者使廣塞者除。溉田不知幾萬夫,其田立變為膏腴。世世可知無旱枯,吳人衣食常有馀。有馀之人善可趣,官司亦可省刑誅。無窮之利誰與俱,前有白傅后有蘇。
翰林如此能成務,吳人叩額呼為父。未知何處立生祠,定是吳山行坐處。翰林卻過淮之東,無人不看眉陽公。玉堂氣貌將以恭,又到南城尋老農。仍使尊中酒不空,玉泉最好白醅醲。便將玉水傾喉嚨,須臾醉倒無憂翁。
老翁雖醉不敢迂,記得杭州三事書。欲毗舜智皋陶謨,事防沮隔有所拘。翰林此說若行諸,圣朝惠澤可大敷。譬如雷雨動天衢,曠然霈然而廓如。無分草木與蟲魚,一時奮振皆沾濡。滿堂飲酒盡歡娛,更無一人泣向隅。老農雖然無所逋,愿同眾口齊歡呼。
昔者益州牧,意欲見杜微。不能以身往,使人輿致之。雖用為諫議,待士禮已非。而況君房輩,端坐呼子陵。子陵胸中氣,直與青云平。豈肯為人屈,彼亦徒驕矜。孰如揚州牧,自處遜與恭。德不矜其盛,事不矜其功。南郭已三顧,迂身為衰翁。以手書所問,視面嘆厥容。移時能立語,避乘乃鞠躬。不知古之人,幾人能如公。
汲汲懷人夢,皇皇救世功。
有心哉魯叟,所見者周公。
政績簡編在,精神寤寐通。
宛如尚為左,忘卻已遷東。
鳳去經綸遠,麟來筆削終。
空令千載下,跪奠兩楹中。
涼至欲飲酒,此興不可遮。
手提皤腹罌,傾之若流霞。
可但飲文字,搜尋到魚蝦。
忽焉見妙理,眼亂皆成花。
方知水底眠,杜老言不誇。
公喪突如來,令我淚橫泫。回思文字緣,此淚信難免。
平生好放言,孤往犯眾眄。公獨手我詩,謂此泠然善。
馳書訊羅癭,愛士意不淺。東歸見顏色,霜菊照新盞。
招從曾與麥,吐語各俊謇。當時固魁梧,奄忽隔俯俛。
一朝喬木凋,萬事風囑轉。前游那忍念,樓宇儼在眼。
世兒習脂韋,雅識晚稍鮮。斯人終足惜,吾語卒非舛。
生芻致遙奠,三嘆洗馀狷。旻天助蕭惻,秋檐雨仍潸。
放鶴空亭倚孤麓,殘梅零落湖波淥。
寥寥遺墨在人間,不共沈薶一簪玉。
三君八郎知阿誰,得識此公皆不俗。
念友期聽煙寺鐘,聯游遲剪風船燭。
菱角少許致不難,寄錢二索愁未足。
尋常語妙書更遒,此亦何羨西臺肉。
學士雙鉤宛入神,詩境停云互收錄。
須眉仿佛想見之,歸臥夢繞西湖曲。
空山無人獨立久,夜深似有風敲竹。
乞摹萬本映窗光,洗眼新泉浸寒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