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從著作
身是雞翹侍從流,單車淮上老為州。
全生正似婆娑樹,不死翻成觳觫牛。
今日空名同地餠,晚年歸計有瓜疇。
慚君遠寄相思句,不啻三逢采艾秋。
身是雞翹侍從流,單車淮上老為州。
全生正似婆娑樹,不死翻成觳觫牛。
今日空名同地餠,晚年歸計有瓜疇。
慚君遠寄相思句,不啻三逢采艾秋。
我本是在皇帝身邊的侍從之臣,如今卻獨自乘車到淮上做州官直至年老。保全自身就像那婆娑的大樹,未死反而成了恐懼顫抖的牛。如今空有虛名如同地上的土餅,晚年有歸鄉種瓜的打算。慚愧你從遠方寄來表達相思的詩句,這情誼不亞于三次在采艾的秋天相逢。
雞翹侍從:指在皇帝身邊的侍從之臣。雞翹,是皇帝儀仗中用雞尾裝飾的旗。
單車:指獨自乘車,形容赴任時的孤單。
婆娑樹:枝葉紛披的樹,這里比喻保全自身。
觳觫牛:因恐懼而顫抖的牛,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地餠:土餅,比喻空名。
瓜疇:種瓜的田地,用秦東陵侯召平在秦亡后種瓜的典故,指歸鄉隱居。
采艾秋:古代有在重陽節采艾的習俗,這里指時間間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曾在皇帝身邊任職,后外放至淮上做州官,仕途不如意,晚年有歸鄉之意。友人李從著作寄來表達相思的詩句,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仕途不順的感慨和晚年歸鄉的愿望,同時回應友人的相思之情。其特點是運用多種意象和典故,情感表達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高。
此去自當佚,向來誠獨勞。
東湖歸踐履,南浦薦風騷。
尚念匈奴在,家山未可褒。
倦逢磐石手摩挲,橫壓烏藤漫嘯歌。
煙崦坡陀青玉案,寺山縹緲白云窩。
紙窗竹屋小盤礴,林影溪光相蕩磨。
試共老僧參此意,一聲喚醒讀書魔。
下騰赤蛟身,上抽碧龍頭。
千枝蟠一蓋,一蓋簪萬毬。
花要帶月看,香要和露收。
一點落衣袂,經月氣未休。
一點入釀甕,經歲味尚留。
大孤小孤在何許,大磯小磯忽當浦。
顛風吹浪未肯停,厭聽蕭蕭打篷雨。
今春積雪深復深,爛銀猶照廬山陰。
狐裘欲脫未可脫,蟻醁當斟誰與斟。
晚來潮面烏如石,遙看知是長魚脊。
篙人且下鐵貍奴,更與風波鬭今夕。
六朝何處立都城,十里秦淮城外行。
上設浮航如道路,外施行馬似屯營。
關防直可防津渡,緩急徒能御盜兵。
非是后來謀改筑,如何今日作陪京。
吾縣西峴峰,亭以擬峴名。嘗見父老說,寺中有碑銘。
昔晉殷仲文,作郡有政聲。去而人思之,屐齒有余榮。
余聞諸老說,此事不可憑。臣子從弒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荊州,世為晉公卿。一朝睨漢鼎,舉兵向金陵。
是時殷仲文,實守新安城。棄郡以從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錫文,未至先經營。桓楚既竊位,寢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時,巧言如簧笙。其后玄事敗,奔走向南荊。
仲文憂不免,奉二后還京。叛晉復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晉,又欲居朝廷。出為東陽郡,怏怏無好情。
嘗覽鏡自照,不見頭顱形。豈非從逆者,未誅先受刑。
無忌牧荊州,仲文嘗趨迎。便道不過府,無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輩謀舉兵。宋武盡族誅,流血幾成坑。
襄陽羊叔子,當世之豪英。不當擬其名,流傳污吳寧。
疑別一牧守,偶與同名稱。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輕。
緬想唐戴令,政聲極鏗鍧。曾有長源碑,在夫子廟庭。
曷易曰戴峴,庶以慰編氓。稱之名義當,兼可怡山靈。
嘗讀晉宋書,抵掌氣填膺。安得仍擬峴,千載愚民生。
長簷十尺庇堂東,疎漏從來盡是蓬。
日影碎如秋葉下,雨聲灑似夜船中。
竹因蠹盡多垂地,箬到枯時半掩空。
此處想非人所競,眾雄應是不來攻。
角逐東來幾巨鼇,化為奠位兩山高。
江楓作意紅千疊,野水何心綠一遭。
露洗松巔沈曉籟,霜明天際察秋毫。
會須竹院求余地,歲晚安閑讀楚騷。
客至輒命酌,為言花已開。
青山長委髻,白骨舊生苔。
不飲固癡絕,能詩宜數來。
頗憂明日雨,紅紫落成堆。
天涯知己集琳宮,文武升沉氣味同。
仙樂幾回來座上,梵音半夜落天中。
幻身何日脫塵劫,慧眼于今識色空。
興盡歸來情不盡,晨昏隠隠麗譙東。
修林平沼久荒埃,招領春風一笑回。
掃凈莓苔分徑岸,剩添桃李結亭臺。
時因休吏文書了,忽作閑人杖屢來。
待與邦人同醉樂,一樽何惜少徘徊。
昭代群龍用,名家奕世昌。儲精生輔佐,挺秀誕忠良。
郁郁充閭瑞,熒熒照室祥。蓮花雄址峻,竹箭慶源長。
碩德宜廊廟,英材命棟梁。公清凌灝氣,嚴肅厲秋霜。
寶運符千載,威名贍八荒。量陂吞玉海,言派瀉銀潢。
功業彝章顯,謀猷棣萼芳。檢身金井潔,落節翠螭驤。
列郡依仁牧,千英服智囊。精忠裨主圣,膏澤致時康。
鄧禹重興漢,汾陽再造唐。公心平國是,勠力振朝綱。
斧鉞安南服,威棱振北疆。溫恭謙節著,仁惠德風揚。
鸑鷟金昆盛,貔貅虎旅強。望風辭印綬,當路悚豺狼。
電掃除妖孽,雷驅息叛亡。一心仁以厚,五福壽而臧。
論議留青簡,勛庸紀太常。鴻恩非易報,盛德固難忘。
便合持樞極,那容著海鄉。莊椿祈不老,遼鶴??來翔。
愿向中書府,年年薦壽觴。
霅川荷葉浦,彭蠡石榴頭。
此地皆奇絕,平生所爛游。
從來貪水國,老去只漁舟。
更有乘桴便,何人從我浮。
質由良冶就,心向主人傾。
外倣片金制,中藏勺水清。
兔毫芳露染,龍尾濕云生。
終令雙眸炯,曾窺妙女成。
重入修門已有期,趣裝聊此著征衣。
帝思宣室名儒對,人喜玄都舊客歸。
高節不難全晚歲,亨途未必盡危機。
愿公且為蒼生起,莫向苕溪戀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