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老堂二首 其一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高。
此去自當佚,向來誠獨勞。
東湖歸踐履,南浦薦風騷。
尚念匈奴在,家山未可褒。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高。
此去自當佚,向來誠獨勞。
東湖歸踐履,南浦薦風騷。
尚念匈奴在,家山未可褒。
洛陽九老之后,山林間有一人品格高尚。從此自應安閑逸樂,以往實在獨自操勞。回到東湖踐行自己的生活,在南浦吟誦詩篇。還念著匈奴還未平定,家鄉還不能盡情贊美。
洛中九老:指唐朝會昌五年(845年),白居易等九位老人在洛陽舉行“尚齒會”,后人稱他們為“洛中九老”。
佚:安閑,逸樂。
踐履:實踐,實行。
南浦:南面的水邊,常指送別之地,這里可理解為文人活動之處。
風騷:《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后泛指文學。
匈奴:這里借指北方的敵人。
家山:家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表達的情感來看,詩人可能經歷了一番操勞,渴望過上閑適的生活。當時國家可能面臨著北方敵人的威脅,詩人雖有隱逸之心,但仍心系國家命運。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渴望逸樂與心系國家之間的矛盾心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將個人生活追求與家國情懷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普遍心態。
作客君應倦,懷余每獨尋。春風才入夏,舊雨幾逢今。薄宦隨鳴玉,窮交慕斷金。才微慚彩筆,命蹇念青衿。太學諸生貴,中年奈老侵。聲名同舍遜,杯酒異鄉深。往事空燕骨,羈人對越吟。雄雌雙寶劍,山水一瑤琴。偶爾思親席,翛然追故林。晝行愁暑毒,天遠望商參。不盡停云淚,難為落日心。遄歸亦匪晏,秋至欲抽簪。
愛君好句能勝酒,顧我無心久似灰。老病深藏如怯暑,未妨初伏送詩來。
紅嬌白嫩。紫綿顏色標猶勝。羅山魏府交相競。畢竟重樓,始與斯名稱。羅幃不捲東風靜。錦纏旖旎晨裝靘。六銖衣薄肌膚映。寄語嬌娥,莫把闌干憑。
清冷鄉中春絢爛。人瘦花腴,愁與歡相半。記向女床山上見,夢痕猶帶嬌紅淺。命酒尋芳渾意懶。獨抱秋心,怕識東風面。不恨飄零芳事暫,多情卻恨春歸晚。
君園紫玉三百斛,分散貧家勝赤珠。晨食甘香宜豆粥,晚炊柔脆雜雕胡。作糕尤可供兒索,和藥須知益老痡。準擬買田酬夙愿,耕馀親手種千株。
漠漠秋云澹,紅藕香侵檻。枕倚小山屏,金鋪向晚扃。睡起橫波慢,獨望情何限。衰柳數聲蟬,魂銷似去年。
聞道連年瘴氣收,城中風景稱清游。參天榕樹快人意,似雪梅花當馬頭。海客朝盤送珧柱,囝娘春詠寫銀鉤。毋嫌習俗閩中利,盡勝吳船唱莫愁。
打鼓敲鑼早起忙。今朝整隊糶余糧。金黃谷子一筐筐。且莫追隨城內去,回頭囑咐小兒郎。阿爹歸買棒頭糖。
人有南北,道無南北。上中下座,虛空逼塞。其中有一人半人肯去,說甚開粥相待。南山別甑炊香,未為分外。
遍地車流似鯽,參天廣廈如林。門隔層云飛鳥,人簪文玉黃金。千古江風山月,祇今空飽書蟫。
禪宮庭宇靜,深翠萬竿竹。忽悟瓦礫聲,香嚴道機熟。
仙子凌波佩陸離,文魚先乘殿馮夷。積冰斲雪揚靈夜,鼓瑟吹竽會舞時。海上瑤池春不斷,人間金椀事堪疑。天寒日暮花無語,清淺蓬萊當問誰?
昨日天中節,今朝興未闌。鳳城尋一葦,鱷渚放雙竿。海近濤聲急,風高氣色寒。須臾登彼岸,轉覺是飛翰。
繡帢緹騎爭道,雕欄貴人索錢。群兒馬通自給,小婦牛飲高眠。
西域當晦時,微月見西北。元有耶律氏,遂作庚午歷。斯人非妄者,乃是目所擊。流沙與昧谷,萬古地不易。相傳無此語,止謂哉生魄。天道豈不常,推移在異域。何得起巫咸,為我究其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