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樂府十篇 帝陶唐氏之樂歌
鴻惟烈祖,啟迪后人?;驶噬系?,俾予字民。
民協平康,帝命式臧。宅彼陶唐,光于萬方。
萬方億寧,亦莫我敢承。如天之運,如日之升。
孰知其極兮,不可得而名不可得而稱。
鴻惟烈祖,啟迪后人?;驶噬系?,俾予字民。
民協平康,帝命式臧。宅彼陶唐,光于萬方。
萬方億寧,亦莫我敢承。如天之運,如日之升。
孰知其極兮,不可得而名不可得而稱。
偉大的祖先啊,啟迪了后世子孫。那崇高的上帝,讓我來治理百姓。百姓生活安定康樂,上帝的命令美好恰當。居住在陶唐之地,德光照耀四方。四方安寧,也沒人能承擔此重任。就像天的運行,像太陽升起。誰能知道它的盡頭啊,無法去命名也無法去稱頌。
鴻惟:發語詞,有“大抵”“大概”之意。烈祖:有功業的祖先。
皇皇:崇高、偉大。
俾:使。字民:治理百姓。
協:和協。平康:平安康樂。
式臧:美好、恰當。
宅:居住。
億寧:安寧。
承:承擔。
此詩為補樂府之作,樂府詩多是為了配樂演唱、宣揚教化。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追頌帝陶唐氏的功績和美德,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重視祖先崇拜和道德教化,通過詩歌來表達對古代賢君的敬仰,以起到宣揚道德、凝聚人心的作用。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帝陶唐氏的功績和帝德。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風格古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對于研究古代頌歌體裁和對古代賢君的追頌文化有一定價值。
鉛膏染髭須,旋露霜雪根。
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
誰知憂患中,方寸寓羲軒。
大雪從壓屋,我非兒女萱。
平生學踵息,坐覺兩??溫。
下馬作雪詩,滿地鞭箠痕。
佇立望原野,悲歌為黎元。
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
蹤跡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謝李丞相,吾將反丘園。
君不見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風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凍蟻。
紛紛市人爭奪中,誰信言公似贊公。
人間熱惱無處洗,故向西齋作雪峰。
我夢扁舟入吳越,長廊靜院燈如月。
開門不見人與牛,惟見空庭滿山雪。
溪邊石蟹小于錢,喜見輪囷赤玉盤。
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
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坐寒。
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此生別袖幾回麾,夢里黃州空自疑。
何處青山不堪老,當時明月巧相隨。
窮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難堪送客悲。
好去江魚煮江水,劍南歸路有姜詩。
酒中真復有何好,孟生雖賢未聞道。
醉時萬慮一埽空,醒后紛紛如宿草。
十年揩洗見真妄,石女無兒焦谷槁。
此身何異貯酒瓶,滿輒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飲豈吾意,性不違人遭客惱。
君家長松十畝陰,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盡,何用百頃糜千金。
枕書睡熟呼不起,好學憐君工雜擬。
且將墨竹換新詩,潤色何須待東里。
人皆種榆柳,坐待十畝陰。我獨種松柏,守此一片心。
君看閭里間,盛衰日骎骎。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
老時吾不識,用意一何深。知人得數士,重義忘千金。
西園手所開,珍木來千岑。養此霜雪根,遲彼鸞鳳吟。
池塘得流水,龜魚自浮沈。幽桂日夜長,白花亂青衿。
豈獨蕃草木,子孫已成林。拱把不知數,會當出千尋。
樊侯種梓漆,壽張富華簪。我作西園詩,以為里人箴。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感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青派連淮上,黃樓冠海隅。此詩尤偉麗,夫子計魁梧。
世俗輕瑚璉,巾箱襲武夫。坐令乘傳遽,奔走為儲須。
邂逅我已失,登臨誰與俱。貧貪倉氏粟,身聽冶家橅。
會合難前定,歸休試后圖。腴田未可買,窮鬼卻須呼。
二水何年到,雙洪不受艫。至今清夜夢,飛轡策天吳。
淵明求縣令,本緣食不足。
束帶向督郵,小屈未為辱。
翻然賦歸去,豈不念窮獨。
重以五斗米,折腰營口腹。
云何元相國,萬鍾不滿欲。
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
以此殺其身,何啻鵲抵玉。
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燭。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流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浄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饑人忽夢飯甑溢,夢中一飽百憂失。只知夢飽本來空,未悟真饑定何物。
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去年太歲空在酉,傍舍壺漿不容乞。
今年旱勢復如此,歲晚何以黔吾突。青天蕩蕩呼不聞,況欲稽首號泥佛。
甕中蜥蜴尤可笑,跂跂脈脈何等秩。陰陽有時雨有數,民是天民天自恤。
我雖窮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雖似喪家狗,未肯聑耳爭投骨。
倒冠落幘謝朋友,獨與蚊雷共圭蓽。故人嗔我不開門,君視我門誰肯屈。
可憐明月如潑水,夜半清光翻我室。風從南來非雨候,且為疲人洗蒸鬰。
褰裳一和快哉謠,未暇饑寒念明日。
潘子久不調,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將種,賣藥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孫。
家有一畝竹,無時容叩門。
我窮交舊絕,三子獨見存。
從我于東坡,勞餉同一飧。
可憐杜拾遺,事與朱阮論。
吾師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西第開東閣,初筵點后塵。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
驚塵急雪滿貂裘,淚灑東風別宛丘。
又向邯鄲枕中見,卻來云夢澤南州。
暌離動作三年計,牽挽當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黃發,相看萬事一時休。
我貧如饑鼠,長夜空??嚙。
瓦池研灶煤,葦管書柿葉。
近者唐夫子,遠致烏玉玦。
先生又繼之,圭璧爛箱篋。
晴窗洗硯坐,蛇蚓稍蟠結。
便有好事人,敲門求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