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二首 其二
鉛膏染髭須,旋露霜雪根。
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
誰知憂患中,方寸寓羲軒。
大雪從壓屋,我非兒女萱。
平生學踵息,坐覺兩??溫。
下馬作雪詩,滿地鞭箠痕。
佇立望原野,悲歌為黎元。
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
蹤跡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謝李丞相,吾將反丘園。
鉛膏染髭須,旋露霜雪根。
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
誰知憂患中,方寸寓羲軒。
大雪從壓屋,我非兒女萱。
平生學踵息,坐覺兩??溫。
下馬作雪詩,滿地鞭箠痕。
佇立望原野,悲歌為黎元。
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
蹤跡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謝李丞相,吾將反丘園。
用鉛膏染胡須,很快就露出如霜雪般的白發根。不如閉目靜坐,丹田之內自會有光如朝陽升起。誰能知道在憂患之中,內心能蘊含著伏羲、軒轅那樣的高遠境界。大雪紛紛幾乎要壓垮房屋,我可不像小兒女那樣脆弱。我平生學習道家的踵息之法,坐著便覺得兩腳溫暖。下馬作關于雪的詩,看到滿地是鞭打的痕跡。我佇立著眺望原野,為百姓悲歌。路上遇到打獵的人,他們遠遠指著狐兔奔跑的方向。那些狐兔的蹤跡還能被原諒,它們的巢穴又何必要掀翻。我要告訴李丞相,我將返回故鄉。
鉛膏:古人用來染胡須的化妝品。
丹府:道家稱人的丹田為丹府。暾:剛升起的太陽,這里指丹田有光如朝陽升起。
方寸:指心。羲軒:伏羲和軒轅,即黃帝,這里表示高遠的境界。
兒女萱:像小兒女一樣脆弱。萱,萱草,常喻指兒女。
踵息: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用腳跟呼吸,這里指修煉。
??:同“跗”,腳背。
鞭箠痕:指百姓受壓迫的痕跡。
黎元:百姓。
李丞相: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背景,可能是朝中的某位丞相。
丘園:家園、故鄉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蔡州道上遇雪之時。當時詩人可能處于憂患之中,社會或許存在百姓受壓迫等問題,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由眼前的雪景引發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困境中堅守自我、同情百姓的情懷,以及歸隱的意愿。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抒發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關心民生、追求精神境界的品質。
不上酒家樓,池邊日獻酬。
杯來轉巴字,客坐遶方流。
酹滴苔紋斷,泉連石岸秋。
若能山下置,歲晚愿同游。
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
舞愛雙飛蝶,歌聞百囀鶯。
江深青草岸,花滿白云城。
為政多孱懦,應無酷吏名。
的皪舒芳艷,紅姿映綠蘋。
搖風開細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襲人。
獨披千葉淺,不競百花春。
魚戲參差動,龜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從此免迷津。
出城煙火少,況復是今朝。
閑坐將誰語,臨觴只自謠。
堦前春蘚徧,衣上落花飄。
伎樂州人戲,使君心寂寥。
衰殘歸未遂,寂寞此宵情。
舊國當千里,新年隔數更。
寒猶近北峭,風漸向東生。
誰見長安陌,晨鐘度火城。
秋氣日騷騷,星星雙鬢毛。
涼天吟自遠,清夜夢還高。
林下期同去,人間共是勞。
頭巾何所直,且漉甕頭糟。
阿衡隨逝水,池館主他人。
天意能酬德,云孫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歿后振芳塵。
雨露新恩日,芝蘭舊里春。
勛庸留十代,光彩映諸鄰。
共賀升平日,從茲得諫臣。
慇懃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
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后人。
正月一日后,尋春更不眠。
自知還近僻,眾說過于顛。
看水寧依路,登山欲到天。
悠悠芳思起,多是晚風前。
朝朝看春色,春色似相憐。
酒醒鶯啼里,詩成蝶舞前。
摘花盈手露,折竹滿庭煙。
親故多相笑,疎狂似少年。
道林岳麓仲與昆,卓犖請從先后論。
松根踏云二千步,始見大屋開三門。
泉清或戲蛟龍窟,殿豁數盡高帆掀。
即今異鳥聲不斷,聞道看花春更繁。
從容一衲分若有,蕭瑟兩鬢吾能髠。
逢迎侯伯轉覺貴,膜拜佛像心加尊。
稍揖皇英颒濃淚,試與屈賈招清魂。
荒唐大樹悉楠桂,細碎枯草多蘭蓀。
沙彌去學五印字,靜女來懸千尺幡。
主人念我塵眼昏,半夜號令期至暾。
遲回難得上白舫,羈泄不敢言綠尊。
兩祠物色采拾盡,壁間杜甫真少恩。
晚來光彩更騰射,筆鋒正健如可吞。
官卑長少事,縣僻又無城。
未曉沖寒起,迎春忍病行。
樹枝風掉軟,菜甲土浮輕。
好個林間鵲,今朝足喜聲。
卑官還不惡,行止得逍遙。
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橋。
塵埃生暖色,藥草長新苗。
看卻煙光散,狂風處處飄。
詩酒相牽引,朝朝思不窮。
苔痕雪水里,春色竹煙中。
迎雨緣池草,摧花倚樹風。
書非名利事,愛此少人同。
身被春光引,經時更不歸。
嚼花香滿口,書竹粉黏衣。
弄日鶯狂語,迎風蝶倒飛。
自知疎嬾性,得事亦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