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趙二相三首 其三
河出昆侖墟,江出岷山底。涵涵受百瀆,滾滾經萬里。
水惟準之平,而德鑒之比。離堆與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傾,復使明者滓。臣門雖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為砥柱激,乃作天地紀。在家而有怨,惟舜處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憂室毀。夫豈忿欲哉,過是非天理。
蕭曹貧賤交,隙自將相起。迄能除芥蔕,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監,覆轍有余耳。同時秦漢人,異趣百代史。
河出昆侖墟,江出岷山底。涵涵受百瀆,滾滾經萬里。
水惟準之平,而德鑒之比。離堆與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傾,復使明者滓。臣門雖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為砥柱激,乃作天地紀。在家而有怨,惟舜處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憂室毀。夫豈忿欲哉,過是非天理。
蕭曹貧賤交,隙自將相起。迄能除芥蔕,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監,覆轍有余耳。同時秦漢人,異趣百代史。
黃河發源于昆侖墟,長江發源于岷山底。浩浩蕩蕩接納眾多河流,滾滾流淌經過萬里。水像水準器一樣平,品德如同銅鏡一樣明。離堆和砥柱,為何在中流突起。致使原本平的傾斜,又讓原本明的變污濁。臣子家門雖像集市般熱鬧,但臣子的心要像水一樣純凈。不要被砥柱激起波瀾,才能成為天地的綱紀。在家里有怨言,只有舜能處理好父子關系。在國家有憂患,只有周公旦擔憂王室被毀。這難道是出于憤怒和欲望嗎?過錯違背了天理。蕭何和曹參本是貧賤之交,嫌隙從將相之位而起。最終能消除芥蒂,到死都相互推崇贊美。他們是有什么借鑒嗎?不過是看到前人的覆轍罷了。同樣是秦漢時的人,不同的做法卻載入了百代史書。
涵涵:水勢浩大的樣子。百瀆:眾多河流。
準:水準器,測量水平的工具。鑒:銅鏡。
離堆:古地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東黃河中。
滓:污濁。
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以孝聞名。
旦: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期政治家。
蕭曹:指蕭何和曹參,均為西漢開國功臣。芥蔕:細小的嫌隙。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看到當時官場存在一些矛盾紛爭,希望為官者能借鑒歷史經驗,保持良好品德和正確的處事態度,以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這首詩主旨是勸誡為官者要心如水般純凈公正,處理好人際關系,避免因個人矛盾破壞大局。其特點是善用比喻和典故,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政治的關注和思考。
一到荒城恨轉深,
數朝長嘆意雖任。
昔日三軍雄鎮地,
今時百(白)草遍城陰。
隤墉窮巷無人跡,
獨樹孤墳有鳥吟。
邂逅流移千里外,
誰念恓(原作“棲”)惶一片心。
鵲巢惡木巔,常窘一枝息;寧知猗(椅)[一](原卷作“椅”)梧鳳,亦欲此棲宿!
喈喈多好音,矯矯奮輕翼,上林豈不成,(蔣禮鴻〖簡稱“蔣”〗、項楚〖簡稱“項”〗皆云:“成”當作“茂”。原卷作“茂”。)胡為戀幽仄?
處陋仍莫保,居華固陵偪,下流不可居[二]斯言可佩服。([一]俞平伯先生云:“『猗梧』當作『椅梧』。《詩·定之方中》:『椅桐梓漆。』”[二]劉盼遂先生云:“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云:負下未易居,下游多謗議,此合為一句。”)
王粲銷憂日,
江淹起恨年。
帶川遙綺錯,
分隰迥阡眠。
膴膴橫周甸,
莓莓闕晉田。
方知急難響,
長在鹡鸰篇。
湖水下為溪,溪小趣更幽。
窈窕林中回,清泠石上流。
掩映成碧潭,游戲見白鷗。
岸傍古樹根,往往疑潛虬。
野情隨所適,世事何沈浮。
奇異妍雅,貌特驚新。眉間月出疑爭夜,頰上花開似鬬春。細腰偏愛轉,笑臉特宜嚬。真成物外奇稀物,實是人間斷絕人。自然能舉止,可念無方比。能令公子百重生,巧使王孫千回死。黑云裁兩鬢,白雪分雙齒。織成錦繡騏驎兒,判繡裙腰鸚鵡子。觸處盡開懷,何曾有不佳。機關大雅妙,行步絕??娃。傍人一一丹羅韈,侍婢三三綠線鞵。黃龍透入黃金釧,白燕飛來白玉釵。
一從命駕赴戎鄉,
幾度躬先亙法梁。
吐納共欽澎湃注,
縱(原作“蹤”)橫競揖慧風飏。
今時有恨同蘭艾,
即日無辜比冶長。
黠虜莫能分玉石,
終朝誰念淚沾裳。
人誰無耽愛,各亦有所偏。
于吾喜尚中,不厭千萬泉。
誠知湟水曲,遠在南海壖。
自從得海陽,便欲終老焉。
怪石狀五岳,旋回枕深淵。
激繁似涌云,靜同冰鏡懸。
吾欲以海陽,跨于河洛間。
使彼云林客,來游皆忘還。
回廊折漩(旋)繞空階
暗西寧舟霜瀉峭崖
蕙帶客尋經遠澗
麻衣僧引到高齋
流分曉月光難駐
響入清琴韻易諧
時有真官訪衰病
每同觀聽蕩幽懷
端居無外事,
長日臥煙嵐。
樹影侵籬北,
花香自水南。
酒腸嬰女笑,
碁路老僧諳。
似此成乖嬾,
嵇康七不堪。
何事逐漂蓬,悠悠過鑿空!
世窮途運蹇,戰苦不成功。
淚滴東流水,心遙北翥鴻。
可能忠孝節,長遣門困西戎。
長夜閉荒城,更深恨轉盈。
星濟數道赤,月出半山明。
不聞村犬吠,空聽虎狼聲。
愁臥眠雖著,時時夢里驚。
尋常懃念善,(“善”,伯三七一六、斯三三九三卷作“佛”。)
晝夜受書經。(“受”,伯三五五八卷作“愛”。)
心里無蛆儜,何愁佛不成。
西行過馬圈,北望近陽關。
回首見城郭,黯然林樹間。
野煙暝村墅,初是慘寒山。
步步針(緘)愁色,迢迢惟夢還。
風起竹間螢影亂,
月明江上笛聲多。
夜靜檻前調綠綺,
日高窗下戴烏紗。
漁艇遠飄滄海上,
草堂深鎖白云間。
柴門半掩潮光里,
野徑斜分草色中。
霜墜中天衣覺冷,月臨虛牗紙偏明。
春風暗翦庭前樹,夜雨偷穿石上苔。
曲水兩行排鴈齒,斜橋一道蹈龍鱗。
山深野客如禪客,夜久松聲似雨聲。
花疑漢女啼妝淚,水似吳娃笑弄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