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二○
二儀同根,萬物一源。
機活靜樞之臼,象成玄牝之門。
幽而不昏,湛而若存。
用妙觸而出礙,體至虛而無痕。
車轍出門而合度,桃李成蹊而不言。
二儀同根,萬物一源。
機活靜樞之臼,象成玄牝之門。
幽而不昏,湛而若存。
用妙觸而出礙,體至虛而無痕。
車轍出門而合度,桃李成蹊而不言。
天地同出一個根源,萬物本是一體之源。靈動的機巧藏于寂靜樞紐,萬象生成源自神秘的門戶。幽深卻不昏暗,清澈好似永存。運用精妙能脫離阻礙,本體至虛毫無痕跡。車轍出門符合尺度,桃李樹下自然成路卻無需言語。
二儀:指天地。
機活:靈動的機巧。靜樞之臼:寂靜的樞紐處。
象成:萬象生成。玄牝之門:出自《道德經》,指萬物生成的根源。
湛:清澈。
用妙:運用精妙。出礙:脫離阻礙。
體至虛:本體極為虛空。
車轍出門而合度:車轍出門符合一定的尺度,比喻行事符合規范。
桃李成蹊而不言:出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只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成就,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是宋代僧人正覺創作的一組詩。正覺倡導默照禪,其詩多表達禪理。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應是其在宣揚禪學思想、闡釋宇宙萬物與禪理關系時所作,反映了他對禪學的深刻體悟和對世界本質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禪學中萬物一體、自然運化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將抽象的禪理通過形象的意象和比喻表達出來。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禪詩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對研究宋代禪文化和詩歌創作有一定價值。
愛酒狂生老未逢,十年蹤跡滯吳淞。
歸來鄉黨都非舊,不及青山向我濃。
海上逃生萬死馀,亂兵初定且安居。
封侯萬里須弓馬,錯教兒童盡讀書。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還。
共別此宵月,獨歸何處山。
對鷗沙草畔,洗足野云間。
知有玄暉會,齋心受八關。
風前露出無瑕璧,
室內擎將如意珠。
兩度獻渠渠不識,
可憐流落在江湖。
棧閣通秦道,青天未易行。
盡過奇絕處,不負有平生。
白馬巖中出,黃牛壁上耕。
野花埋輦跡,幸蜀只空名。
菱花鏡,無意照梳頭。怊悵朱顏容易改,生憎青鬢欲成秋。脈脈共含愁。
菱花鏡,冷伴綠窗前。照處分明知我瘦,情癡轉欲倩卿憐。夢影幾時圓。
寒流幾曲鑒須眉。心似亂云飛。別有虎狼窺伺,懷沙新恨誰知。
相逢一笑,予懷渺渺,宿草離離。淚激旁人偷墮,何須苦戀斜暉。
性僻材疏酷嗜詩,頭童齒缺雪垂頤。
五十已過無聞爾,三百雖多奚以為。
每向后生知所畏,獨于名士喜同時。
李陵蘇武俱塵土,豪杰由來自得師。
揚舲歷歷大江陰,極目湘南才子臨。
楚水月明人澹黯,吳川楓動玉蕭森。
因看淮幕風云壯,未覺襄鄖烽火深。
顧吾相逢增意氣,如今無事只遙吟。
格是而今老有馀,行行真欠瘦筇扶。不將心絮隨風起,一恁閑花有似無。
路入前村認杏花,門前水積半溪沙。風流彷佛朱陳俗,白酒黃雞姓兩家。
別夢催秋,游情展日,倦吟馀力。聽雨殘尊,檐花汎湘碧。
書期間阻,空佇想、淞濱幽客。音寂,江燕晚棲,覓巢林休息。
京塵故陌,滿眼驕云,詩狂久聲藉。飄零恨似去國,曠南北。
可憶亂離山水,老境不堪重歷。算壓裝緗素,添作一江行色。
紅條三尺署銜頭,
新拜都官屬小秋。
左畫蛾眉右書判,
果然張敞最風流。
側身西望對須彌,鈴鐸聲高白晝遲。
繞檻風云連海岳,近人星斗界華夷。
諸天寥廓梵鐘遠,飛閣崚嶒慧日移。
古寺六榕今在否,清陰長憶舊游時。
整日數歸期,數了回頭數。不信朝朝暮暮思,歷本看掀破。
特地倚門妝,依舊空床臥。多分宵來夢不應,今夜拼重做。
迢遞云歸山,徘徊日沈閣。
鳥還月漸明,空庭何寂寞。
客思苦無聊,銜杯成獨酌。
酒狂起欲舞,拔劍搖霜鍔。
意氣如河山,平生重一諾。
如何反覆情,大義同糟粕。
棄置勿復言,貧當甘藜藿。
烏藤即是碧油幢,百萬天魔指顧降。
酣枕不知霜縞瓦,下床已見日烘窗。